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头部 > 脑梗

脑梗简介

相关问答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是指脑部的动脉系统中(主要为颈内-大脑中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两个脑供血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旧称脑血栓形成。该病为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70%,55岁以上的老年发病率高,男性比女性高。

【详情】

01脑梗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根据栓子来源可以分为:

  1、心源性:占60%~75%,常见病因为慢性心房颤动,栓子主要来源是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内膜炎赘生物及附壁血栓脱落等,以及心肌梗死、心房粘液瘤、心脏手术、心脏导管、二尖瓣脱垂和钙化,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静脉反常栓子)等。

  2、非心源性: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肺静脉血栓或凝块、骨折或手术时脂肪栓和气栓、血管内治疗时血凝块或血栓脱落等;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女性多见);肺感染、败血症、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等可引起脑栓塞。

  3、来源不明:约30%的脑栓塞。

02脑梗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容易出现以下并发症:心肌梗死、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褥疮、关节挛缩、应激性溃疡、继发性癫痫、脑梗塞后的精神科问题、痴呆等。

03脑梗有哪些典型症状

  1、呈突然起病:常开始于一侧上肢,然后在数小时或一、二天内其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进行性累及该侧肢体的其他部分。

  2、多数不伴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较大动脉闭塞后数日内发生的继发性脑水肿可使症状恶化并导致意识障碍,严重脑水肿还可引起致命性的脑疝危险。

  3、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最易受累,出现对侧偏瘫(程度严重)、偏侧麻木(感觉丧失)、同向偏盲,主侧半球(通常为左侧)受累时可表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时则发生失用症。

  4、颈内动脉:可引起同侧眼失明,其他症状常常与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闭塞后出现的症状体征难于鉴别。

  5、大脑前动脉:不常见,一侧可引起对侧偏瘫(下肢重,上肢轻)、强握反射及尿失禁。双侧受累时可引起情感淡漠、意识模糊,偶可出现缄默状态及痉挛性截瘫。

  6、大脑后动脉:可有同侧偏盲、对侧偏身感觉丧失、自发的丘脑性疼痛、或突然发生不自主的偏身抽搐症;优势半球受累时可见失读症。

  7、椎-基底动脉:眼球运动麻痹、瞳孔异常、四肢瘫痪、进食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04脑梗应该如何预防

  1、积极运动

  适当的锻炼可增加脂肪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预防肥胖、控制体重、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均有益处,是防治脑梗塞的积极措施脑梗塞患者应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应进行适当适量的体育锻炼及体力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不宜做剧烈运动,如快跑、登山等,可进行慢跑、散步、柔软体操、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2、控制体重

  保持或减轻体重,使BMI维持在18.5-24.9kg/m2,腰围《90cm

  3、戒烟限酒

  香烟中含三千多种有害物质,烟中的尼古丁吸入人体内,能刺激植物神经,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中胆固醇增加,从而加速动脉硬化

  4、合理饮食

  注意多饮水;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桃、橙、香蕉、菠菜、毛豆、甜薯、马铃薯等富含钾的食物,可降低血压,预防中风;缺钙可促使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每天摄入1克以上的钙,可使血压降低;镁与钙的作用相似,应多吃粗粮、坚果、海藻等富含镁的食物;多吃蔬菜、香蕉、薯类和纤维素多的食物;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肉皮、蹄和荤菜;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少糖膳食,把食盐量降至每天6克左右

  5、情绪稳定

  乐观、稳定的情绪,舒畅、平衡的心态不仅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长寿的关键和秘诀

05脑梗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脑CT扫描

  脑CT对出血性中风,脑梗塞,脑血栓,脑中风诊断率为100%,对缺血性中风的诊断率在85%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缺血性中风在发病24小时以后才能显示清楚。所以如果不是十分必要,最好等中风发病24小时后再查CT。

  2、血糖、尿糖测定

  中风,脑梗塞,脑血栓,脑中风病人的治疗和预后,与其有无糖尿病关系很大。中风,脑梗塞,脑血栓,脑中风急性期空腹血糖超过11.12mmol/L,即提示其下丘脑损害严重,死亡率较高。所以,即使以前没有糖尿病病史,也应监测血糖和尿糖。血糖尿糖的高低是医生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中风,脑梗塞,脑血栓,脑中风以后可以出现一过性的血糖升高,况且有的脑梗塞,脑血栓,脑中风病人对自己过去有无糖尿病并不清楚。

  3、血液流变学检查

  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变形规律的科学。血液流变学特征的改变与中风,脑梗塞,脑血栓,脑中风的发生、预后都有密切关系。大部分脑梗塞,脑梗塞,脑血栓,脑中风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血液太粘稠了,脑循环就受到影响,不利于中风,脑梗塞,脑血栓,脑中风病的恢复。因此中风,脑梗塞,脑血栓,脑中风病人定期检查血液流变学指标是必要的。

  4、白细胞总数及分类

  白细胞总数与中风,脑梗塞,脑血栓,脑中风的预后有密切关系。根据临床观察,白细胞总数在10×109/L以下者预后较好,而在20×109/L以上者死亡率高。白细胞计数还有助于中风,脑梗塞,脑血栓,脑中风的诊断。一般来讲,出血性中风,脑梗塞,脑血栓,脑中风急性期白细胞常增高,而缺血性中风,脑梗塞,脑血栓,脑中风的白细胞及分类大多在正常范围内。

  5、嗜酸细胞计数

  随着脑梗塞,脑血栓,脑中风病情的不同,嗜酸细胞数目也不同。病情越重,嗜酸细胞越少;病情好转,嗜酸细胞数目则逐渐恢复。如果嗜酸细胞逐渐减少且经过1~2周仍不恢复,往往预后不良。

  6、磁共振MRI

  与CT相比,MRI无X线的辐射效应,因此对人体没有明显损害,且图像层次清楚,分辨率高。其缺点,一是价格昂贵,相应的检查费用也高;二是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不宜使用;三是成像时间长,危重病人粮难接受长达4O分钟的头部扫描。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MRI对于急性中风,脑梗塞,脑血栓,脑中风病人并非首选的检查项目。

  7、腰穿脑脊液检查

  腰穿检查脑脊液对于明确中风,脑梗塞,脑血栓,脑中风的性质极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更先进的检查手段如CT、MRI等的应用,脑脊液检查就不再成为中风,脑梗塞,脑血栓,脑中风的必要诊断手段了。

  8、血脂

  与中风,脑梗塞,脑血栓,脑中风有关的血脂主要是甘油三酯、胆固醇、β脂蛋白等。虽然还不能断定血脂与中风,脑梗塞,脑血栓,脑中风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但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的诱发因素之一,故应常规进行检查。

  9、脑超声波

  脑超声波(A超)的最大价值是观察中线有无移位。如在脑梗塞,脑血栓,脑中风发病第一天就有中线移位,常提示有颅内血肿,说明是出血性中风,脑梗塞,脑血栓,脑中风;两天后出现的中线波移位则提示是由于脑梗塞,脑梗塞,脑血栓,脑中风伴发脑水肿造成,这种移位如长期不恢复,说明有脑软化灶成脑水肿存在,多预后不良。脑超声波检查简单、安全、比较实用。

  10、脑血流图

  脑血流图简称REG。对判断脑动脉硬化及脑血管病的性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1、脑电图

  脑电图的动态改变对中风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如果脑电图变化呈进行性加重,常提示预后不良,反之则预后较好。

  1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对缺血性血管病、动脉瘤、动一静脉畸形、烟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虽然是一种有创性检查,但在直观显示血管结构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介人性治疗,估计以后随着医学的发展,DSA会更加普及。

  13、其他辅助检查

  除上述检查外,皮层诱发电位、脑血流量测定、多普勒超声、脑地形图、各种微量元素的水平、激素的水平(如T3、T4)等,对中风也有不同程度的参考价值。而患中风病,脑梗塞,脑血栓,脑中风的老年还应检查心脏、肾脏的功能等。

06脑梗病人的饮食宜忌

  人一旦上了年纪,就会很容易患上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发病率比较高的当属脑梗塞,其实,很多老年之所以会患上脑梗塞,主要是由于患者不知道在生活中规范饮食所导致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哪些食物可以避免脑梗塞患者患病。

  土豆

   土豆中含有大量膳食纤维,有宽肠通便的功效,可以帮助机体及时排泄代谢毒素,防止便秘,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此外,土豆中含有一种叫皂苷的物质,可以降 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同时土豆还能供给人体大量有特殊保护作用的黏液蛋白。这些都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的弹性,有利于预防动脉粥 样硬化的发生。

  黑木耳

  近年来有研究正是,黑木耳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和防止胆固醇沉积的作用。同时,黑木耳还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脂质过氧化与衰老有密切关系,所以,老年应经常食用黑木耳,可防治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生姜

  生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食品,同时具有药用价值。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生姜中含有一种物质,可明显降低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加上其抗血小板凝聚和抗氧化作用,都表明生姜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听了以上介绍之后,希望广大已经患有脑梗塞的老年朋友在平时能够多吃这些食物,这样可以帮助您的大脑处于健康状态,此外,如果是患者的家庭看护人,在平时还要多留意患者的身体变化,以防意外发生。

07西医治疗脑梗的常规方法

  一、治疗原则

  1、对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发病的治疗。

  2、抗凝治疗。

  3、血管扩张剂。

  4、降血脂、降低血粘度5、血管手术,切除血管内膜和硬化斑或血管扩张成形术。

  6、对症治疗及合并症的治疗。

  二、用药原则

  1、对高血压、动脉硬化要及时予以治疗。

  2、肝素静脉滴注或新近报道应用的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可稳定进行性中风,对急性完全性中风无效,对高血压病人因抗凝剂(尤其是肝素)引起出血的副作用应禁用。

  3、对未用抗凝剂者,可使用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药物。塞氯比啶(力抗栓)活血素是更为有效的新特药物。

  4、低分子右旋糖酐可帮助降低血粘度。血管扩张剂(硝苯比啶、烟酸等)及中药根据具体病人慎用。

  三、恢复期治疗

  恢复期治疗目的就是改善头晕头痛、肢体麻木障碍、语言不利等症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并降低脑梗塞的高复发率。

  1、科学准确用药,预防脑梗塞复发

  脑梗塞属于高复发不可逆性的慢性脑血管意外,病人出院后仍需按医生嘱咐规律服药,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的基础病变,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常用治疗脑梗塞的有效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如拜阿司匹林;脑保护营养药物,益气活血开窍止痛药物。

  2、尽早、积极地开始康复治疗

  如前所述,脑梗死形成后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如单瘫、偏瘫、失语等,药物对这些后遗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通过积极、正规的康复治疗,大部分病人可以达到生活自理,有些还可以回到工作岗位。有条件者最好能到正规的康复医院进行系统康复。如因各种原因不能到康复医院治疗者,可购买一些有关方面的书籍和录像带,在家自己进行。康复宜及早进行。病后3~6个月内是康复的最佳时机,半年以后由于已发生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康复的困难较大,但同样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3、日常生活训练

  患病后许多以前的生活习惯被打破,除了要尽早而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右侧偏瘫而平时又习惯使用右手(右利)的患者,此时要训练左手做事。衣服要做得宽松柔软,可根据特殊需要缝制特殊样式,如可以在患肢袖子上装拉锁以便去看病时测量血压。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

  4、面对现实,调整情绪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此话用在脑血管病人身上更贴切。面对既成事实,应调整好情绪,积极进行康复以尽早重返社会。严重的情绪障碍患者可请医生帮助,使用抗抑郁剂,如百忧解,对脑血管病后的抑郁焦虑情绪有良好的作用。

  5、后遗症的功能恢复护理

  (1)语言不利语言障碍的病人情绪多焦躁、痛苦。医护人员要多接触病人,了解病人痛苦,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必须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这利于促进语言功能改善和恢复。

  (2)肢体功能障碍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将瘫痪肢体置放功能位置,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在病人病情稳定情况下,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30分钟。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患侧肢体,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嘱病人经常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

  (3)口角歪斜临床上常见病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不能皱额、闭眼、鼓腮、吹哨。病人常常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疗信心。护士应同情关心病人,给予精神鼓励,以便取得信任,舒其情志。饮食上宜给易于消化、富于营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配合针刺颊车、地仓、迎香、四白。鼓励病人多做眼、嘴、脸部运动,并经常按摩局部。医学界认为脑梗塞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有人把康复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炼”,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征”。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其实,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在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只是偏重于恢复患者的肌力,忽视了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拮抗之间协调性的康复治疗,即使患者肌力恢复正常,变可能遗留下异常运动模式,从而妨碍其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的提高。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可塑性,在大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具有功能重建的可能性。国内国际上一般常在日常的家庭护理康复治疗中,使用家用型的肢体运动康复仪来对受损的肢体运动恢复。以神经促通技术为核心,使肌肉群受到低频脉冲电刺激后按一定顺序模拟正常运动,除直接锻炼肌力外,通过模拟运动的被动拮抗作用,协调和支配肢体的功能状态,使其恢复动态平衡;同时多次重复的运动可以向大脑反馈促通信息,使其尽快地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重建,打破痉挛模式,恢复自主的运动控制,尤其是家用的时候操作简便。这种疗法可使瘫痪的肢体模拟出正常运动,增强患者康复的自信心,恢复患者的肌张力和肢体运动。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