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皮肤 > 表皮痣

表皮痣简介

相关问答

  表皮痣(epidermalnevus)又称疣状表皮痣(verrucousepidermalnevi)是一种表皮呈疣状增生的先天性限局性表皮发育异常,常见于出生时或儿童期,发病率约为新生儿的1/1000,皮损可自行消退,极罕见。

 

【详情】

01表皮痣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发病原因

  可能与角质形成细胞的突变有关。

  2、发病机制

  在患者的一些细胞系发现指示遗传镶嵌现象的染色体断点,偶亦有报告呈家族性发病者。

 

02表皮痣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通常在初生时或幼儿期发病,但偶尔也有在10~20岁才出现。男女均可发生。本病常表现为淡黄色至棕黑色疣状损害,其大小、形态及分布各不相同。开始为小的角化性丘疹,逐渐扩大,呈密集的角化过度性丘疹,灰白色或深黑色,触之粗糙坚硬,皱襞处损害常因浸渍而较软。病变可位于身体任何部位,如头部、躯干或四肢,一般无自觉症状,发展缓慢,至一定阶段时即静止不变。根据其临床形态可分为三型。局限型损害常排列为单侧连续或断续性束状、带状或斑片状。头部皮损常呈斑片状。四肢病损往往沿肢体分布,到达肢端,在躯干则横行排列,常只有一条,如线状,故称之为线状痣。如只位于身体一侧,也称为单侧痣。皮损也可为双侧性,呈多发或泛发性,甚至广泛分布于全身,呈涡纹状或弧线形条纹,其严重者称之为豪猪状鱼鳞病,此型属于泛发型或系统型。常并发其它先天性畸形如牙齿发育异常、多指症、屈指症、骨骼畸形和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癫痫、神经性耳聋与精神发育迟缓等,称为表皮痣综合征。炎症型常自觉瘙痒,见于下肢,单侧性,皮损发红,因搔抓表面常有脱屑和结痂。本病可侵犯粘膜,在口唇粘膜面见有乳头状隆起,舌、颊粘膜、软腭、牙龈、女阴及阴道也可发病。发生于这些部位的损害,往往易误诊为尖锐湿疣。少数患者可并发基底细胞瘤,或鳞状细胞癌。

03表皮痣有哪些典型症状

  常见于出生时或儿童期,有些病例成人期皮损才表现明显,发病率约为新生儿的1/1000,男女发病相等,皮损可分限局性和系统性,限局性线状表皮痣为单个线状皮损,由密集天鹅绒样,颗粒状或乳头瘤样丘疹,连续或间断地排列成线条状,境界清楚的斑块,颜色呈正常肤色,淡红,黄褐甚至黑色,发生于头部,躯干或四肢,呈单侧性纵行线状排列;发生于躯干者呈横行带状或旋涡状排列,颜面受累时,口腔黏膜亦可受累,系统性表皮痣皮损与限局性相同,不同者皮损不只一条,而是许多条皮损平行排列,特别是位于躯干者,皮损位于一侧,偶呈双侧对称分布,此种广泛性皮损易伴发骨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所谓“表皮痣综合征”,一般无自觉症状,侵犯甲皱襞时,可致复发性甲沟炎和甲板扭曲,皱褶部受累,皮损浸渍,产生臭味,极罕见情况下,皮损可自行消退。

04表皮痣应该如何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常在初生时或幼儿期发病,但偶尔也有在10~20岁才出现男女均可发生本病常表现为淡黄色至棕黑色疣状损害,其大小、形态及分布各不相同

 

05表皮痣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组织象类似于良性乳头瘤,表现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和表皮突延长,基层内色素常增加,局限型的特征为致密的角化过度,棘层上,中部空泡形成和细胞内,外大的透明角质颗粒,炎症型则常示表皮灶性角化不全,偶或棘层轻度海绵状态,真皮上部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就泛发型而言,大多数单侧和部分双侧泛发的病变与局限型相同,大部分双侧和少数单侧泛发的患者常示特殊的棘突松解性表皮角化过度,往往波及整个表皮。

06表皮痣病人的饮食宜忌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患者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此外,患者还需注意忌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

07西医治疗表皮痣的常规方法

  表皮痣西医治疗方法较小皮损可切除皮损包括其下的真皮部,是最有效的方法,可避免复发。较大皮损可行刮术,化学剥皮法、激光、冷冻治疗。面积大的系统性损害可试服阿维A酯(依曲替酯),外用维A酸乳膏。

  预后:极罕见情况下,皮损可自行消退。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