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神经内科 > 颤证

颤证简介

相关问答

  颤证又称振掉、颤振、震颤,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重者头部震摇大动,甚至有痉挛扭转样动作,两手及上下肢颤动不止,或兼有项强,四肢拘急。西医的某些椎体外系疾病所致的不随意运动如震颤性麻痹、舞蹈病、手足缓动症等。

【详情】

01颤证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颤证的的发病原因是由于饮食失调、情志所伤、长期嗜酒和劳欲过度。颤证的病位在筋脉,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病之本为气血阴阳亏虚,肝脾肾脏受损,病之标为风、痰、瘀、火阻滞经脉。其病理演变为久病正气益虚,积损难复,致沉疴难愈。

02颤证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1、震颤性麻痹(paralysisagitans)又称Parkinson病,是一种缓慢进行性疾病,多发生在50~80岁。临床表现为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姿势及步态不稳、起步及止步困难、假面具样面容等。

  2、舞蹈病又称风湿性舞蹈病。常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为急性风湿热中的神经系统症状。病变主要影响大脑皮层、基底节及小脑,由锥体外系功能失调所致。临床特征主要为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以5~15岁女性多见。

  3、手足徐动症又称指划运动,或易变性痉挛,特点为肢体远端游走性肌张力增高与减低动作,出现缓慢的如蚯蚓爬行的扭转样蠕动。与肌张力障碍类似,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是手指、足趾、舌或身体其他部位相对缓慢的、无目的、连续不自主运动临床综合征。

03颤证有哪些典型症状

  临床以头及四肢颤动、振摇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肢体拘急强直,表情呆板,步态慌张,语涩流涎等症状。本病以中、老年,素体肝肾阴亏为多见。病位:颤证病在筋脉,与肝、肾、脾等脏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为气血阴阳亏虚,其中以阴津精血亏虚为主;标为风、火、痰、瘀为患。

04颤证应该如何预防

  1、颤振的预防,主要有情志,生活起居,饮食调摄几个方面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忧思郁怒等不良的精神刺激;减少房事;饮食宜清淡

  2、适当参加活动及体育锻炼,如:太极拳、体操等,不但可以增强体质,对于预防震颤,亦有积极意义

  3、防治中毒及颅脑外伤对于颤振继发于其他病者,应重视原发病治疗

05颤证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临床当分标本、虚实。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者为虚,风火挟痰者为实。如虚实相兼为病者,多以肝。肾阴亏,气血不足为病之本,风痰为病之标。

  相关检查:

  1、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因脑部疾病引起颤证的诊断。

  2、眼底角膜色素环(K一F环)检查,血铜、尿铜的测定和肝功能的检查,有助于因铜代谢异常性疾病引起颤证的诊断。

  3、检测T3和T4及甲状腺机能,有助于内分泌疾病的诊断。

06颤证病人的饮食宜忌

  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患者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此外,患者还需注意忌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

07西医治疗颤证的常规方法

  1、风阳内动证:肢体颤动粗大,程度较重,不能自制,眩晕耳鸣,易激动,心情紧张时颤动加重,伴有肢体麻木,口苦而干,语言迟缓不清,流涎,尿赤,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为郁怒伤肝、郁火生风、风阳扰筋所致,治疗宜镇肝熄风、舒筋止颤,方药选用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怀牛膝、杜仲、桑寄生、益母草、茯苓、夜交藤、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白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等。

  2、痰热风动证:头摇不止,肢麻震颤,重则手不能持物,头晕目眩,胸脘痞闷,口苦口粘,甚则口吐痰涎,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为痰热内蕴、热及生风、筋脉失约所致,治疗宜清热化痰、平肝熄风,方药选用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南星、枳实、生姜、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生地、贝母、白芍、竹茹等。

  3、气血亏虚证:头摇肢颤,面色恍白,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眩晕,纳呆,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苔薄白滑,脉沉濡无力或沉细弱;为气血两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所致,治疗宜益气养血、濡养筋脉,方药选用人参养荣汤加减:白芍、当归、陈皮、黄芪、肉桂、人参、白术、甘草、熟地、五味子、茯苓、远志、生姜、大枣等。

  4、髓海不足证:头摇肢颤,持物不稳,腰膝酸软,失眠心烦,头晕,耳鸣,善忘,老年患者常兼有神呆、痴傻,舌质红,苔薄白,或红绛无苔,脉象细数;为髓海不足、神机失养、肢体失主所致,治疗宜填精补髓、育阴熄风,方药选用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加减:鹿角、生龟板、枸杞、人参、陈酒、生白芍、阿胶、生地、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炙甘草、鸡子黄等。

  5、阳气虚衰证: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动则气短,自汗,小便清长或自遗,大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迟无力;为阳气虚衰、筋脉失温所致,治疗宜补肾助阳、温煦筋脉,方药选用地黄饮子加减:生地、生黄芪、熟地、甘草、天冬、麦冬、石斛、枇杷叶、枳实、泽泻、人参等。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