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粮越吃得多越好吗?

作者:养生专家  时间:2013-08-04 00:00:00  来源: 大众养生网

  近年来,随着都市生活环境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人们也的确意识到了过去对粗粮的忽略,而老去追求那些价格更贵的精细化食物,似乎有些舍本逐末了点。于是,有人倡导粗粮更有利于人体健康,应该多吃粗粮,而舍弃精细的食物。

  难道真的应该返璞归真,回归到以粗粮为主的时代吗?其实,人们不应该走两个极端,要么粗粮,要么食物精细化,这两个方面都是不对的,而应该注意两者的量的分配,两者皆不可抛,但是也不应该侧重谁。为何这么说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详细介绍。

  吃粗粮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加控制地超量摄取,不仅难以起到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作用,相反,还可能造成诸多的问题。

粗粮越吃得多越好吗?

  1.大量进食粗粮,可能使胃肠道不堪重负

  大量进食粗粮,可导致一次性摄入大量不溶性膳食纤维,容易加重胃排空延迟,可能造成腹胀、早饱、消化不良等。特别是一些儿童和老人,还有一些胃肠道疾病患者,或胃肠功能较弱者,在进食大量粗粮后,出现上腹不适、嗳气、肚胀、食欲降低等症状,甚至还可能影响下一餐的进食。

  2.大量进食粗粮,可能影响钙、铁、锌等元素的吸收。

  大量进食粗粮,在延缓糖分和脂类吸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部分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吸收,特别是钙、铁、锌等元素。这对于本身就可能缺乏这些元素的中老年人和患者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不宜大量进食粗粮,在进食粗粮的同时,还应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合剂。

  3.大量进食粗粮,可能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

  蛋白质的补充一方面要强调补充的量,另一方面要注意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大量进食粗粮,其中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将导致胃肠蠕动减缓,使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更弱。加之一些老年人因顾忌体重、血脂和血糖而有意减少肉、蛋、奶等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的摄取,这一正一负的叠加效果,往往导致负氮平衡,使血浆蛋白质水平降低,长此以往,将造成老年人出现蛋白质营养不良。

  4.对糖尿病患者,一次性大量进食粗粮,可能导致发生低血糖反应。

  部分糖尿病患者血糖很,往往因饮食、运动、药物(包括胰岛素)的改变或控制不当导致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有些糖尿病患者突然在短期内由低纤维膳食转变为高纤维膳食,在导致一系列消化道不耐受反应的同时,也会使含能量的营养素(如糖类、脂类等)不能被及时吸收而导致低血糖反应。这对于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尤应注意。

  温馨提示:以上已经详细为大家介绍了有关粗粮与细粮对身体的健康情况,以及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搭配,大家应该清楚的是,粗粮和细粮都不是多多益善,也不是完全应该摒弃的食物,而应该注意搭配的比例,一般建议的比例是粗粮1+3份到4份细粮,这样才能发挥粮食的功效,避免副作用。

��以为过节吃素就能降血脂的内容,希望年轻人对这一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别因为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和饮食习惯,害了自己的健康,还让自己蒙在鼓里欢喜做乐,以为多久以后会见成效。
  • 男科医院
  • 妇科医院
  • 皮肤科医院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养生食疗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 饮食
  • 偏方
  • 减肥
  • 美容

热门精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