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治疗

作者:养生专家  时间:2013-08-08 00:00:00  来源: 大众养生网

 

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是1、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2、减轻或消除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3、预防猝死。

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1、病因治疗 包括纠正心脏病理改变、调整异常病理生理功能(如冠脉动态狭窄、泵功能不全、自主神经张力改变等),以及去除导致心律失常发作的其它诱因(如电解质失调、药物不良副作用等)。

2、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但不少抗心律失常药都有毒副作用。

药物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一般选用增强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药物,如拟交感神经药(异丙肾上腺素等)、迷走神经抑制药物(阿托品)或碱化剂(克分子乳酸钠或碳酸氢钠)。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则选用减慢传导和延长不应期的药物,如迷走神经兴奋剂(新斯的明、洋地黄制剂)、拟交感神经药间接兴奋迷走神经(甲氧明、苯福林)或抗心律失常药物。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有50种以上,常按药物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作用来分类(Vaugham Williams法)。常用的有膜抑制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延长动作电位间期药物、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除以上五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外,还有心得宁、门冬氨酸钾镁、司巴丁、卡泊酸、阿马灵、安地唑啉、常咯啉、醋丁酰心安等。

3、非药物治疗 包括机械方法兴奋迷走神经,心脏起搏器,电复律,电除颤,电消融,射频消融和冷冻或激光消融以及手术治疗。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有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摒住气等。心脏起搏器多用于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以低能量电流按预定频率有规律地刺激心房或心室,维持心脏活动;亦用于治疗折返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心室颤动,通过程序控制的单个或连续快速电刺激中止折返形成。直流电复律和电除颤分别用于终止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和心室颤动,用高压直流电短暂经胸壁作用或直接作用于心脏,使正常和异常起搏点同时除极,恢复窦房结的最高起搏点。为了保证安全,利用患者心电图上的R波触发放电,避免易惹期除极发生心室颤动的可能,称为同步直流电复律,适用于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治疗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时则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电除颤和电复律疗效迅速、可靠而安全,是快速终止上述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并无预防发作的作用。

晚近对严重而顽固的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如反复发作的持续室性心动过速伴显著循环障碍、心源性猝死复苏存活者或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室率极快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主张经临床电生理测试程序刺激诱发心律失常后,静脉内或口服抗心律失常药,根据药物抑制诱发心律失常的作用,判断其疗效而制定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无效者,结合临床电生理对心律失常折返途径的定位,考虑经静脉导管电灼、射频、冷冻、激光或选择性酒精注入折返径路所在区心肌的冠脉供血分支或手术等切断折返途径的治疗。

4、中医中药治疗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范畴,多由于脏腑气血阴阳虚损、内伤七情、气滞血瘀交互作用致心失所养、心脉失畅而引起。中医治疗方法分为药物和针灸及耳穴电针治疗等。

4.1 中药治疗 通过分型辨证选用适宜的中药,对于改善上述症状、控制病情有较好的疗效,一般可分下列几型辨治:

若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神疲自汗,头晕目眩,失眠多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脉细弱等,证属气血不足、心脉失养,治宜益气补血、养心安神。可选用归脾丸,此药由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茯神、木香、炙甘草、大枣等组成,每 次服1丸,每日3次。其它如人参养荣丸、柏子养心丸等也可参考选用。

若患者表现为心悸不宁,心中烦热,失眠梦多,头晕耳鸣,面赤咽干,腰酸盗汗,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等,证属心阴亏虚、心失所养,治宜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可选用天王补心丸,此药由生地、元参、天冬、麦冬、当归、丹参、人参、茯苓、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远志等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其它如朱砂安神丸、安神补心丸等也可参考选用。

若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少气无力、怔忡,声低息弱,劳累后尤甚,胸中痞闷,入夜为甚,畏寒喜温,甚则肢厥,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缓等,证属心阳不振、气血运行无力、心失所养,治宜温补心阳、安神定悸。可选用加味生脉饮,此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附子等组成,每次服1支(10毫升),每日2~3次。其它如荣心丸、补脑丸、扶正增脉冲剂等也可参考选用。

若患者表现为心悸胸闷,时有胸痛,痛如针刺,或向后背、上肢放射痛,唇甲青紫,舌质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有结代等,证属心脉痹阻、心失所养,治宜理气活血、通脉安神。可选用心舒宝,此药由刺五加、丹参、白芍、山楂、郁金等组成,每次服2片,每日2~3次。其它如舒心口服液、心可舒片等也可参考选用。

若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多梦易醒,善惊易恐,坐立不安,畏风自汗,情绪不宁,恶闻喧哗吵闹,舌淡,脉细弱等,此属心虚胆怯、扰乱心神,治宜益气养心、镇惊安神。可选用宁志丸,此药由人参、茯苓、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琥珀、石菖蒲、当归等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其它如琥珀养心丹、安神定志丸等也可参考选用。

4.2针灸耳穴电针疗法

耳针

(一)取穴

主穴:内分泌、心、交感、神门、枕。

配穴:皮质下、小肠、肾,心动过速加耳中,心房颤动加心脏点。

心脏点位置:屏上切迹微前凹陷后下缘。

(二)治法

一般心律失常均取主穴3~4个,酌加1~2个配穴。中强刺激,留针1小时。如为阵发性心动过速,取耳中为主穴,配主穴2~3个,留针30分钟~1小时;心房颤动取心脏点为为穴,加配2~3个其他穴位,留针30分钟,手法应轻,以防晕针。留针期间,均宜行针2~3次。每日治疗1次,重者日可2次。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心、小肠、口、神门、三焦。

(二)治法

每次取3~4穴,先用耳部信息探测仪,在在所选耳穴区探及阳性反应点,然后在7×7cm之伤湿止痛膏中央放一粒王不留行药籽,贴于耳穴上,按压5分钟致耳部发热。每日按压3~4次,3~4日换贴1次。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为2组。1、心俞、内关;2、厥阴俞、神门。

配穴:早搏加三阴交,心动过速加足三里,心动过缓加素{1},房颤加膻中、曲池。

(二)治法

主穴每次一组,据症加取配穴。患者取卧位,背俞穴应在穴之外方2分处呈45°进针,斜刺向脊柱,深1~1.5寸,得气后,提插捻转,使针感向前胸放射,以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刺激3~5分钟起针;四肢及胸部穴位,深刺,予以中强刺激,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隔5分钟运针1次。如为心动过缓,留针5~10分钟。每日1~2次。

体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分3组。 1、鱼腰;2、内关;3、迎香。

鱼腰穴位置: 眉的中心。

(二)治法

病人静卧,接心电监护仪。上述三组穴位任选一组,均取双侧。迎香穴用2寸针向外下沿鼻唇沟斜刺1.5寸,提插捻转数次,以后每隔2分钟提插捻转数次;内关穴快速进针,给予中、强度刺激。上述2组留针20分钟。鱼腰穴用1.5寸针平刺入皮下0.5寸,得气后留针3分钟,中间行针1次,呈中度刺激。如无效改用药物治疗。

电针

(一)取穴

主穴:内关、间使、郄门、三阴交。

配穴:足三里、心俞、膻中、肾俞。

(二)治法

主穴交替选用,每次二穴,效果不显加取配穴。进针得气后,接通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每分钟120次,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通电15~30分钟。每日1~2次。

  • 男科医院
  • 妇科医院
  • 皮肤科医院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养生食疗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 饮食
  • 偏方
  • 减肥
  • 美容

热门精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