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阶段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

月份 怀孕1个月 怀孕2个月 怀孕3个月 怀孕4个月 怀孕5个月 怀孕6个月 怀孕7个月 怀孕8个月 怀孕9个月 怀孕10个月

怀孕1周 怀孕2周 怀孕3周 怀孕4周 怀孕5周 怀孕6周 怀孕7周 怀孕8周 怀孕9周 怀孕10周 怀孕11周 怀孕12周 怀孕13周 怀孕14周 怀孕15周 怀孕16周 怀孕17周 怀孕18周 怀孕19周 怀孕20周 怀孕21周 怀孕22周 怀孕23周 怀孕24周 怀孕25周 怀孕26周 怀孕27周 怀孕28周 怀孕29周 怀孕30周 怀孕31周 怀孕32周 怀孕33周 怀孕34周 怀孕35周 怀孕36周 怀孕37周 怀孕38周 怀孕39周 怀孕40周

羊水过多怎么办

羊水是指怀孕时子宫羊膜腔内的液体。妈妈都清楚了解它是维持肚子里胎儿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部分,是胎儿的天然屏障。羊水虽然十分之重要,但也并不是量越多就越好。如果出现羊水过多怎么办?为什么会羊水过多?羊水过多吃什么好?羊水过多对胎儿有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请继续往下看。

01羊水过多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知道妊娠期间羊水量超过2000ml,则成为羊水过多,它可以通过B检查来得知。在孕妈妈中,发生的概率仅为0.5%—1%。羊水过多还分为急性羊水过多和慢性羊水过多。若羊水量在数日内急剧增多,则为急性羊水过多;若羊水量在较长时间内缓慢增多,则为慢性羊水过多。那羊水过多怎么办呢?

孕妈妈如果被确诊为羊水过多,建议你选择大医院去接受检查治疗。医生会安排做一个高清晰的B超检出,看看胎儿是否存在畸形。同时还有可能安排做羊水穿刺,看看胎儿是否有遗传性缺陷。

在剩下的孕期里,孕妈妈还需要定期到医院里做胎心监护和B超检查,密切监控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在分娩过程中,医生也会密切监控。因为羊水过多,破水时发生脐带脱垂(指脐带从宫颈口脱落出来)或胎盘早剥的风险也会增高,医生会密切监察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剖腹产。

羊水过多的情况都是比较危险的,孕妈妈一定要密切配合医生的建议来进行检查或治疗,为胎儿的健康出生做足准备。

02为什么会羊水过多

很多孕妈妈都想了解清楚是什么情况而引致的羊水过多,为什么概率那么小还是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羊水过多的原因比较复杂,目前医学上也不能对每个原因都能解释清楚,以下是轻度到重度羊水过多的一些常见原因:

1、双胞胎或多胞胎造成羊水过多。

如果你怀的是双胞胎或多胞胎,也有可能会出现羊水过多。在双胎输血综合征病例中,特别容易出现羊水过多的情况,其中一个胎儿的羊水太少,而另一个又羊水过多。

2、妊娠期糖尿病导致羊水过多。

如果你患有妊娠期糖尿病,而且没有很好地控制病情,你可能会羊水过多。患有糖尿病的孕妇中,约有10%被诊断出羊水过多,通常是在孕晚期。

3、胎儿畸形导致羊水过多。

在很少见的情况下,由于疾病的原因,尽管胎儿的肾脏不断地产生尿液,但胎儿不再能继续吞咽羊水。导致胎儿出现吞咽困难的原因,可能包括幽门狭窄、唇裂、颚裂或某种胃肠道梗阻等。一些神经障碍也会妨碍胎儿吞咽,比如神经管缺陷或脑积水。

4、胎儿贫血导致羊水过多。

在更加少见的情况下,羊水过多还可能是胎儿因为RH血型不合、感染了传染性红斑等疾病而严重贫血的征兆。这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子宫内输血来治疗。如果是传染性红斑,可能无需治疗,宝宝就可以自愈。

03羊水过多吃什么好

孕妈妈一旦确诊为羊水过多,为了肚子里宝宝的健康饮食问题也要开始注意。羊水过多的孕妇多吃什么好呢?

中医在临床上常用源自《千金要方》的经典药方“鲤鱼汤”来调治孕妇的羊水过多。具体做法如下:

材料:鲤鱼1条、去内脏、加白术15g、陈皮6g、茯苓15g、当归12g、白芍12g、生姜6g

做法:煎浓汤,去药材

用法:饮汤吃鱼,通常服用3—5剂即有明显的效果。

因鲤鱼肉具有补脾健胃、利水消肿的功能,而白术、茯苓、生姜、陈皮具有健脾理气的功用,配合当归、白芍养血安胎,所以可以达到去水而不伤胎的双重功效。

另外,羊水过多的孕妇饮食中要尽量少吃盐,多喝喝冬瓜皮汤,白扁豆和赤小豆煎水代茶饮也可用于利水以减少羊水量。

04羊水过多对胎儿的影响

羊水就像孕育这胎儿生长发育的海洋。“海水”太少,会使胎儿的生长空间受到局限,引起缺氧甚至因窘迫导致生命危险;而“海水”过多也并非一件好事,因为过多时很容易引发早产、妊娠高血压等并发症。

一般情况下,羊水过多越严重宝宝的死亡率就越高。在明显的羊水过多患者中新生儿预后较差。尽管B超可以发现明显的胎儿畸形,但是对外表正常的胎儿仍要认真对待,因为部分胎儿畸形B超尚难发现,另外染色体异常的发病率较高。羊水过多者早产、脐带脱垂、胎盘早剥等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影响胎儿的预后。妊娠合并糖尿病和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均使胎儿预后不良。

为了优生优育,孕妈妈对于羊水过多问题一定要特别重视,一旦发现问题,及早前往医院接受正规检查与治疗,以免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


相关问答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