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精神 > 身心疾病

身心疾病简介

相关问答

  身心疾病是因人的机体发生了生理变化而引发了个体心理、行为上的变化,例如:老年性痴呆、经期精神紧张、更年期综合征等等。这些生理变化而导致的心理、行为的变化,与当事人社会认识无关,其心理、行为的变化不受自我意识的控制调理。

  身心疾病是由心理社会因素起重要作用的具有持久的躯体病理形态变化的一类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躯体症状为主。

【详情】

01身心疾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心身疾病是多种因素复合形成的。不同的心身疾病及不同阶段,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同。历史上有关心身疾病的致病学说反映了不同时期学者的认识,以不同的视角来看都是相对真理,但是,没有一种理论,可以解释所有的心身疾病。其实现在的多因素发病学说也是在各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一、心理动力学说

  主要由精神分析学家提出,他们认为心身疾病因是潜意识冲突与躯体与器官功能的联系。对心理动力学说,不同学者也有不同的贡献。Deutsch提倡器官语言,认为是潜意识冲突的心理动力供应特定器官,表现的症状就是符号化了的“器官语言”。Alexander则认为潜意识冲突导致精神紧张,改变了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扰乱了神经内分泌系统而出现器官症状,可见心理动力是病因,而发病机制则各人解释不尽相同。

  二、心理生理学说

  如果说心理动力学是强调病因,则心理生理学说着重于发病机制。Cannon的“应急”反应,巴甫洛夫的实验神经症,都说明神经刺激可以影响和改变器官功能,即心理活动可影响生理过程,甚至引起疾病。Selye的“应激”学说更带动了内分泌学家及心理学家的参与,近年来发展较较快的临床心理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的临床应用相结合,对于将心身医学整合到临床各分支学科无疑将会有极大的推动。其实心理生理学说已经不限于情绪活动对器官功能变化的观测,同时也注遗传素质等生物学因素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心理生理学方向的倡导者是Wollff和Holmes等人。

  心理生理学说在现代心理应激理论(不是Selye的应激概念)有充分的体现,可以认为是当前心身障碍致病学说的代表。

  三、学习理论

  传统的学习理论,只是指条件反射学习,不论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还是Skinner的操作条件反射,都是将强化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要素来说明的。人类心身障碍症状的形成,固然有条件反射的因素存在。但是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察学习及模仿可能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社会学习理论是A.Bendura为代表的学派提出的。他们对学习的认识有以下四点。

  1、观察学习与模仿:观察学习又称替代性学习是指借观察他人的行为来掌握复杂的刺激,反应、强化相互关系的学习方式。模仿也是观察他人行为后,进而仿效的学习活动与观察学习不尽相同。

  2、学习与行为表现:学习中吸收信息,而行为表现是根据新信息、新认识做出的行动。所以,学习并不一定有行为表现,这说明“学习”与“行为表现”并不一定相同。

  3、强化的作用:个体可以不经过强化来学习,即强化并非观察学习所必须。奖励与惩罚只是观察者提供参考及有用的信息;强化影响的是表现,而不是学习。

  4、自身行为影响:个体不仅受他人行为影响,也受自身行为影响。前者称为替代性强化,而后者则称为本能性强化,是个体自身以内化标准规范强化行为。

  心身障碍有一部分是习得的,其中有的属于条件反射性学习,如哮喘儿童可因哮喘症状获得父母的倍加照顾(奖励性强化);也有是通过观察或认知而习得的。如儿童的有些习惯可能是对大人习惯的模仿。因为这些习惯的养成中并无强化的影响。又如医学生中常见的是学什么病,出现什么症状,则完全是认知后的自我暗示,可以纳入本能性强化。

02身心疾病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1、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脑细胞水肿,颅内压增高,可出现视力模糊、疲乏、淡漠,对周围环境无兴趣,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抽搐和昏迷,此外还有呼吸、心跳减慢、视神经乳头水肿,乃至惊厥、脑疝。

  2、水肿:由于水潴留,体重增加,细胞外液容量增加可出现水肿。

  3、可有唾液及泪液分泌增加:初期尿量增多,以后尿少甚至尿闭。重者可出现肺水肿。

03身心疾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1、精神、神经症状

  更年期的精神、神经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如焦虑、抑郁、烦躁、易怒、易哭、疲乏、皮肤蚁走感等,总觉得成群的蚂蚁在皮肤上、头发里爬来爬去,很难受,经皮肤科检查却并无异常发现。

  2、“潮热”症状

  “潮热”是更年期女性经常遭遇的症状。在无任何诱因下,热感从胸部向面部和双上肢迅速蔓延,有时伴有心慌、出汗。还有的病人以夜间潮热为主,常常是半夜醒来,浑身大汗,潮热和夜汗,发生的原因都是雌激素缺乏,导致血管收缩舒张运动处于无政府状态。

  3、心悸的症状

  心悸,也就是“心慌”,也是更年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更年期妇女说这种感觉简直就像“做贼心虚”,很不是滋味儿。当外界有突然响动,有时动静并不大,自己却感到一阵心慌,心脏“突突突”地跳个不停,需要好大一段时间才能渐渐平静下来。反复做心电图检查,做24小时心电图,甚至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常常正常,充气量发作时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

04身心疾病应该如何预防

  早睡早起、定时起居,每晚保证7~8小时睡眠有条件者要在午餐后再睡半小时到1小时,晚间不宜看惊险悲惨的电视或电影;按时定量用餐,注意避免过饥过饱,特别是晚间不能饮用浓茶或咖啡;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因更年期容易便秘,不按时大便可加重便秘;按时上班工作或学习,不要过度疲劳;定时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根据个人的爱好,可适当地参加一些松弛精神和体力的活动,如读书、养鸟、栽花、下棋等可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多与朋友交流,分散注意力

05身心疾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一、身心疾病诊断要点

  1、明确的躯体症状。

  2、寻找心理社会因素并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时间关系。

  3、排除躯体疾病和神经症的诊断。

  二、身心疾病诊断程序

  1、病史采集:除与临床各科病史采集相同外,还应注意收集病人心理社会方面的有关材料,例如心理发展情况、个性或行为特点、社会生活事件以及人际关系、家庭支持等,从中初步寻找与心身疾病发生发展有关的一些因素。

  2、体格检查:与临床各科体检相同,但要注意体检时病人的心理行为反应方式,有时可以从病人对待体检的特殊反应方式中找出其心理素质上的某些特点,例如是否过分敏感、拘谨等。

  3、心理学检查:对于初步疑为心身疾病者,应结合病史材料,采用交谈、座谈、行为观察、心理测量直至使用必要的心理生物学检查方法,对其进行较系统的医学心理学检查,以确定心理社会因素的性质、内容和在疾病发生、发展、恶化和好转中的作用。

  4、综合分析:根据以上程序中收集的材料,结合心身疾病的基本理论,对是否心身疾病、何种心身疾病、由哪些心理社会因素在其中起主要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等问题作出恰当的估计。

06身心疾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心身疾病属于精神性疾病,临床上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食物方面应尽量的清淡、易消化,避免过于油腻、过甜等因素造成腹部产气增多,从而诱发心理不适。健康而摄取该摄取的营养物质的方法。要懂得合理饮食首先得知道合理膳食,合理膳食也称为平衡膳食,是指膳食所提供得能量及营养素在数量上能满足不同生理条件、不同劳动条件下用膳者的要求,并且膳食中各种营养之间比例适宜的膳食。可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具有放松精神状态的作用,如猕猴桃、柠檬、杨桃等水果,以及胡萝卜、西红柿、青菜、莲花白等蔬菜也具有大量维生素C。

07西医治疗身心疾病的常规方法

  1、劳逸结合、积极休息

  在安排工作上要适当限制劳动时间,不宜连续工作,不应过度紧张,劳动强度不宜过大。每天工作或学习以6~8小时为宜,每1~2小时应休息10~15分钟。

  2、环境宜人

  尽量使住房达到通风好、采光好、温度和湿度适宜,房内陈设简单、整洁、舒适、大方的条件。

  3、膳食需科学调配

  一日三餐要科学:动植物食物搭配,以植物为主;不偏食、不挑味、粗细搭配;不甜不咸不腻;定时进餐、餐次适宜、不过饱;少吃油炸、烧烤和熏制食品。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