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湿气重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作者:xuyan3281  时间:2015-10-05 17:07:23  来源: 大众养生网

脾胃虚寒,是一种中医名词术语。属脾胃阳气亏虚,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脾阳虚、胃阳虚(也有单指脾阳虚),多是由于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久病或忧思伤脾等因素所致。脾阳虚证表现为:纳呆腹胀、脘腹痛、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

天气变冷、感觉寒凉时,胃阳虚会引起疼痛,疼痛的时候还会有胃部寒凉的感觉,得温症状会减轻。胃痛隐隐作痛,绵绵不绝,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乏力,手足不温,大便稀薄,舌淡苔白,脉虚弱。胃阳虚证以胃失和降症状及阳虚证为辨证要点,而脾阳虚则表现为辨证要点。

在治疗的原则上采用温中健脾和理中汤。而在中医不少著作中,人们常把小建中汤证、六君子汤、香砂养胃丸、香砂养胃丸等证统称为脾胃虚寒(中焦虚寒)。四个方证虽相似,均表现为胃痛喜温喜按,或饥时痛甚,得食暂缓。饮食不均,乏力、苔薄白、脉虚等常见症状。但在“大同”之中,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

香砂六君子汤证,属气虚,气不足即寒,但寒性较弱,且有痰湿、气郁,痛喜轻,重按痛反增,腹胀闷,嗳气吞酸,便便、苔白润等。胃胀甚于痛,重按痛增为辨证要点。

理中汤的特点是:中阳不振兼寒湿,症见痛喜轻按,畏寒喜热,得冷则痛剧,腹痛比前香砂六君子汤重。辨证的关键就是疼痛甚于胀。

中阳虚兼营阴弱(即中焦阴阳两虚症),症见痛喜重按,口稍干,大便正常或稍干,手足心热与喜阳虚兼营,以中焦阴阳两虚为证。

以上处方同治脾胃虚寒证,但同中有异,临证不可混淆。阴阳两虚的人用小建中汤、温润法(黄芪建中汤及当归建中汤亦属此列)、理中汤及其衍化方(附子理中、桂附理中则温中之力更强);理中汤及衍化方(附子中之力)为代表方,而小建中汤则是温润法。

同理,香砂养胃丸误用理中汤,则不能健脾利湿、和胃畅中、芳香化浊、消胀除满。辨证施治,方能药证合拍,共奏温中散寒、补益脾胃之功。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养生食疗

穴位大全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 饮食
  • 偏方
  • 减肥
  • 美容

热门精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