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营养饮食 食物相克 食物热量

假性肠梗阻(假性肠梗阻 )

别名:
假肠梗阻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80%
多发人群:
任何年龄、女性多于男性
发病部位:
周围神经系统 肌肉
典型症状:
肚子疼 恶心 肠鸣 肠子胀气 吞咽困难
并发症:
营养不良 贫血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消化内科 胃肠外科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药物治疗

假性肠梗阻是怎么回事?

  假性肠梗阻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一般认为,慢性假性肠梗阻是肠肌肉或神经发生病变所引起。可分为以下两类。

1.原发性慢性假性肠梗阻

又称慢性特发性假性肠梗阻,1970年由Maldonado正式命名。其病因不清楚,可能与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许多病人具有家庭史,且可累及胃肠道以外的一些脏器(如膀胱),故有人称之为家族性内脏肌病或遗传性空肠内脏肌病。根据肠壁的病变情况可分为以下3种。

  (1)肌病性假性肠梗阻(内脏肌病):病变主要在肠壁平滑肌,可分家族性或散发性。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肠壁环行肌或纵行肌的退行性变,以后者为甚。有时肌肉完全萎缩,并被胶原代替。

  (2)神经病性假性肠梗阻(内脏神经病):病变主要在肠壁肌肉间神经丛的神经,可为散发性或家族性。1969年Dyer等报道发现其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肠壁肌间神经丛,表现为神经元和神经元突起的退行性变和肿胀,有些病例尚有神经系统的其他部分受累。

  (3)乙酰胆碱受体功能缺陷性假性肠梗阻:无肌肉或神经的器质性异常发现,但生理试验测定有肠运动功能的异常。1981年Bannister等报道1例假性肠梗阻,经组织切片检查未发现有肌肉或神经疾病的组织学变化,认为该病例的发生可能与肠平滑肌的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功能的缺陷有关。

  2.继发性慢性假性肠梗阻

多继发于其他疾病或因滥用药物所致。与慢性假性肠梗阻有关的疾病和药物有:

  (1)小肠平滑肌疾病:

①胶原血管性疾病:硬皮病、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全身性红斑狼疮;

②浸润性肌肉疾病:淀粉样变;

③原发性肌肉疾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④其他:蜡样色素沉着症、非热带口腔炎腹泻。

  (2)内分泌疾病:

①甲状腺功能减退;

②糖尿病;

③嗜铬细胞瘤。

  (3)神经性疾病:

帕金森病、家族性自主性功能失调、Hirshsprung病、Chang病、精神病、小肠神经节病。

  (4)药物性原因:

①毒性药物:铅中毒、蘑菇中毒;

②药物副作用:酚噻嗪类、三环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病药、神经节阻滞剂、氯压定。

  (5)电解质紊乱:

低血甲、低血钙、低血镁、尿毒症。

  (6)其他:

空回肠旁路、空肠憩室、脊索损伤、恶性肿瘤。

  其中以系统性硬化症致慢性假性肠梗阻为多见,其主要病理变化为肠壁平滑肌萎缩和纤维化,又以环行肌的病变为甚;淀粉样变性可见肠壁肌层内有大量淀粉沉积;黏液性水肿肠壁肌层有黏液性水肿物质;糖尿病在肠壁肌肉和肌间神经丛常无明显改变。

  二、发病机制

  假性小肠梗阻的病理生理改变实质上是肠道的肌源性或神经源性或内分泌控制失常而引起的一种肠道动力障碍。正常小肠的运动受本身平滑肌、自主神经系统和胃肠激素的调节,小肠平滑肌细胞自发的电活动控制小肠收缩。小肠的电活动有两种,一种是慢波,其本身不能导致肌肉的收缩,但它能决定肌肉收缩的频率;另一种是峰电位,它在慢波的基础上出现,通过肌间神经丛释放多种神经介质,如乙酰胆碱、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来激活,峰电位出现在肌肉收缩的开始时。自主神经系统在小肠运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副交感神经对小肠的运动起兴奋作用,而交感神经起抑制作用,因此当副交感神经活动受抑制或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均可导致小肠运动的抑制。同样,胃肠道激素也参与调节小肠的运动,如胃动素、促胆囊素和胃泌素能引起小肠肌肉的收缩,而胰泌素和胰高血糖素能抑制其收缩。因此,任何一个环节的异常都将产生小肠的运动功能紊乱。

  Antaras等观察了发生于9个家族的病例,4个家族的胃肠道及膀胱平滑肌有萎缩,退行性变和纤维化,电镜下见线粒体肿胀、肌纤维数目减少。Schufffer等报道一个家族中平滑肌正常,但是食管、小肠和结肠的肌内神经丛有退行性变,大约1/3的神经细胞含有环形嗜伊红物质,细胞核内有包涵体,且为排列不规则的细丝组成,用Smith法银染色检查示嗜银神经元显著减少,嫌银神经元肿胀,边界不清,轴突破碎或消失,由雪旺细胞增生代替。因此,根据基本病理改变,临床上将假性小肠梗阻分为2大类:一类是小肠平滑肌的退行性改变,即为肌病性假性小肠梗阻;另一类是肌间或黏膜下神经丛的退行性改变,即为神经病性假性小肠梗阻。此外,有人认为P物质可使平滑肌收缩并引起神经去极化,当其分泌减少时可导致本病,也有报导前列腺素E的水平升高,它可使平滑肌松弛而致病,用消炎痛治疗有效。

假性肠梗阻相关医生

更多>

  • 冯培民,主任医师
    冯培民 主任医师
    未开通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 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胃肠病、消化性溃疡、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慢性肝病、消化道出血、炎症性肠病、慢性胆囊炎、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的的中西医结合临床防治,对于痞满、胃痛、反酸,腹痛、胁痛、鼓胀、黄疸、虚劳、便秘、泄泻、痢疾、便血、呕血、口臭等

  • 王昌成,主任医师
    王昌成 主任医师
    未开通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 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内镜检查与治疗技术娴熟。

  • 刘树青,主任医师
    刘树青 主任医师
    未开通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 消化内科各种疾病诊治,尤其擅长内镜下的检查和治疗,如胃镜、肠镜、无痛胃镜检查,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胆道内支架置放、食道扩张及支架置放、内镜下胃肠息肉摘除,内镜下止血、取异物等。

  • 李红玲,主任医师
    李红玲 主任医师
    未开通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 内镜检查与治疗,如胃镜、肠镜、无痛胃镜检查,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内镜下胃肠息肉摘除,内镜下止血、取异物等。

假性肠梗阻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院

专家推荐

  • 李秀莲

    李秀莲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 卢秀英

    卢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时华

    席时华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青光眼、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 热西提

    热西提 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

推荐问答

高钾血症应如何治疗

高钾血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钾离子水平、病因、症状和并发症。治疗目标是降低血钾浓度,防止心脏并发症,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紧急情况下,可采用钙剂稳定心脏膜电位,使用碳酸氢钠或胰岛素和葡萄糖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长期治疗则需控制钾离子摄入,使用利尿剂促进钾离子排泄,并针对原发病进行相应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钾水平,根据患者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喝咖啡能解酒吗

咖啡不能有效解酒。酒精代谢主要依赖肝脏中的酶系统,咖啡因虽然可以提神醒脑,但并不能加速酒精代谢过程。相反,咖啡因可能会加重酒精对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增加心脏负担和血压。因此,酒后不宜喝咖啡,应选择喝水、休息等方式帮助身体代谢酒精。

肠扭转会自行缓解吗

肠扭转是一种严重的肠道急症,通常不会自行缓解。它是指肠道的一部分沿其系膜轴旋转,导致肠道扭曲和梗阻。这种状况可能导致肠道血流受阻,引起肠壁缺血甚至坏死。肠扭转需要紧急医疗干预,包括手术复位和可能的肠段切除。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腹痛、呕吐、腹胀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现肠扭转的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餐后两小时血糖12.7高吗

餐后两小时血糖12.7mmol/L是偏高的。正常情况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应小于7.8mmol/L。餐后血糖升高可能与饮食、运动、胰岛素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若多次检测餐后血糖均偏高,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评估,以明确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注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以控制血糖水平。

小伤口几天能沾水

对于小伤口而言,通常建议在伤口愈合初期避免沾水,以防止感染和延缓愈合过程。一般情况下,小伤口在清洁消毒后,需要保持干燥,至少等待24至48小时后再考虑沾水。然而,具体时间可能因个体差异和伤口愈合情况而有所不同。在此期间,应定期检查伤口,观察是否有红肿、渗出或感染的迹象。一旦伤口表面形成保护性的痂皮,且无明显感染迹象,可以谨慎地进行水接触,但应避免长时间浸泡或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产品。如有疑问,应咨询医疗专业人员以获得个性化建议。

地高辛片有何作用

地高辛片是一种心脏糖苷类药物,主要作用于心脏,具有正性肌力和减慢心率的双重效应。它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内的钠-钾ATP酶,增加心腔内钠离子浓度,进而提高钙离子浓度,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泵血功能。同时,地高辛还能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延长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房颤等心脏疾病,通过改善心脏功能,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