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及注意事项

作者:zhang2  时间:2018-03-12 13:56:36  来源: 大众养生网

胃病,已经慢慢成为很多人的健康之路的一道障碍,二维并基本分为两类:急性单纯性胃炎以及慢性胃炎,引发胃炎主要原因大多为过多引用了咖啡、烈酒、长期服用硫铵药、抗生素等化学物质,或者是经常吃一些寒冷、过于滚烫或者是感染了细菌毒素等质所致,而患病的人越来越多,慢性胃炎一般分为两类: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这两种病人体有时候能够同时患有,一般人觉得,只要是胃腹部感觉难受、疼、胃酸、恶心等等都是胃炎,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就是要分类,因为如上面所说,胃炎分为两类,只有诊断出具体为哪一类,才能对症下药,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慢性胃炎中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之一的红斑性胃炎的治疗防护方法。

红斑性胃炎并不难见,患病该怎么办?

(一)诊断与鉴别诊断

慢性胃炎的确诊主要依赖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尤其是后者的诊断价值更大。建议常规检测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中,胃体萎缩者血清胃泌素G17水平显著升高,胃蛋白酶原I或胃蛋白酶原I和II的比值降低;胃窦萎缩者,前者降低,后者正常;全胃萎缩者则两者均降低。因此,血清胃泌素G17以及胃蛋白酶原I和II的检测有助于判断胃黏膜有无萎缩和萎缩的部位。萎缩性胃体炎可由Hp感染或自身免疫所致,怀疑自身免疫所致者建议监测血清胃泌素、维生素B12以及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等。

红斑性胃炎并不难见,患病该怎么办?

(二)慢性胃炎病理的诊断标准及有关的注意事项:

1.慢性胃炎常见病变主要分为萎缩性和非萎缩性,不再用“浅表性”。因为“浅表”对应于“深层”,是深浅的划分用语,不能反映胃黏膜腺体的数量。

2.慢性胃炎按照病变的部位分为胃窦为主胃炎、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

3.慢性胃炎有少部分是特殊类型胃炎,如化学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肉芽肿性胃炎、嗜酸细胞性胃炎、胶原性胃炎、放射性胃炎、感染性(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胃炎和Menetrier病等。

4.胃黏膜萎缩是指胃固有腺体减少,组织学上有两种类型。(1)化生性萎缩:胃黏膜固有层部分或全部由肠上皮腺体组成;(2)非化生性萎缩:胃黏膜层固有腺体数目减少,取代成分为纤维组织或纤维肌性组织或炎性细胞(主要为慢性炎性细胞)。

5.只要慢性胃炎病理活检显示固有腺体萎缩,即可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而不管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和程度。临床医生可根据病理结果并结合内镜所见,最后做出萎缩范围和程度的判断。

6.慢性胃炎观察内容包括5项组织学变化和4个分级。5项组织学变化包括Hp感染、慢性炎性反应(单个核细胞浸润)、活动性(中性粒细胞浸润)、萎缩(固有腺体减少)、肠化(肠上皮化生)。4个分级包括:0提示无,+提示轻度,++提示中度,+++提示重度。

红斑性胃炎并不难见,患病该怎么办?

(三)治疗

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临床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无临床症状、Hp阴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无须特殊治疗;但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别是严重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有上皮内瘤变者应注意预防其恶变。

Hp相关性胃炎是否均需根除Hp尚缺乏统一意见。国内Hp感染处理共识推荐对有胃黏膜萎缩、糜烂或有消化不良临床症状者根除Hp。慢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消化不良,其临床症状应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根除治疗可使Hp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长期缓解。根除Hp可使胃黏膜组织学得到改善,对预防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有重要意义,对改善或消除消化不良临床症状也具有费用-疗效比优势。有胃黏膜糜烂和(或)以反酸、上腹痛等临床症状为主者,可根据病情或临床症状严重程度选用抗抗酸剂、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上腹饱胀、恶心或呕吐等为主要临床症状者可应用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盐酸伊托必利和多潘立酮等。而伴胆汁反流者则可应用促动力药和(或)有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制剂。具有明显改善进食相关的腹胀、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临床症状者,可考虑应用消化酶制剂,如复方阿嗪米特、米曲菌胰酶、各种胰酶制剂等。

  • 男科医院
  • 妇科医院
  • 皮肤科医院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养生食疗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 饮食
  • 偏方
  • 减肥
  • 美容

热门精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