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阶段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

月份 怀孕1个月 怀孕2个月 怀孕3个月 怀孕4个月 怀孕5个月 怀孕6个月 怀孕7个月 怀孕8个月 怀孕9个月 怀孕10个月

怀孕1周 怀孕2周 怀孕3周 怀孕4周 怀孕5周 怀孕6周 怀孕7周 怀孕8周 怀孕9周 怀孕10周 怀孕11周 怀孕12周 怀孕13周 怀孕14周 怀孕15周 怀孕16周 怀孕17周 怀孕18周 怀孕19周 怀孕20周 怀孕21周 怀孕22周 怀孕23周 怀孕24周 怀孕25周 怀孕26周 怀孕27周 怀孕28周 怀孕29周 怀孕30周 怀孕31周 怀孕32周 怀孕33周 怀孕34周 怀孕35周 怀孕36周 怀孕37周 怀孕38周 怀孕39周 怀孕40周

羊水吸入综合征

羊水吸入综合征羊水吸入综合征是指胎儿有宫内窘迫或产时窘迫,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吸入较大量羊水。胎儿有宫内窘迫或产时窘迫史,复苏后出现呼吸困难、青紫,症状轻重与羊水吸入量多少有关。吸入量少,临床可无症状或气急,大量生产羊水吸入亦可能胎死宫内。任何因素导致胎儿宫内或产时缺氧,由于低氧血症刺激胎儿呼吸中枢,出现喘息样呼吸,致羊水被吸入呼吸道。因此准妈妈经常做产检是非常必要的哦,发现胎儿有宫内窒息的征象时,应尽快结束分娩。缺氧时间越长,吸入羊水的可能和吸入羊水的量将越大,并且长时间宫内缺氧还可造成胎儿脑损伤。

01羊水吸入综合征

胎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吸入较大量羊水称大量羊水吸入,又称羊水吸入综合征。一般指羊水未被污染,常有一过性的呼吸困难或青紫症状轻,预后好。如肺部发生炎性反应称为羊水吸性肺炎。

任何因素导致胎儿宫内或产时缺氧由于低氧血症刺激胎儿呼吸中枢,出现喘息样呼吸,致羊水被吸入呼吸道羊水吸入后很快被肺泡毛细血管吸收,羊水吸入后很快被肺泡毛细血管吸收,羊水中的皮脂和脱落的角化上皮细胞在肺泡内可引起化学性和机械性的刺激而发生弥漫性肺炎,使气体弥散功能下降。而且异常分娩、宫内窘迫、巨大胎儿等是大量羊水吸入的常见现象。

02羊水吸入综合征的症状

在孩子娩出时的瞬间应尽快插管吸出孩子口鼻、咽腔和大气管内的羊水,避免在孩子产生啼哭时将这些部位的羊水吸入更深的肺部,使病情进一步加重。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羊水吸入综合征的症状:

1、呼吸窘迫

轻度者:暂时性呼吸困难,可自愈。

较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和青紫,吸入40%氧气可维持正常的PaO2和PaCO2。

严重者:可在生后数分钟内死亡,或生后数小时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和青紫。

部分患儿:开始表现为轻度呼吸窘迫,数小时后因化学性肺炎而病情恶化。

2、气道阻塞或半阻塞

急性气道阻塞:出现喘鸣状呼吸,青紫,必须立即进行气管内吸引。

气道半阻塞:气体潴留,胸廓前后径增大,呈桶状胸。呼吸浅促,呼吸音降低或湿啰音和喘鸣。若出现气胸,可突然出现紫绀和呼吸困难加重。

3、全身皮肤、指趾甲和脐带为黄绿色或深绿色:

见于宫内暴露于胎粪污染的羊水多于4~6小时的胎儿。

4、部分患儿可并发持续肺动脉高压。

表现:生后12小时内出现全身青紫和呼吸增快等症状,但不伴呼吸暂停和三凹征。

03羊水吸入综合征的原因

大量羊水吸入是一种好发于新生婴儿的无传染性的病症。它主要是指胎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吸入较大量羊水,一般羊水未被污染。这个病症的病情一般比较轻微。那么,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大量羊水吸入的产生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预防的关键是预防胎儿宫内或产时缺氧,母亲定期做产前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发现胎儿有宫内窒息的征象时,应尽快结束分娩,缺氧时间越长,吸入羊水的可能和吸入羊水的量将越大,并且长时间宫内缺氧还可造成胎儿脑损伤,在孩子娩出时的瞬间应尽快插管吸出孩子口鼻,咽腔和大气管内的羊水,避免在孩子产生啼哭时将这些部位的羊水吸入更深的肺部,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哦。

04羊水吸入综合征会影响智力吗

新生儿吸入综合征是指胎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吸入大量羊水、胎粪,或生后吸入乳汁引起的疾病,是新生儿早期容易发生的疾病之一。本病常有多个脏器的缺氧损害,尤其是脑缺氧,可影响小儿智力发育。

新生儿吸入综合征影响智力,新生儿吸入综合征可发生在出生前,也可发生在出生后。如果胎儿在母亲体内缺氧时,胎儿肛门松弛,排出胎粪可污染羊水,而缺氧亦可刺激胎儿在母亲体内或产道中即开始出现呼吸运动,吸入综合征的预防首先是产科医生在胎儿出生时尽快、彻底地清除呼吸道的羊水或胎粪、产道内的血液。在呼吸道通畅后开始给氧、保暖,同时预防感染,此时应到医院检查,排除消化道畸形。

05羊水吸入综合征预防

关键是预防胎儿宫内或产时缺氧。母亲定期做产前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发现胎儿有宫内窒息的征象时,应尽快结束分娩。缺氧时间越长,吸入羊水的可能和吸入羊水的量将越大,并且长时间宫内缺氧还可造成胎儿脑损伤。

1、重视产前检查,特别是孕中、后期的产检。

2、通过胎心监护或胎动显示对胎儿进行监护

3、产前产时妥善处理胎儿窘迫,尽量避免和减少发生吸入。


相关问答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