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营养饮食 食物相克 食物热量

肝豆状核变性(肝豆状核变性 )

别名:
Wilson病,威尔逊变性,颤症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20%
多发人群:
无特殊发病群体
发病部位:
颅脑
典型症状:
注意力不集中 肝昏迷 无力 鼻衄 肝功能衰竭
并发症:
骨折 褥疮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神经内科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肝豆状核变性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受累基因与铜代谢紊乱有关,与位于染色体的酯酶D基因与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紧密连锁。

  二、发病机制

  WD的发病机制有胆道排泄减少、铜蓝蛋白合成障碍、溶酶体缺陷、金属巯蛋白基因异常及调节基因异常等学说,目前以前二种学说获得多数学者赞同。

  1.铜代谢合成障碍

  多数实验室用64Cu对体内铜代谢研究证明,血清铜蓝蛋白减少是WD体内铜积蓄的主要原因。但铜蓝蛋白为何缺乏,尚未完全阐明。Bichtrrich根据铜蓝蛋白电泳发现,正常成人是由先构成的未分化的铜蓝蛋白D在肝脏内经肽酶将其大部分转化为铜蓝蛋白C,然后由80%铜蓝蛋白C与20%铜蓝蛋白D构成铜蓝蛋白,而WD患者仅存在铜蓝蛋白D,而几乎没有C部分,故引致铜蓝蛋白合成障碍。

  2.胆道铜排泄障碍

  正常成人每日需从食物中吸收铜2~5mg,铜离子进人体内后,大部分先与白蛋白疏松结合为直接反应铜,运送到肝脏,在肝细胞内转与各种球蛋白主要是α2-球蛋白牢固地结合为铜蓝蛋白(间接反应铜)。一般血浆中的总铜量90%~95%以铜蓝蛋白形式存在,仅约5%的铜与白蛋白、氨基酸和多肽疏松结合存在,后者除在各脏器内自由通过细胞膜与血浆铜交换外,大部分由溶酶体摄取经胆管从粪便中排出,少数由尿排出。即正常人从食物中吸收的铜,除体内生理需要外,过剩的铜绝大部分从胆管中胆汁排泄。Frommer率先测定8例WD患者及10例对照组的十二指肠液内含铜量,发现WD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提出胆管排铜障碍是造成WD患者体内铜蓄积的重要原因。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作为辅基参与多种重要生物酶合成。正常成人每日从饮食摄取铜2~5mg,约30%在胃、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吸收入血,大部分与白蛋白疏松结合进入肝细胞,在肝细胞中铜与α2球蛋白牢固结合成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CP有氧化酶活性,呈深蓝色,剩余铜被结合到其他特殊铜蛋白中。正常人每日胆汁排铜量约1200μg。约70%的CP存在于血浆,其余存在于血管外,血液循环中90%~95%的铜结合在CP上。CP有重要生理功能,可作为铜的供体参与细胞色素C及其他铜蛋白合成,具有亚铁氧化酶作用,将亚铁氧化为高铁状态,使氧还原成水。剩余的铜通过胆汁、尿液和汗液排出体外。WD患者铜蓝蛋白合成障碍,90%以上患者血清CP量明显减少,但肝内前铜蓝蛋白(Apo-CP)含量及结构正常,提示生化障碍发生在肝内Apo-CP与铜结合环节,CP合成障碍是本病基本的遗传缺陷。肝内铜代谢紊乱引起血清CP合成障碍,导致血清铜及CP降低,尿铜排泄增多,胆道排铜减少,过量铜在肝脏、脑、肾脏及角膜等组织沉积致病,但约5%的Wilson病人血清CP水平正常难以解释。

  近年研究已确定CP基因位于13号染色体(13q14-21),有多种突变型,表达CP是132kD糖蛋白,由104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单条多肽链,结合6个三种不同类型铜离子。WD患者铜蓝蛋白前体无异常,基因及表达产物无变化,从遗传基因角度不能解释WD血清CP明显减少。基因突变有明显遗传异质性,突变方式包括转换(A →G)、颠换(C →G)、缺失(CCC →CC)及插入(T →TT),其中C →G颠换最常见,造成编码氨基酸变化(如组氨酸变成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变成丝氨酸)及移码突变,至今发现的突变均涉及ATP酶功能区。WD基因突变引起编码P型ATP酶(也称ATP7B)功能改变,ATP7B主要功能是铜转运,部分或全部功能丧失,不能将多余铜离子从细胞内转运出去,使铜离子在特定器官和组织沉积致病。

  WD的分子发病机制存在种族差异,欧美患者ATP7B基因高频突变点是14号外显子,处于ATP7B基因磷酸化区及ATP结合区,两个功能区基因突变使功能消失,导致酶缺乏,转运过程中能量引起铜离子在细胞内滞留。中国WD患者高频突变点8号外显子在整个ATP7B基因中处于跨膜功能区,引起蛋白质一级、二级结构改变,导致细胞膜铜转运停滞而致病。

  WD的病理表现为大量的铜沉积于组织。病变特征性地分布于脑组织、肝脏、肾脏及角膜等处。脑病变以壳核最早和明显,其次为苍白球、尾状核及大脑皮质,丘脑底核、红核、黑质、丘脑及齿状核亦可受累。神经元显著减少或完全脱失,轴突变性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角膜边缘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浆内,可见棕黄色细小铜颗粒沉积,严重者角膜中央区及间质细胞中也可见到。肝脏外表及切面可见大小不等结节或假小叶,颇似坏死后肝硬化,肝细胞脂肪变性,含铜颗粒。电镜下可见肝细胞内线粒体致密、线粒体嵴消失及粗面内质网断裂等。

肝豆状核变性相关医生

更多>

  • 杨培泉,主治医师
    杨培泉 主治医师
    未开通
    苏州市广济医院 神经内科

    擅长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妇女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男子性功能障碍

  • 陆长英,主治医师
    陆长英 主治医师
    未开通
    苏州市广济医院 神经内科

    擅长疾病: 青少年心理障碍治疗

  • 周渊峰,
    周渊峰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神经内科

    擅长疾病: 儿内科疾病、特别是儿童癫痫、多动症、抽动症、发育障碍、睡眠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

  • 邹桂玉,副主任医师
    邹桂玉 副主任医师
    未开通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神经内科

    擅长疾病: 擅长头痛、头晕、脑动脉硬化症、缺血性脑血管病、癫痫、睡眠障碍等神经科常见病的诊治及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中风易发因素的诊治;精通脑电图、脑电地型图的检查和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院

专家推荐

  • 李秀莲

    李秀莲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 卢秀英

    卢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时华

    席时华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青光眼、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 热西提

    热西提 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

推荐问答

每天早上起来喉咙痛是怎么回事?

早晨起床时喉咙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干燥的空气、过敏反应、感冒或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病(GERD)导致的胃酸刺激喉咙、过度使用声带或吸烟等。此外,睡眠时不正确的呼吸方式,如口呼吸,也可能导致喉咙干燥和刺激。为了缓解症状,建议增加室内湿度、避免过敏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适量饮水以及避免刺激性食物和烟草。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喉镜检查费用是多少?

喉镜检查费用因地区、医院等级和检查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基础的喉镜检查费用可能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如果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检查或者附加其他检查项目,费用可能会更高。为了得到准确的费用信息,建议直接咨询所在地的医疗机构,了解具体的检查项目和收费标准。此外,部分医保政策可能覆盖喉镜检查费用,患者可以咨询医保部门了解相关政策。

月经期饮酒怎么办?

月经期饮酒可能加重痛经症状,影响身体健康。建议尽量避免在月经期间饮酒。若已饮酒,应适量饮水,促进酒精代谢,减轻对身体的影响。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不适。若出现严重不适,如剧烈腹痛、出血量异常增多等,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手上长硬疙瘩是怎么回事?

手上长硬疙瘩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皮肤炎症、囊肿、疣状生长、纤维瘤等。这些硬疙瘩可能是由于皮肤受到刺激、感染、免疫系统反应或遗传因素引起的。例如,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而囊肿可能是由于皮肤下组织液积聚形成的。在某些情况下,硬疙瘩可能与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对于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必要的检查,以便确定疙瘩的性质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腰部和臀部疼痛是怎么回事?

腰部和臀部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肌肉或韧带拉伤、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骨折或骨质疏松等。疼痛可能因姿势不当、过度劳累、肥胖、长期站立或坐着、遗传因素或慢性疾病而加剧。诊断需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可能包括物理治疗、改善生活习惯、减轻体重、避免重复性活动和使用辅助设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黄连素能治胃病吗?

黄连素作为一种中药成分,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因湿热引起的腹泻、痢疾等胃肠道疾病。对于部分胃病患者,如胃炎、胃溃疡等,黄连素可能通过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等机制发挥辅助治疗作用。然而,黄连素并非胃病治疗的主要药物,其疗效因人而异,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胃病的治疗需综合考虑病因、病理类型及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