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营养饮食 食物相克 食物热量

范可尼综合征(范可尼综合征 )

别名:
多种肾小管功能障碍性疾病,凡科尼综合征,范科尼综合症,骨软化-肾性糖尿-氨基酸尿-高磷酸尿综合征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75%
多发人群:
多于成年出现症状
发病部位:
全身
典型症状:
四肢抽搐 肌性肌无力 烦渴多饮 氨基酸尿症
并发症:
低钾血症 肾结石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肾内科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范可尼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范可尼综合征症状诊断

一、症状

  本病较罕见,多于成年出现症状,有肾性糖尿、多种氨基酸尿、高钙尿症、肾丢失钠、低磷血症、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低尿酸血症、肾小管性蛋白尿,低钾血症(肌无力、软瘫、周期性瘫痪等),低钙血症(手足搐搦症)等。长期低钙血症,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性骨病。本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小儿维生素D缺乏病和成人的骨软化症。继发性范可尼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基本上与原发性者同,但可有其根底疾病的临床表现。本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根据其临床类型分述如下:

  1.原发性Fanconi综合征 包括3种类型:

  (1)成人型Fanconi综合征:

10~20岁以后起病,有多种肾小管功能障碍,如全氨基酸尿、葡萄糖尿、磷酸盐尿、高血氯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等。突出的症状是软骨病,少数病例可有酮症晚期可出现肾功能衰竭

  (2)婴儿型Fanconi综合征:

多于6~12个月发病,多尿、烦渴、脱水便秘、无力、拒食、发热,生长发育迟缓肾性氨基酸尿,可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及严重营养不良现象。实验室检查呈低血钾、低血磷、低血钙及碱性磷酸酶增高、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尿中可滴定酸及NH4 可减少,尿糖微量或4~5g/d,血糖正常,急性起病者预后差,常死于尿毒症。慢性起病者多于2岁以后发病,症状较轻,突出表现为侏儒和(或)抗维生素D佝偻病。

  (3)特发性刷状缘缺失型Fanconi综合征:

1984年Manz等首次报道1例小儿由于近曲小管刷状缘完全缺失而引起Fanconi综合征,因为葡萄糖及各种氨基酸载运系统完全丧失,故这些物质的清除率近于肾小球滤过率。

  2.继发性Fanconi综合征 多有原发病,不同病因引起者表现各有不同。

  (1)胱氨酸储积症:

本症又称Lignac-Fanconi综合征,系胱氨酸沉着于细胞溶酶体而表现为Fanconi综合征。正常人细胞内溶酶体是细胞内蛋白降解的部位,细胞内蛋白降解产生氨基酸通过溶酶体膜转输系统输入胞质而被再利用。本病因溶酶体内胱氨酸运载体有缺陷,使胱氨酸在溶酶体中储积,从而破坏了溶酶体的完整性,并可使具有破坏性的溶酶体酶漏至细胞浆,影响了功能。本病与胱氨酸尿症不同,后者是肾小管上皮转运胱氨酸障碍,只引起胱氨酸尿,前者则引起许多器官细胞内胱氨酸储积,肾脏是主要受累器官之一。

  胱氨酸储积病所引起的Fanconi综合征不同于其他原因所致Fanconi综合征,常以失钾、脱水、多饮、渗透性利尿为突出表现。临床上可分3型:

  ①婴儿型或肾病型:胱氨酸沉积于各种组织溶酶体内,在白细胞内可能比正常大80倍,肾脏髓质可能沉着近100倍,因肾小管损伤出现各种症状,患儿多于6个月左右开始发病,多尿、烦渴、便秘、多饮、呕吐、拒食、消瘦、发育障碍,由于脱水有反复发热,可发生维生素D缺乏病及侏儒症。由于角膜、结膜的胱氨酸沉着而畏光,眼底周围色素脱失,可引起末梢视网膜病变。此外尚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脾大、脑水肿、肌病等。肾小管功能障碍表现为肾浓缩功能障碍、氢离子排泄功能障碍,而至尿液不能酸化至pH 5.5以下,呈肾小管性酸中毒。

  ②儿童型或中间型:10岁左右发病,进展较慢,骨病不严重,无侏儒症。组织胱氨酸含量远较婴儿型为低,白细胞内胱氨酸含量为正常的30倍,也可表现为肾脏病变,甚至发展为尿毒症,骨骼畸形、畏光、视网膜病变、胱氨酸引起的脾大也可产生。Fanconi综合征表现不明显。

  ③成人型:无肾病表现,以其他器官功能障碍为主。成人型又可分为急性与慢性,前者与婴儿型类似,后者与儿童型类似。

  通过骨髓片、白细胞、直肠黏膜中的结晶分析或裂隙灯检查角膜有胱氨酸结晶而诊断。婴儿型因患儿拒食引起饥饿性酮症加上肾小管性糖尿,易误诊为幼儿糖尿病,需提高警惕。

  (2)Lowe综合征:

本综合征系Lowe 1952年首先报道,亦称眼-脑-肾综合征,临床表现特点为:

  ①眼症状:先天性白内障(双侧)伴有先天性青光眼(牛眼)、视力严重障碍、眼球震颤及畏光。

  ②脑症状:严重智力发育迟缓,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患儿常哭泣样尖叫。

  ③肾小管功能障碍:多组氨基酸尿、磷酸盐尿、碳酸氢盐尿、尿酸化功能差,尿中排出赖氨酸、酪氨酸为多。还可有肾小管性蛋白尿、后期可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按自然发展可分为3期:婴儿期,以眼脑症状为主。表现为头颅畸形(长头,前额高出,鞍鼻,高腭弓等);儿童期,出现不完全Fanconi综合征,有肾小管性蛋白尿,严重磷酸盐尿可引起抗维生素D佝偻病或骨质疏松。一般情况下有较轻或无糖尿、失钾及多尿。常有脐疝隐睾畸形,以及特殊的手指小关节炎;成人期,肾小管病症状消退,出现肾功能不全或营养不良,常合并肺炎而死亡。本综合征主要是对症治疗,如纠正肾小管性酸中毒,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治疗等。无根治办法,预后不良。常因继发感染或肾功能衰竭而于儿童期死亡。

  (3)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本病系少见的隐性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因为血浆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含量降低,铜氧化酶活性降低导致肠道大量吸收铜,大量铜沉积于肝、脑、角膜、肾小管引起相应的症状。铜沉积于脑及肝引起锥体外系神经症状及肝硬化,铜沉积于角膜引起Kayser-Fleischer环。铜沉积于近端肾小管及远端肾小管引起Fanconi综合征,可伴有重碳酸盐丢失和肾钙质沉着伴高钙尿症,肾小管性酸中毒,肾钙化,肾结石

  本病可用青霉胺治疗,促进铜从尿中排出但停用后会复发。其他治疗如二巯丙醇(BAL)可增加铜排出,口服硫化钠可改善神经系统和肝症状,但肾小管病变无改善,骨化醇可治疗骨病变。

  (4)遗传性果糖不耐受: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酶缺乏病。因肝、肾组织中缺乏1-磷酸果糖醛缩酶或者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的活性下降,从而使1-磷酸果糖不能裂解而储积于细胞内产生病变,同时因不能产生ATP而影响细胞的能量代谢。若给患者输注果糖可产生Fanconi综合征复合肾小管功能障碍,若杜绝果糖则肾小管功能正常。本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肾皮质细胞内降解1-磷酸果糖的醛缩酶缺乏,小管上皮细胞内磷酸盐减少,对腺苷脱氨酶(ADA)的抑制作用减弱,以至ADA活性增强,使腺苷脱氨生成次黄苷(inosine),经核苷磷酸化酶作用生成次黄嘌呤,再由黄嘌呤氧化酶作用生成尿酸。故产生低磷高尿酸血症。另外,由于磷可增加肾皮质中ATP产生率,使果糖转化为α-磷酸甘油,当低磷血症时,ATP生成减少,也会影响到能量供应。由此可见1-磷酸果糖不是毒性代谢产物,它不抑制酶系统,而是由于磷的耗空使ATP及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在肾小管细胞某些位点的产生受到很大限制。

  婴儿期因摄食乳糖无症状,当食用果糖或水果时急性发病,摄食后20~40min出现呕吐、腹泻、低血糖与高尿酸血症,2h后出现急性Fanconi综合征,乳酸性酸中毒、高胆红素血症、肝大。及时停止摄入果糖,治疗低血糖,病情可能缓慢逆转,否则可直接威胁生命。

  (5)酪氨酸血症(tyrosinemia):

本病是由于患者缺少对羟苯丙酮酸氧化酶(hydroxylphenyl puruvic acid oxidase)而导致酪氨酸代谢异常可引起Fanconi综合征。其特征是血中酪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丙氨酸显著增加,其他氨基酸很少增加。在尿中排出酪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和对羟苯丙酮酸,对羟苯乙酸的酚酸代谢产物也增加。临床上本病分成两型:Ⅰ型酪氨酸血症即为暂时性高酪氨酸血症。若投以酪氨酸会发生肝肾功能复合损害,长期持续则肾皮质肾小管发生变性,肝硬化伴门脉高压和腹水。有的病例出现维生素D缺乏病,白内障形成或由于胰岛细胞肥大而引起低血糖症。Ⅱ型的特征为持续性高酪氨酸血症,病情持续发展,有严重智力障碍,皮肤异常、白内障、生长缓慢,而无明显的肝肾损害,其对羟苯丙酮酸氧化酶活性正常。

  饮食治疗(如低酪氨酸、低苯丙氨酸饮食)可改善Ⅱ型患者病情,对Ⅰ型患者可减轻肾小管损害,但对严重肝损害无效。

  (6)细胞色素C氧化酶缺乏症:

本病可引起Fanconi综合征,这是因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中缺乏该酶而使电子传递链中ATP合成及氧化磷酸化过程障碍。患者多在出生后11~13周发病,主要表现为线粒体肌病,乳酸性酸中毒及肾性糖尿、氨基酸尿、磷酸盐尿等肾小管功能障碍。

  (7)多发性骨髓瘤所致Fanconi综合征:

多发性骨髓瘤可伴有肾淀粉样变性或轻链蛋白(κ或λ)引起肾小管损伤而致非遗传性继发性Fanconi综合征。临床特征为骨痛、肌无力、疲乏、贫血、骨软化症、假性骨折等,并有葡萄糖尿、氨基酸尿、磷酸盐尿、肾性尿崩症、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肾小管功能不全的表现。其中Fanconi综合征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伴发症状。

  (8)毒性物质引起的Fanconi综合征:

毒性物质可引起继发性Fanconi综合征。例如过期的四环素其降解产物具有肾小管毒性。其临床特征为肌病、眩晕、酸中毒、多尿、低钾血症。虽然停药后可能恢复,但有的病程可持续2年以上。

  二、诊断

  根据患者有引起近端肾小管损害的病因,具备以近端肾小管损害为主的实验室证据,特别是有氨基酸尿、磷酸盐尿及葡萄糖尿,结合各疾病的特点而确立诊断。

范可尼综合征相关医生

更多>

范可尼综合征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院

专家推荐

  • 李秀莲

    李秀莲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 卢秀英

    卢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时华

    席时华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青光眼、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 热西提

    热西提 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

推荐问答

小肚子下坠疼是怎么回事?

小腹下坠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例如,消化系统疾病如肠胃炎、阑尾炎等可能导致腹部不适;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肾结石、膀胱炎等也可能引起下腹部疼痛;妇科疾病如盆腔炎、卵巢囊肿扭转等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此外,肌肉拉伤、腹壁疝等也不容忽视。由于小腹下坠疼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腹部超声、尿液分析等,以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肉瘊子和刺瘊子有何区别?

肉瘊子,医学上称为软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皮肤肿瘤,通常表现为皮肤表面的小肉粒,质地柔软,颜色与正常皮肤相近,多发于颈部、腋下等皮肤褶皱处。而刺瘊子,又称为寻常疣,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引起的皮肤病变,表现为皮肤表面的小疣状突起,质地较硬,表面可能有刺状结构,颜色可能较深,多发于手部、足部等易受摩擦部位。两者在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存在差异。

阴唇长痘是怎么回事?

阴唇长痘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局部皮肤感染、毛囊炎、皮脂腺分泌旺盛、激素水平变化、不良卫生习惯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局部皮肤炎症反应,形成类似痘痘的丘疹或脓包。建议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减少摩擦和刺激。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详细检查和针对性治疗。

女生不生孩子会有什么危害吗?

女性选择不生育并不会直接导致健康危害,但需要注意的是,生育对女性健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例如,怀孕和哺乳可以降低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此外,生育过程中的激素变化有助于调节月经周期,减少痛经。然而,这些影响因个体差异而异,并非所有女性都会经历这些积极变化。重要的是,每位女性都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需求和生活规划来做出是否生育的决定。

帕金森患者如何进行十种锻炼?

帕金森病患者可以通过以下十种锻炼方式来改善症状:1. 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增强心肺功能;2. 平衡训练,如站立单脚,提高身体稳定性;3. 柔韧性训练,如瑜伽、拉伸,增加关节活动度;4. 力量训练,如哑铃、阻力带,增强肌肉力量;5. 功能性训练,如模拟日常活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6. 语言训练,如朗读、唱歌,改善语言障碍;7. 认知训练,如记忆游戏,提高思维能力;8. 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减轻焦虑和紧张;9. 音乐疗法,如听轻音乐,改善情绪;10. 社交活动,如参加兴趣小组,增加社交互动。这些锻炼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如何正确检测血糖值?

正确检测血糖值应遵循以下步骤:首先,确保使用经过校准的血糖仪和质量合格的血糖试纸。在检测前,用肥皂和水清洁双手,然后彻底擦干。使用采血针刺破手指,将血液滴在试纸上。等待血糖仪显示读数,记录结果。建议在餐前和餐后2小时进行检测,以获得更准确的血糖控制情况。定期监测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和预防并发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