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营养饮食 食物相克 食物热量

早产儿贫血(早产儿贫血 )

别名:
早产贫血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65%
多发人群:
新生儿
发病部位:
血液血管 全身
典型症状:
水肿 心动过速 面色苍白 皮肤苍白 活动后气促
并发症:
新生儿呼吸暂停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儿科 血液科
治疗方法:
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早产儿贫血是怎么回事?

  早产儿贫血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早产儿在生后4~8周血红蛋白迅速降至最低值,与胎龄、体重、营养情况有关。体重在1.2~2.3kg者,血红蛋白最低点为96g/L±14g/L(9.6g/dl±1.4g/dl);而体重<1.2kg者,为78g/L±14g/L(7.8g/dl±1.4g/dl)。早产儿除贫血外,同时出现淡漠、进食困难、体重不增、呼吸困难、心率增快、活动减少、苍白等症状,应属病理范畴。病理性早产儿贫血,因有症状,需要进行干预。

1.产前出血主要是经胎盘失血,

包括胎儿-胎盘出血、胎-母输血及双胎间输血。由于出血隐匿,出血量多少不等,出血速度可急可缓,因此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2.产时失血

多由于分娩时产科意外情况、胎盘及脐带畸形而引起。

  (1)胎盘异常:严重失血常发生于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或剖宫产时误切胎盘而致失血,胎盘畸形以多叶胎盘较常见,每一叶发出一脆弱静脉分支至胎盘,该血管易破裂出血。

  (2)脐带异常:正常脐带可由于过度牵扯而突然出血,脐带畸形如脐带血管瘤、迷走血管等,后者是脐带达到其植入处前分出1条或多条血管,其血管壁薄,缺乏脐带胶样组织的保护,极易破裂;脐带帆状植入胎盘,血管亦在无保护情况下穿过羊膜和绒毛膜之间,出血发生率为1%~2%。

  3.生后失血

生后失血以脐部、胃肠道和内出血多见,近年来由于医院性诊断性取血而引起失血也有所增加。

  4.生理因素

可能与早产儿红细胞寿命较足月儿更短;生长迅速,血浆容量扩张,导致血液稀释;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下,可能是其基因表达调节障碍,亦可能是靶细胞对其敏感性低下所致。

  5.病理因素 除上述生理原因外,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营养因素;

②疾病因素;

③医源性失血,如早产儿体重为1.5kg,总血容量约为150ml,抽血量如累积达7.5~15ml,失血量达5%~10%总血容量。1kg婴儿抽血1ml相当成人抽血70ml。

  二、发病机制

  1.生理性因素

  (1)红细胞生成素:肾外部位产生的红细胞生成素对贫血继发的低氧环境不敏感。出生时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的部位由肾外(多数在肝脏)转移到肾脏,在早产儿,这种转移延迟,导致血红蛋白进一步下降。

  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下,可能是其基因表达调节障碍,亦可能是靶细胞对其敏感性低下所致。

  (2)红细胞数量少:早产儿出生时每公斤体重平均红细胞数较足月儿低。

  (3)生长迅速:血浆容量扩张,导致血液稀释。

  (4)氧耗量少:相对足月儿,早产儿氧耗量较少,因此他们对氧的低需求允许在贫血中表现出的低携氧能力。

  (5)红细胞寿命短:早产儿出生时体内贮存维生素E量少,并持续至生后2~3个月,维生素E缺乏时,红细胞膜的脂类过氧化物损伤胞膜而使红细胞寿命缩短。

  2.病理性因素

  (1)营养因素:

出生前营养物质储备不足,出生后由于吸吮和消化能力差致摄入营养不足。

  ①铜:在妊娠最后12周,胎儿肝内铜的储存量才开始增加,因此早产儿肝内铜的储存量不足。铁的吸收及储存铁的释放靠血浆中90%以上的铜在正常情况下是与铜蓝蛋白结合。铜缺乏亦可产生低色素性小细胞贫血,且有中性粒细胞减少。

  ②铁:对妊娠各期研究发现,胎儿储铁率大约和其体重增加呈正比例,所以整个妊娠期胎儿维持恒定铁含量75mg/kg,并以3种形式存在:

  a血红蛋白铁

  b组织铁

  c储存铁。

  在无贫血婴儿,总铁量75%以血红蛋白铁形式储存,1g血红蛋白含3.4mg元素铁。出生时红细胞量低的婴儿,其铁储存量亦低且决定生后血液学状态。体重<1400g的早产儿,骨髓可染铁的研究发现出生时可染铁少,到第8周骨髓内已不能见到含铁血黄素;而足月儿骨髓铁储存到20~24周方耗尽,因此早产儿较足月儿缺铁出现早。

  ④叶酸:新生儿血清叶酸水平高于成人2~3倍,由于生长迅速,代谢活力高,需要量为成人的4~10倍,生后3~4周内常降至缺乏范围。低体重儿下降更快,因其肝储存量仅159mg,而足月儿为224µg。早产儿<1500g者,血清叶酸降低导致“叶酸缺乏”的发生率为10%~30%,在生后3个月内见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③维生素E:对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很重要,是一种抗过氧化剂。婴儿出生时血清值为7.2~16.8µmol/L,是母亲维生素E值的1/3~1/2。维生素E与婴儿体重成正比,婴儿愈小其缺乏程度愈大,例如出生体重3500g小儿体内维生素E储存量为20mg,而出生体重1000g的婴儿储存量仅3mg。

  (2)疾病因素:

疾病致摄入不足,消耗增加。

  (3)医源性失血:

医源性失血对低体重儿来讲,其量相对多,这些均说明早产儿易早期发生缺铁。如早产儿体重为1500g,总血容量约为150ml,抽血量如累积达7.5~15ml,失血量达5%~10%。1000g婴儿抽血1ml相当成人抽血70ml。

早产儿贫血相关医生

更多>

  • 李秀莲,主任医师
    李秀莲 主任医师
    未开通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 彭玉,主任医师
    彭玉 主任医师
    未开通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 小儿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王珩,主任医师
    王珩 主任医师
    未开通
    昆明市延安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 对小儿佝偻病心肌炎、肺炎、贫血、腹泻、心理因素性疾病的诊治

  • 苏诒英,主任医师
    苏诒英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营养等

早产儿贫血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院

专家推荐

  • 李秀莲

    李秀莲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 卢秀英

    卢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时华

    席时华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青光眼、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 热西提

    热西提 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

推荐问答

轻微癫痫需要医治吗?

轻微癫痫,即癫痫小发作,虽然症状较轻,但仍然需要治疗。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其发作可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减少发作频率,降低潜在的并发症风险。治疗轻微癫痫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支持等。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有效。

黑头粉刺痣如何治疗?

黑头粉刺痣的治疗需综合考虑个体情况,通常包括日常护理、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多种方法。日常护理中,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摩擦和挤压是基础。药物治疗方面,可使用含有水杨酸、果酸等成分的产品,以促进角质代谢和减少皮脂分泌。物理治疗如激光治疗、光子嫩肤等,可以针对特定类型的黑头粉刺痣进行改善。此外,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刺激皮肤的化妆品和护肤品,减少皮肤负担。具体治疗方案应在专业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羊水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羊水减少,医学上称为羊水过少,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首先,胎儿发育异常,如胎儿畸形、胎儿生长受限等,可能导致羊水生成减少。其次,胎盘功能不全,影响胎儿与母体间的物质交换,导致羊水生成不足。此外,母体因素,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也可能影响羊水量。最后,羊膜破裂导致羊水外流,也是羊水减少的原因之一。针对羊水减少的原因,需进行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有哪些症状表现?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咳痰,痰液通常为白色或黄色黏稠状,尤其在早晨较为明显。患者可能伴有气短或呼吸困难,尤其在体力活动后加剧。此外,患者可能会有胸闷、喘息等症状。在急性加重期,症状可能加重,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随季节变化而波动,尤其在冬季或气候变化时更为明显。

小儿中度脑损伤有哪些后遗症?

小儿中度脑损伤可能导致多种后遗症,包括但不限于运动功能障碍,如肌肉无力、协调性差、步态异常;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语言障碍,如言语表达困难、理解能力下降;情绪和行为问题,如情绪不稳定、攻击性行为、社交障碍;以及癫痫发作等。这些后遗症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因个体差异而异,需要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

丙型肝炎病毒是什么病?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性肝炎,可导致肝脏炎症和损伤。该病毒可引发急性或慢性感染,慢性感染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制品、不洁注射、性接触以及母婴传播等。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黄疸、肝区不适等症状,但许多感染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及时的抗病毒治疗对于控制病毒复制、减缓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