新生儿低体温的治疗方法

作者:养生小编  时间:2016-09-22 15:22:53  来源: 大众养生网

人到中年的时候,随着免疫力的下降,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变大。很多疾病都找上门了,尤其是新生儿低体温最容易被感染,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预防和治疗。

  一、治疗

  1、复温处理低体温最主要是复温,一般都主张逐渐复温,体温愈低,复温愈应谨慎。复温过快对已受冷应激损害的新生儿有害,可造成休克、抽搐或呼吸暂停,这些可能是由于末梢血管扩张、血流量不足、缺氧和脑缺血所致。慢复温即置患儿于一温暖的室内,并以温毛毯或小被包裹,一般用于轻度的低体温。并可望于12~24h内恢复到正常体温。但对重度低温者,其棕色脂肪及糖原耗竭,慢复温常无效。目前多主张外加温,进行主动复温,以减少低温对机体的损害。

  2、喂养与液体疗法在复温过程中应补充热量,限制液体入量,纠正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等。复温加速组织代谢过程,增加葡萄糖代谢需求。由于糖原储备于冷应激时已耗竭,故易于发生低血糖。能量的供应于复温开始时即应给予,但因为低体温及循环紊乱,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抑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食管反流、气管内吸入及呼吸紊乱可能发生。低温时不给口服任何液体而代以静脉输注10%葡萄糖液或1/5张的液体60~80ml/(kg·d)。新生儿低温时葡萄糖耐量降低,葡萄糖静注速度以不超过6mg/(kg·min)为宜。当体温上升到正常后开始喂养,开始时每天供应50kcal/kg的基础热量,60~80ml/kg总液量。以后随病情好转而逐渐增加到正常需要量。复温后,如少尿无好转,液体总量应限制。代谢性酸中毒可用碳酸氢钠纠正,按公式:总NaHC03(mmol)=0.3×BE×kg体重,一般先以半量静滴,速度为1mmol/min,余量在2~3h内输入。

  3、控制感染感染可能是低温的诱因,也可能是一种并发症,其表现可能不明显。每个低温的患儿应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或预防感染,药物选择应按不同的病原菌而定,在血培养报告前一般先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150~200mg/(kg·d)及庆大霉素4~6mg/(kg·d)或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10~15mg/(kg·d)。如果尿排出量于复温后不增加,氨基糖苷类药物应慎用,剂量应减小,并应监测血药浓度。

  4、心血管系统的支持新生儿硬肿时心肌酶谱均增加,EKG异制;低温时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肺血管压力或阻力增高,LA/AO(左房/主动脉根部)比率较正常增高,于复温时LA/AO比率更显增加,所有这些提示低温新生儿心肌受损,心功能不全,血浆容量增加。复温时限制液量,使用利尿药,甚至用正性肌力药物是合理的。多巴胺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率,选择性扩张肾血管,其剂量为5~10mg加于10%葡萄糖溶液中静滴,速度为5~10??g/(kg·min)。东莨若碱0.1~0.2mg/(kg·d)常用以改进微循环,严重病例于需要时可另静推一次。利尿药应给予,以增加尿量,减低高容量血症,一般常用呋塞米(速尿)0.5~1mg/kg,1次/d。

  5、肺出血的治疗肺出血的机制尚不清楚,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中等度或重度低温的病例可试用肝素治疗.其应用指征是:

  6、其他治疗甲状腺素可促进代谢,增加产热。甲状腺粉口服曾用于治疗本病,并收到较好的疗效,但尚需进一步观察。剂量为4~6mg/(kg·d)(相当于左甲状腺素钠6~10g/(kg·d)。

  二、预后

  一般因保暖不当、喂养过迟,低体温持续时间较短者,经积极治疗,患儿多能顺利恢复体温,预后良好;由某些疾病引起低体温,常是晚期表现,预后不良,病死率为25%~75%,视疾病的严重度、受寒时间、潜在的疾病、胎龄及出生体重不同而不同。低体温持续的时间较体温降低的程度对预后影响更大。如低体温持续时间过长,血气分析有明显代谢性酸中毒,重症发生多脏器损害/并发DIC,有出血倾向,肺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均影响预后。多数患儿死于复温时肺出血,或死于循环、呼吸及(或)肾功能衰竭。存活者未发现后遗症。耳蜗电位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系列检查,其异常为一过性,未见留有永久性的损害。

相信大家对新生儿低体温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了。自己内心应该有了一个答案。当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但是不管是吃什么,都不要过量,否则不能治病,还会引起其他疾病呢。

  • 男科医院
  • 妇科医院
  • 皮肤科医院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养生食疗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 饮食
  • 偏方
  • 减肥
  • 美容

热门精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