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气功的形成及其涵义

作者:养生专家  时间:2013-04-02 00:00:00  来源: 大众养生网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出现了空前的气功热潮,各种气功门派如雨后春笋,全国练各种气功的多达五千万人左右,而且多半集中在大中城市。这极大地推动了气功研究的深入发展,同时对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乃至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气功历史悠久,门类众多,欲正确认识与操作殊非易事,且因人而异。因而在前一阶段持续的气功热中出现了十分混乱的局面,一些伪气功鱼目混珠,致使人们对气功褒贬参半。最近气功热有所降温,表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认识气功。应该说这是一件好事,它有利于气功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

  在气功界,通常将佛教中的禅定、瑜伽视之为佛教气功,并认为它臻于气功之极致。因此,许多气功爱好者都愿研究佛家气功,从中汲取营养,这本是一件好事。遗憾的是,一些气功师并不懂什么佛教“气功”,仅仅窃取其中的只言片语,却打着佛家气功的名义到处传功。更有甚者,一些会道门、邪教别有用心地打着佛家气功旗号传教,从而使广大气功爱好者受骗上当,误入歧途,同时也使佛教“气功”深受鱼目混珠之害,以致佛教界人士一提及气功便心存反感。有见于此,笔者专门参考了有关气功资料,并结合自己多年来对佛教“气功”的研究体会,拟谈谈什么是气功,什么是佛教“气功”,它与一般气功有何区别,希望能一正视听,有利于广大气功爱好者正确认识佛教“气功”。  

  “气功”一词很早即见于道教典籍,顾名思义,它是一种与气相关的修炼功夫。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武术,特别是武术中的所谓“内家拳派”是以气功作为防卫自己、袭击敌人的必要功法。其实这只是气功的一个方面,属于硬气功。气功在古代不叫“气功”而被称之为“养生术”等,只是到了本世纪五十年代,在唐山气功疗养院,我国医学科研工作者从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实际观察中发现它有着特殊的祛病强身作用,极具科研价值,于是将它称之为气功并大力提倡,遂使气功一词得以广泛流行。不过在本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前,它作为一种养生术,其运用还仅仅局限在医疗保健领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随着宗教热的出现,随着人们对特异功能现象的关注和研究,各派气功相继问世,形成了新型的现代气功,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气功热。它表明人们已不满足于气功的祛病强身作用,希望通过气功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情操、开发智慧、认识和拓展人体生命潜能,于是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指向包括佛教在内的宗教,从而使“气功”一词的内涵大大扩展了。气功概念的发展变化,除了客观的需要及人为的因素之外,主要还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及其悠久的文化积累所决定的。气功尽管门派众多,修炼方法各异,但都不外乎调身、调息、调心,以控制身心,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开发人体生命潜能等目的。而古老的东方文明,尤其是悠久的以儒释道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些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资料。因而“气功”自然而然地成为不同信仰者都比较容易接受的泛指道教、佛教、儒家、医学、武术和民间身心修炼法以及祛病健体、防身御敌等实用健身术的代名词。由此看来,气功的历史可以说与中华文化的历史一样悠久。依据现存古籍和《老子》、《庄子》、《黄帝内经》等书的有关记载,气功的来源,实当远溯周秦或更为久远的医家(巫)和养生家。以后随着道教的形成、佛教的传播、宋明理学的兴起,中华气功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而在现代,由于科学工作者的介入和千百万气功爱好者的实践,相信古老的中华气功必将大放异彩,成为人体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将佛教与气功联系起来,实是现代的一项发明。严格来说,气功与佛教是两回事。因为佛教一般是不讲炼气的,其出发点与落脚点都与气功不一样,其修行理论与方法构成一个比较严密的体系,可谓博大精深,远非气功可比。不过佛教中的某些身心修炼方法与气功有相通之处,可供气功爱好者借鉴的地方甚多,例如本世纪初被称为“静坐法”的佛教中的禅定、瑜伽等。正是在这种前提下,从广义气功来说,我们不妨将它们称之为佛教“气功”。

  • 男科医院
  • 妇科医院
  • 皮肤科医院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养生食疗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 饮食
  • 偏方
  • 减肥
  • 美容

热门精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