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湿邪的症状有哪些

作者:kunkun  时间:2018-11-01 18:59:39  来源: 大众养生网

风寒湿邪是中医的病症名词,主要是指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入人体,导致经络痹阻,造成气血运行不畅,风寒湿邪主要分为风邪和寒邪,寒邪经常发生在冬季,导致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这时候容易出现周期性疼痛,会导致腹痛等,我们来看看这方面的内容。

湿邪风寒的症状

冬寒主气。寒邪多在冬季发病。

寒邪有内寒和外寒之分。伤寒是外界寒气侵犯人体而发生疾病的病邪,伤于肌表,称为伤寒,直中脏腑的称为中寒。

人体的阳气不足会导致内寒,出现内寒的症状。

内外寒不同,但可以互相影响。阳虚内寒的人,容易感觉外寒,而外寒侵入,容易伤阳气,引起内寒。

寒邪为阴邪,伤阳气。当卫阳受损时,则恶寒寒邪中,直中脾胃或伤肺肾之阳,则会出现畏寒肢冷等症。

寒冷凝滞,易引起气滞血瘀,合经脉不通。这时很容易出现周身疼痛或脘腹疼痛等症状。

起因

引起湿邪的原因多是由于气候潮湿时坐卧湿地而致病,内湿多是因为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的阳气。

中医认为脾可以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滑水湿功能正常,湿邪不易致病。相反,湿气过重导致人生病后,病人常常会出现症状: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痛、恶心欲吐、大便变稀、舌苔厚腻等症状。

防治、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脾的保护。唯有健脾阳气,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

预防

夏季和秋季,要注意居室和工作场所的通风,涉水、雨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或更换衣物;阴天水凉的时候不要在河里和游泳池里浸泡,以免外湿入侵肌表伤人。为了防止内湿,瓜果切勿过量生吃,饮食清淡容易消化,少食油腻的食物为好。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养生食疗

穴位大全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 饮食
  • 偏方
  • 减肥
  • 美容

热门精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