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营养饮食 食物相克 食物热量

国务院总理划重点!9大医改动作影响所有医药人

今年9大医药改革重点: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2年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具体到医疗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总体要求,以及多项落地举措。

具体如下:

1、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

2、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确保生产供应。

3、强化药品疫苗质量安全监管。

4、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5、坚持预防为主,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

6、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抓好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提高重大疫情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和应急处置能力。

7、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规范医疗机构收费和服务,继续帮扶因疫情遇困的医疗机构,补齐妇幼儿科、精神卫生、老年医学等服务短板。

8、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

9、着眼推动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服务。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加强口岸城市疫情防控,加大对病毒变异的研究和防范力度,加快疫苗和特效药物研发,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回看2021年,在医疗健康领域,政府主要工作包括: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把更多常见病等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达到60%;严格药品疫苗监管。

医药、医疗、医保改革重点基本明确

9大医药改革重点,覆盖三医——医药、医疗、医保,分别以推动中医药振兴、强化药品疫苗质量安全监管;分级诊疗,针对不同等级医疗机构资源配置提高看病、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从支付端腾龙换鸟,确保医疗保障公平可及——推动带量采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目录统一等。

以下几项政策预计仍然会对医药产业、药企产生较大影响。

1、进一步推动带量采购

1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下一步,集采在常态化、制度化的基础要求上,要提速扩面。同时,以慢性病、常见病为重点,继续推进国家层面药品集采,各地对国家集采外药品开展省级或跨省联盟采购。

2022年底前,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在每个省合计达到350个以上。此外还将逐步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对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

针对今年的集采工作安排,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此前在吹风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将指导地方根据临床需要,围绕大品种和常见病,查漏补缺进行推进,力争每个省份开展的省级集采品种能够达到100个以上,高值医用耗材能覆盖到5个品种。

此外,在原有集采领域化学药、胰岛素、人工关节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在其他领域进行探索——包括中成药,在去年部分省份已经组织联盟采购的基础上,今年要有序进一步扩大范围。三大领域全覆盖,没有侥幸带金销售的生存空间。

已经开展集采的品种,要逐步实行其他省份的跟进协同,使覆盖面能够迅速扩大到其他地区。

针对未来几年的带量采购工作,《“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进一步提出,到202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和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达500个以上;202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和省级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达5类以上。

2、基本统一全国医保用药目录

今年6月,全国医保用药目录将基本统一。早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及时将临床价值高、患者获益明显的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22年实现全国基本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要求,2022年实现全国基本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同时要建立健全医保药品支付标准,从谈判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和“两病”患者用药支付标准切入,逐步衔接医保药品目录管理和支付标准。

自2019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开始明确,省级医保不得自行制定目录或用变通的方法增加目录内药品,也不得自行调整目录内药品限定支付范围。

对原省级增补乙类药品,应在3年内以40%、40%、20%的比例逐步消化后,全国药品目录开始趋于统一。

2021年医保工作要点也明确:确保到2022年实现药品目录全国基本统一。

3、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根据3月4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21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30个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城市和71个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试点城市全部进入实际付费阶段。

在充分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DRG/DIP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复制、推广。

《“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规定,到2025年,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和按病种付费的住院费用占全部住院费用的比例要达到70%。

DRG和DIP均是改医保支付方式从后付制为预付制,一改以往的按项目付费(根据诊疗过程中用到的所有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医用耗材,用了多少结算多少,一度催生“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将药品检查等费用由利润中心转变为医院的成本中心,能够规范医疗行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2021年11月26日,在DRG和DIP试点启动实际付费前后,国家医保局出台《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从2022到2024年,全面完成DRG/DIP付费方式改革任务。

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付费方式改革工作;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

从今年开始,按2022年、2023年、2024年三年进度安排如下: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分别启动不少于40%、30%、30%的统筹地区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并实际付费;

以医疗机构为单位,按三年安排实现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全面覆盖,每年进度应分别不低于40%、30%、30%,2024年启动地区须于两年内完成;

以病种为单位,按三年安排实现DRG/DIP付费医疗机构病种全面覆盖,每年进度应分别不低于70%、80%、90%,2024年启动地区须于两年内完成。鼓励入组率达到90%以上;

以医保基金为单位,按三年安排实现DRG/DIP付费医保基金支出占统筹区内住院医保基金支出达到70%,每年进度应分别不低于30%、50%、70%,2024年启动地区须于两年内完成。鼓励超过70%的基金总额预算覆盖率。

4、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分级诊疗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一直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涉及医院的服务体系、疾病防治能力、发展方式、内部管理、外部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

2021年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

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

3月4日,财政部办公厅和国家卫健委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组织申报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的通知》,明确中央财政拟支持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公立医院改革涉及诸多方面,但是此次中央财政支持的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主要聚焦三个方面:

1、着力提升市县级公立医院诊疗能力。规范诊疗行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支持市县级公立医院传染病、精神病、急诊急救、重症医学、心脑血管、妇产科、儿科等临床专科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一批市县级公立医院重点专科,做到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一般病在市县解决,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2、着力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支持建立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信息化规范,减少患者在不同公立医院检查化验次数,让群众少跑腿。

3、着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加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实行全口径、全过程、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预算约束,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公立医院积极参与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加强全流程成本控制,促进资源有效分配和使用,减轻群众看病贵负担。

至于中医药振兴发展等政策也处于常态推进之中,还有哪些医药政策是你重点关注的?

药品资讯

  • 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以及活动受限。这种疼痛通常在活动后加剧,休息后有所缓解,而肿胀和僵硬则可能在早晨或长时间不活动后更为明显。患者可能会感到膝关节在活动时发出摩擦声或咔嗒声,严

  • 动脉瘤的症状可能因人而异,但常见的表现包括突发的剧烈头痛、颈部僵硬、恶心呕吐、视力问题、言语障碍以及肢体无力。在某些情况下,动脉瘤可能不表现出任何症状,直到破裂,这时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蛛网膜下腔

  • 角弓反张是一种婴儿期常见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主要症状包括婴儿的头部向后仰,背部过度弯曲,四肢僵硬,肌肉紧张度增高,有时还伴随哭闹不安。这种症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缺氧、感染、代谢紊乱等,需要及时就医

  • 梅核气的症状可能需要通过中医药来缓解,可以考虑使用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功效的药物。具体用药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的轻重来调整。梅核气是一种以咽喉部异物感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常伴有情绪不畅、胸闷等症状。治

  • 附件炎性包块的症状可能包括下腹部疼痛、发热、白带增多且可能带有异味、月经不规律、性交疼痛等。这些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通常与炎症反应有关。疼痛可能是持续性的或周期性的,而发热则可能是感染的一

  • 潮热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突然的、短暂的体温升高,伴随出汗和心悸,而热则是指体温持续升高的状态。潮热多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常见于更年期女性,而热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或其他病理状态引起的。潮热发作时,患者可能

  • 更年期缺钙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包括但不限于肌肉痉挛、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牙齿松动、指甲脆弱、失眠、情绪波动等。这些症状可能因为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由于钙元素在身体中的作用减弱导致的。针对这

  • 肺肾阳虚的症状表现为咳嗽气短、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不利、水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这些症状反映了肺肾阳气不足,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减弱。针对肺肾阳虚的症状,建议采取温补肺肾、益气温阳

  • 恶心想吐是一种常见的不适感,可能表现为胃部不适、反胃、干呕或呕吐。这种感觉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消化不良、食物中毒、晕车、怀孕、药物副作用等。在某些情况下,恶心想吐也可能是更严重健康问题的早期信号,

  • 要缓解更年期的症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包括调整生活方式、饮食改善和心理支持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减轻热潮红、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等常见症状。具体来说,首先,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如每天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

  • 男人中气不足可能表现为声音低沉无力、容易疲劳、面色苍白、呼吸短促、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长期劳累、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等。针对这些症状,建议男性朋友们应注重日常的饮食均衡

  • 女性慢性尿道炎的症状可能包括排尿时的疼痛或烧灼感、尿频、尿急、尿液浑浊或带血、下腹部或盆腔不适、性交疼痛等。这些症状可能时轻时重,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针对这些症状,建议女性患者

  • 男性气虚的症状包括乏力、气短、声音低弱、容易出汗、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象细弱等。这些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反映了身体机能的减弱和能量不足。针对这些症状,建议男性朋友

  • 脑梗病人在死亡前可能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意识障碍、肢体无力、言语不清、面部歪斜、吞咽困难、视力模糊、头痛剧烈、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预示着病情的急剧恶化,需要立即就医。分析这些症状,意识障碍和

  • 皮肤病飞蛇,又称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患者通常会出现沿神经分布的带状红斑、水疱和剧烈疼痛。病程中,患者可能会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皮损部位多发生在胸部、腰部或面部,

  • 胸膜炎是一种涉及胸膜的炎症性疾病,其症状包括胸痛、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胸膜是肺部外围的双层薄膜,当其发炎时,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部疼痛,尤其是在深呼吸或咳嗽时。此外,胸膜炎可能导致胸腔积液,进一步加剧呼

  • 股骨头炎症的症状可能包括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以及行走困难。疼痛通常在活动时加剧,休息时减轻。患者可能会感到髋关节区域的不适,这种不适可能在夜间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后变得更加明显。肿胀和关节僵硬也是

  • 腹腔淋巴结肿大可能表现为腹部不适、疼痛、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症状。肿大的淋巴结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导致腹部不适或疼痛。此外,淋巴结肿大可能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导致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可能是由于食

  • 女性阳虚火旺的症状可能包括手脚心发热、夜间盗汗、口干舌燥、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与体内阴阳失衡有关,阳气不足导致火气上升,从而引发上述不适。针对这些症状,建议女性朋友们可以通过调整饮

  • 低压高,即舒张压升高,可能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治疗低压高通常需要综合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减少盐分摄入,增加有氧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以及管理压力。药物治疗可能包括利尿

药品查询

药企入驻
申请快捷、曝光率高、上线快

最新资讯

更多

热门药品

更多

药企推荐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医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