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营养饮食 食物相克 食物热量

疾病症状

婴儿痉挛

 

  一、临床表现

  (1)点头单个发作时间短,发作一次为2~10秒,不易察觉;

  (2)全身尤其是头部和上半身向前屈曲;

  (3)点头发作次数频繁,一日多发,每次发作可连续多次甚至数十次;

  (4)发作时间通常是在刚入睡或刚醒而意识尚处于朦胧状态时,可伴有意识丧失、出汗、面部青紫及疲困嗜睡;

  (5)发作期脑电图表现不一,发作间期则多为特征性高峰失律。

  二、多发群体

  90%以上的婴儿痉挛症在1岁以内发病,新生儿期即可有痉挛发作,但常于2个月后起病,起病高峰年龄为4~6个月。痉挛性发作持续3~30个月,一般1岁后减少,3岁后痉挛发作趋于消失。约半数患儿转变为其他类型发作,多为全身性发作,包括不典型失神、强直性发作、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失张力发作等,也可有部分性发作。23%~60%的婴儿痉挛症发展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

  三、诊断

  1、脑电图(EEG):可做视频脑电图(VEEG)或24小时动态脑电图

  脑电图示不对称、不同步、并伴有暴发抑制交替倾向的高幅慢波,杂以多灶性尖波、棘波或多棘波,即高峰失律脑电图。阵发性或爆发性活动。亦称发作性节律波。即于原有脑电图背景上出现阵发性高波幅节律。其成分为δ节律、θ节律、α节律和β节律,多呈高波幅发放,明显区别于背景脑电图,突然出现,突然消失。多源于中央脑系统病灶发出,但诊断价值不如上述放电波形。8.高度节律失调。1974年被国际脑电图组织列入脑电图术语词汇中。特点为高波幅(300~2000微伏)棘波、尖波、多棘波或多棘~慢复合波,及慢波在时间和部位上杂乱地、毫无规律地出现的一种独特图型。见于3个月至5岁婴幼儿,以3—8个月最常见。最多见于婴儿痉挛,预示患儿存在严重的脑损伤。

  2、磁共振成像(MRI):一般用来确定大脑是否有继发性明显的病变,如脑发育不良、脑积水、肿瘤等。

  3、血液学检查:查钙磷排除低钙抽搐、排除缺少B6引起的痉挛。

  4、其它:尿液检查、脑脊液检查、遗传学检查、皮肤病变检查、用紫外线灯(伍氏灯)查看是否有低色素斑、神经学(影像和脑电波)检查。

  5、婴儿痉挛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找不到病因,为隐原性。

  四、治疗

  婴儿痉挛症是一种难治性癫痫脑病,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案还是“糖皮质激素 抗癫痫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首选ACTH治疗,大约70%有效,但停药后有1/3的复发;抗癫痫药物常用的是丙戊酸钠和氯硝基安定,妥泰、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等新药也可以考虑使用。

  婴儿点头痉挛的治疗复杂,即使单纯用药物治疗也需要数月以上的时间,且控制后需服药至少2-3年,家属要有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药物肾上腺皮质刺激素(ACTH)和类固醇可能会带来感染、高血压、骨质疏松、肠胃道出血、水牛肩、月亮脸、肥胖、长不高和青春痘等副作用。

  常用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吡哆醇(VB6)、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妥泰、左乙拉西坦(开浦兰)、氨己烯酸(喜保宁VigABatrin)、丙戊酸、硝基安定、唑尼沙胺、拉莫三嗪、丙种球蛋白、生酮饮食。

  建议先做脑电图作为确诊依据,然后使用B6一周,排除因缺少维生素引起的病因,若还有发作即遵医嘱服用抗癫痫药物,因每种药均有很大的副作用,病情严重的婴儿可使用ACTH效果较明显,不严重的一般先使用一种药逐渐加量到可使用最大剂量,如还有发作需遵医嘱加服到两种药物,然后在加到三种,一般两种药物无法控制,再加第三种药物的控制率明显较低。如果试验多种药物仍无效,疑似难治性癫痫,可选择生酮饮食或者有明显病灶可以做术前评估手术治疗。

  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是一个高脂、低碳水化合物和适当蛋白质的饮食。这一疗法用于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已有数十年的历史,虽然其抗癫痫的机理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了公认。

  抗癫痫药物服用请遵医嘱,不可随意增减药量。

  五、预后

  常合并严重的智力和运动发育落后,易转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或其他形式的发作。

  婴儿点头痉挛有百分之十至二十找不到病因,假使神经发育检查也都没有迟缓的现象,预后还好。可找到病因的婴儿点头痉挛占八到九成,预后则较差,容易在长大后有不同的痉挛型态,且智能发展受到影响。

  一般1岁后减少,3岁后痉挛发作趋于消失。约半数患儿转变为其他类型发作,多为全身性发作,包括不典型失神、强直性发作、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失张力发作等,也可有部分性发作。23%~60%的婴儿痉挛症发展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80%~90%的患儿遗留精神运动发育落后。这个病的后果是不良的,70%以上智能低下。痉挛停止后,可遗留神经损伤症状和体征,如语言障碍、部分失明、斜视、肢体瘫痪,或有其他类型癫痫发作。

  早诊断及早治疗预后较好。如果患儿发病前智力运动正常,发作后即刻正规治疗并能理想控制,预后相对好得多甚至智力运动正常,否则绝大部分患儿会遗留脑损伤。要在控制发作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智力运动干预。如治疗方法得当,发作得到及时控制,本症可完全治愈,智力及运动功能不受明显影响。

相关医生

更多>

  • 李秀莲,主任医师
    李秀莲 主任医师
    未开通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 卢秀英,主任医师
    卢秀英 主任医师
    未开通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急救科

    擅长疾病: 危重病的救治。

  • 席时华,主任医师
    席时华 主任医师
    未开通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眼底

    擅长疾病: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

  • 李晶,主任医师
    李晶 主任医师
    未开通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眼底

    擅长疾病: 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青光眼、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婴儿痉挛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院

专家推荐

  • 李秀莲

    李秀莲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 卢秀英

    卢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时华

    席时华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青光眼、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 热西提

    热西提 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

推荐问答

久坐久立久行为何伤身?

久坐、久立、久行均可能导致身体伤害。久坐时,人体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血液循环减慢,肌肉活动减少,易引发腰背疼痛、下肢静脉曲张等。久立时,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易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关节疼痛等问题。久行则可能因过度使用关节和肌肉,引发关节磨损、肌肉疲劳等问题。因此,合理调整工作和休息方式,定期进行身体活动,有助于减少久坐、久立、久行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吃毓婷会导致终身不孕吗?

毓婷作为一种紧急避孕药,其主要成分为左炔诺孕酮,用于无保护性行为后的紧急避孕。正确使用毓婷通常不会导致终身不孕。然而,任何药物都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包括毓婷。长期使用或滥用紧急避孕药可能会对女性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生育能力。因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毓婷,并遵循医嘱。如果担心药物对生育能力的影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并进行相关检查。

空腹测血压会高还是低?

空腹测量血压与餐后测量血压相比,可能会有所不同。空腹状态下,由于食物摄入减少,胃肠道对血液的需求量降低,同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可能相对增强,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血压略有升高。然而,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体差异、测量时间、测量环境等,因此空腹测量血压是否一定高于餐后测量血压,并不能一概而论。建议在相同的条件下,定期监测血压,以便更准确地评估血压水平。

心脏官能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心脏官能症,也称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以心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心脏疾病。患者常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情绪波动、压力增加或过度劳累有关。此外,患者可能伴有头晕、乏力、焦虑、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心脏官能症患者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心脏功能检查结果多在正常范围内。

什么泡脚能改善睡眠?

泡脚是一种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通过使用温水浸泡双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一天的疲劳。泡脚时,水温适宜,一般控制在40-45摄氏度,泡脚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泡脚能够刺激足部的穴位,有助于放松肌肉,减轻压力,从而改善睡眠质量。此外,泡脚还可以帮助身体排毒,促进新陈代谢,对于改善睡眠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需注意,泡脚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如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脑垂体位于人体哪一侧?

脑垂体,也称为垂体腺,位于人体颅内,具体位置在大脑底部的蝶骨鞍内,紧邻视神经交叉。它是内分泌系统的主要腺体之一,负责分泌多种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脑垂体位于人体正中线上,不偏于任何一侧,其体积较小,形状类似豌豆,但功能极为重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