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心悸的治疗方法

作者:养生小编  时间:2017-01-09 14:47:24  来源: 大众养生网

由于心气虚心悸疾病的症状比较令人尴尬,所以很多人在得病后都会默默忍受,不到万不得已都不想去医院进行治疗,其实,疾病只有在早期治疗效果才最好,所以患者不应讳疾忌医,找到正确的心气虚心悸的治疗方法,积极治疗才是解决之道。

  温胃舒胶囊-主要成:党参、附子(制)、黄芪(炙)、肉桂、山药、肉苁蓉(制)、白术(炒)、山楂(炒)、乌梅、砂仁、陈皮、补骨脂。

  功能主治:温胃止痛。用于慢性胃炎,胃脘凉痛,饮食生冷,受寒痛甚。

  参苓白术丸-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主要成份:人参 茯苓 白术(麸炒)   山药 白扁豆(炒) 莲子   薏苡仁(炒) 砂仁 桔梗   甘草

  归脾丸-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功效。该药适用于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健忘失眠、心悸及各种出血等症。

  主要成份:党参、白术、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当归、远志、甘草、茯苓、大枣、生姜等12味中药组成。

  适应症状:

  一、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二、神经衰弱

  三、气血两虚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

  四、气血两虚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五、缺铁性贫血

  六、气血两虚型冠心病,改善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

  七、胃十二指肠溃疡

  八、气血两虚型顽固性失眠

  补脾益肠丸-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用于脾虚泄泻症,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肠鸣等症。禁忌:健脾固涩的药,服用后能加重肠道水湿。

  主要成份: 外层:黄芪、党参(米炒)、砂仁、白芍、当归(土炒)、白术(土炒)、肉桂 内层:延胡索(制)、荔枝核、干姜(炮)、甘草(炙)、防风、木香、补骨脂(盐制)、赤石脂(煅)   辅料为:聚丙烯酸树脂II、炼蜜、甘草灰、滑石粉、蓖麻油、乙醇、淀粉、药用炭、虫白蜡、单糖浆。

  功能主治: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中气虚陷之腹泻腹痛、腹胀、肠鸣; 气血不和之粘液血便;或脾阳不足,冷积便秘等。主证为脾胃气虚;兼证为脾阳不足;次要症为气血不和。故本方以黄芪、党参健脾胃为君药;白术、砂仁化湿和胃为臣药;肉桂、干姜、补骨脂温补脾肾;白芍、当归、延胡索调和气血;其中党参、当归、白术米炒、土炒旨在入脾胃经;荔枝核、木香行气散结,散寒止痛;赤石脂固涩下焦,煅用更增其止泻、止血之功;防风辛能治风,为“风中润剂”,善治肠风下血、肝强脾弱之腹痛腹泻;以上均为佐药。甘草缓急,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成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止痛止血,生肌消肿之功。

  附子理中丸-主要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具有温中健脾作用,临床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1.附子-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能主治: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脾阳不振、腹痛、便溏。凡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痿、尿频之症,皆可应用,多配伍肉桂、熟地、菟丝子、山萸肉等同用;如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症,配合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等药同用。

  2.党参-性味: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甘平清肺和脾胃除烦渴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黄芪补气、既能升补脾气,又能益肺固表。党参补气,只能健脾补气,无固表之力,但党参还能益气生津,黄芪则无生津之效。黄芪兼能利水,党参无利水作用。白术补气主要是补脾气,并能健脾燥湿。党参补气,脾肺俱补,但燥湿之力不如白术。黄精补气兼能润心肺、填精髓、助筋骨,但其性质平和,其效缓慢,久服才能见效。党参补气,其效迅速。

  3.白术--【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1.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补脾胃可与党参、甘草等配伍;消痞除胀可与枳壳等同用;健脾燥湿止泻可与陈皮、茯苓等同用。3. 用于表虚自汗。本品与黄芪、浮小麦等同用,有固表止汗之功,可治表虚自汗。

  4.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A.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B.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

  C.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D.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E.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此外,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与乌贼骨、瓦楞子等同用。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疗热淋尿痛的的辅助药。   与大豆合用有解毒的功效。

  5.砂仁性味:--味辛,性温。归经:归脾经、胃经、肾经。   功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主治: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6.白芍::--味苦,平。"入肝、脾经 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

  功用主治: 理中气,治脾虚中满 ,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7.当归 ---性味归经 性温,昧甘、辛。归肝、心、脾经。1、抗缺氧作用;2、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癌作用;3、护肤美容作用;4、补血活血作用;5、抑菌、抗动脉硬化作用。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8.防风---【性味归经】味辛、甘,性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能发汗,又能止汗;能止泻,又能通便;能止血,又能通经.

  9.木香:-----性味:辛味辛;苦;性温 肺虚有热者,慎毋犯之。元气虚脱及阴虚内热,诸病有热,心痛属火者禁用。阴虚津液不足者慎服. 功效:行气止痛;调中导滞  主治:胞胁胀满足 ;脘腹胀痛;哎吐泄泻;痢疾后重

  10.柴胡---【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肝经、胆经。【功效】:疏散退热,升阳舒肝。[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11.五味子---【性味归经】:温;酸、甘;归肺、心、肾经 【功效】:味酸,温,无毒。益气,补精,温中,润肺、养藏强阴 。[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禁忌:增加胃酸及降压作用。

  12.远志-【性味归经】: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功效】:安神益智,祛痰,消肿。。[主治】: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沈远志同人参、茯苓、白术能补心;同黄芪、甘草、白术能补脾;同地黄、枸杞、山药能补肾;同白芍、当归、川芎能补肝;同人参、麦冬、沙参能补肺;同辰砂、金箔、琥珀、犀角能镇惊;同半夏、胆星、贝母、白芥子能消惊痰;同牙皂、钩藤、天竺黄能治急惊;同当归六黄汤能止阴虚盗汗;同黄芪四君子汤,能止阳虚自汗。独一味煎膏能治心下膈气,心气不舒。独一味酿酒,能治痈疽肿毒,年久疮痍,从七情郁怒而得者,服之渐愈。

  香砂养胃丸-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胃脘满闷或泛吐酸水。

  主要成分: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制)、香附(醋制)、枳实(炒)、豆蔻(去壳)、厚朴(姜制)、广藿香、甘草、生姜、大枣。

  1.砂仁---【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经:归脾经、胃经、肾经。阴虚有热者忌服。【功效】: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主治]: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2.木香---【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经:归脾;胃;肚;肺经 脏腑燥热,胃气虚弱者禁用。【功效】:行气止痛;调中导滞。 [主治]: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3.香附---【性味归经】:辛微苦甘,平.。归经:入肝、三焦经。宜忌:凡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功效】: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 ,消化不良,月经不调

  香砂和胃丸-健脾开胃,行气化滞。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脘腹胀痛,吞酸嘈杂,大便不调。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

  主要成分:木香 砂仁  陈皮 厚朴(姜炙)  香附(醋炙)  枳壳(麸炒) 广藿香  山楂  六神曲(麸炒) 麦芽(炒)  莱服子(炒) 苍术 白术(麸炒) 茯苓  半夏曲(麸炒) 甘草  党参

  (1)肝胃不和型:治则:采用舒肝理气和胃解郁之法。方药: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合沉香降气散加减。方中柴胡、芍药、川芎、香附疏肝解郁,陈皮、枳壳、甘草理气和中,共奏理气止痛之功。后方中沉香、香附降气,砂仁、甘草和胃,川楝子,玄胡索疏肝止痛。

  (2)脾胃虚弱型:治则:温中健脾。方药: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前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为四君子汤健脾;陈皮、木香、砂仁和胃降逆。后方中黄芪益气补中;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为小建中汤,温中散寒缓急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弱,而兼有中焦生寒、四肢不温、泛吐清水、喜温嘻按,进食可缓者。

  (3)胃阴不足型:治则:养阴益胃。方药:方选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前方中北沙参、麦冬合养胃阴;生地、枸杞子滋肝养胃;当归养肝活血且有流通之性;川楝子疏肝理气,合当归则润养肠道,有疏通大便之功,后方内白芍、生甘草甘酸化阴、濡养胃液、缓急和营,有止痉的作用。

  (4)胃络瘀血型:治则:宜活血化瘀止痛。方药:偏实、偏热者,方可选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大黄、生甘草。如偏血虚之瘀血,则方选调营敛肝饮加白芨、三七。如中虚偏寒,脾不统血,可选黄土汤加减。失笑散内五灵脂,生蒲黄行血散瘀止痛。丹参饮内含丹参、檀香、砂仁理气血和胃止痛。加大黄、生甘草可泻热止血。调营敛肝饮中当归、川芎、白芍、阿胶养血止血;枸杞子、五味子、酸枣仁、获神柔肝敛肝;陈皮、木香、生姜和胃理气散瘀,煅海蛤壳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加三七、白芨化瘀止血护膜。黄土汤内含灶心黄土、白术、炮附子、炙甘草温阳健脾;阿胶、干地黄养阴滋阴;黄芩苦寒反佐。可加三七、花蕊石、白芨粉以此瘀收敛止血。

  (5)肝胃湿热型:证候:嘈杂、泛酸,胃脘灼痛,恶心泛呕,口臭口渴,口苦心烦,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则:宜清泄肝热、和胃抑酸止痛。方药:方选温胆汤合左金丸加味。前方中竹茹、枳实清热化痰;其中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生甘草)和胃化痰。左金丸中黄连、吴萸泄肝热。可加白螺丝壳、煅瓦楞等以抑酸止痛。

  中成药治疗

  (1)按辨证经常使用的中成药:肝胃不和证可选用加味逍遥丸、舒肝和胃丸、平肝和胃丸、左金丸、气滞胃痛冲剂等。脾胃虚弱证可选用香砂六君子丸、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人参健脾丸等。中焦虚寒证可选用黄芪建中丸、胃疡灵冲剂、附子理中丸等。胃阴不足证可选用养胃膏、益胃膏等。其他如伴有食滞者可选用保和丸、大山楂丸;伴有心气虚者可选用生脉口服液;伴有便秘者可选用五仁丸等。

  (2)其它成药

  ①猴菇菌片(猴头菌片):3片,3次/日。胃乐宁(本品口服液)1支2~3次/日。

  ②胃益冲剂:1包,2次/日,对肝郁胃疼之萎缩性胃炎,低酸者适用。

  ③胃安冲剂:1包,2次/日。对胃阴不足,低酸之萎缩性胃炎适用。

  ④胃得安片:能健脾消积、活血消炎、和胃止痛。用于一般慢性胃炎,每次4~5片,3次/日

  四神丸-二神丸与五味子散两方组合而成。二神丸能补脾肾,涩肠止泻;五味子散可温中涩肠。今合二为一,温补固涩之之功益家,固有“四神”之名。现常用于慢性腹泻,肠结核等属脾肾虚寒的久泻、五更泄泻、腹痛不思饮食、食不消化,腰酸肢冷等。

  主要成分: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上为末,用水一碗,煮生姜四两,红枣五十枚,水干,取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1)补骨脂:辛苦大温,能补相火以通君火,火旺乃能生土,故以为君。

  (2)肉蔻:辛温能行气消食,暖胃固肠,五味咸能补肾,酸能涩精。

  (3)吴茱:辛热除湿燥脾,能入少引厥阴气分而补火。

  (4)生姜:暖胃;大枣:补土,所以防水。

  (5)盖久泻皆由于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故大补下焦元阳,使火旺土强,则能制水而不复妄行矣。

希望大家能够谨记心气虚心悸会出现诸多并发症,所以要早日去正规的医院进行诊疗,别害羞不敢去咨询治疗,为了自身的健康了,必须大胆乐观起来。

  • 男科医院
  • 妇科医院
  • 皮肤科医院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养生食疗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 饮食
  • 偏方
  • 减肥
  • 美容

热门精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