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青块是每个人都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人的一生中总有那么几次,在磕磕碰碰后留下一块难看的印记。但是,对某些人而言,他们的乌青却来得如此悄无声息。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扰呢?
乌青是如何产生的?
乌青是由于皮下血管破裂,血细胞漏出至血管外并积聚在皮下组织中而形成的。
生活中人们见过的乌青总是形态各异。在医学上,根据乌青直径从小到大,我们将其分为:出血点、紫癜和瘀斑。
乌青的颜色也并不是青一块紫一块那么简单。如果你细心观察便会发现,乌青一般在早期呈暗红色或紫色,逐渐会转变为黄褐色或黄绿色,然后才慢慢退去。这是因为红细胞中含有血红素,从血管漏出之后,血红素不断分解代谢变化为其他物质,进而产生了这样的颜色变化。
一碰就乌青,这是为什么?
正常人体具有非常精密而又复杂的止血系统,当机体遭到外来创伤时,便会启动应急防御体系。要理解为什么会产生乌青,就一定要对这套体系建立基础认识。
简单来说,这套系统由血管、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三个方面组成。
血管
人体的血管好比河堤,血液好比河水。在我们皮下组织中,分布着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毛细血管,它们的平均直径只有8微米,比头发丝还要细10倍。血液通过这些血管到达组织,供给养分。
血小板
血管中的血小板就好比堤坝中的砖头,它们肩负着抢险突击队的重担。当血管出现破口时,它们会快速聚集到破裂处,封堵住血管的薄弱部位,避免出血的发生。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好比水泥,它们能够将血小板紧紧粘附在一起,就好比水泥将砖头都粘在一起,砌成坚硬的堤坝,避免出血。
当发生碰撞后,毛细血管壁会破损。在正常情况下,身体会迅速做出反应。
破损部位的血管会迅速收缩闭合。
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也会蜂拥而至,齐心协力避免出血的发生或范围扩大。
如果损伤较大,我们的应急防御体系没来得及充分止血,血管中的血液就会有一部分进入到我们的皮下组织,这部分的皮下出血便成为了我们看到的乌青。
所以,对于大部分正常人而言,只有当碰撞的力度较大,对毛细血管产生足够破坏时才会出现乌青。
一般来说,乌青会在两周左右被完全吸收。如果你觉得两周时间太长,可以通过早期冷敷(伤后一天之内),后期热敷等加快吸收进度。但其他民间疗法,诸如穿刺放血、拔罐等均存在一定创伤,切勿尝试。
如果在判断过程中,你发现了以下几种情况,就一定要提高警惕,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
时间短,部位多,范围大:短时间内出现多部位乌青,或是乌青范围逐渐扩大,吸收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