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营养饮食 食物相克 食物热量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家族性高胆固醇血... )

别名: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无法治愈,只能够对症治疗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发病部位:
血液血管
典型症状:
结节 动脉粥样硬化 钙化 血浆胆固醇水平高 血管杂音
并发症:
冠心病 动脉瘤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心血管内科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是怎么回事?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FH发病原因是LDL受体基因的自然突变。 Goldstein和Brown鉴定出基因突变的不同类型,包括缺失、插入、无义突变和错义突变。迄今,已发现数十种LDL受体基因突变,可分为五大类型:

1.Ⅰ类突变

其特点是突变基因不产生可测定的LDL受体,细胞膜上无LDL受体存在。是最常见的突变类型,约占所发现突变的半数以上。用抗LDL受体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检测,证实该类突变的LDL受体基因几乎不产生或仅产生极微量的LDL受体前体。故此类突变的LDL受体基因为无效等位基因,又称无受体合成型突变。命名为受体-O型(R-O)。I类突变的分子基础可能包括LDL受体基因点突变,导致终止在编码受体的密码之前;启动子突变阻断mRNA的转录;内含子与外显子连接处突变使mRNA拼接发生异常和大片段基因DNA缺失等。最近发现一例受体阴性型病人,其LDL受体基因的外显子13与内含子15的Alu序列间缺失5.0kb片段,形成外显子13与Alu重组。

  2.Ⅱ类突变

其特点是突变基因合成的LDL受体在细胞内成熟和运输障碍,细胞膜上LDL受体明显减少。亦是较常见的突变类型。突变的基因可产生LDL受体前体,多数分子量正常,故命名为R-120。分析发现这类受体前体的加工修饰发生障碍。该类突变的分子基础尚不十分清楚。有实验证明,这类LDL受体可被抗LDL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识别,说明这类前体在结构上并无变化。Scheckman等对类似Ⅱ类突变的一种酵母转换酶进行了研究,发现该酶的这种缺陷主要是NH2端疏水性信号链中单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导致信号链不能脱离酶蛋白,结果这种酶蛋白进入高尔基器的速率仅为正常的2%。将酵母酸性磷酸酶的基因在体外诱导类似突变,导致信号链不能脱离受体前体,使其进入高尔基器加工修饰发生障碍。Ⅱ型突变主要影响LDL受体的1区和2区,以错义突变为多见。然而,由单个氨基酸残基替换或小段DNA缺失引起LDL受体在细胞内转运或成熟受阻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3.Ⅲ类突变

其特点是突变基因合成的LDL受体可到细胞表面,但不能与配体结合。突变的LDL受体基因分子量基本正常,命名为R-160b-,亦有R-140b-和-210b-。Ⅲ型突变因累及LDL受体1区重复片段2~7或2区重复片段A而干扰受体与配体间的正常结合。研究表明,此类突变的LDL受体前体可被抗LDL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识别,分子量亦比成熟受体的分量小40kD,说明受体前体加工修饰过程正常。然而这类突变的受体结合125I-LDL不超过正常的15%,提示成熟LDL受体与125I-LDL结合异常的分子基础可能是受体结合域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已知LDL受体结合域有7个重复序列,每个重复序列都具有同源性,因此所编码的DNA序列很容易缺失或形成双倍体出现错误配对,而使受体结合域的结构发生异常,导致与LDL的亲和性降低。

  4.Ⅳ类突变

此类突变主要是成熟的LDL受体到达细胞表面后不能被覆陷聚集成族,细胞虽能结合LDL,但不出现内移,亦称内移缺陷型突变。该型突变累及LDL受体的跨膜区(4区)和C端尾区(5区)。Lehrman等研究表明,LDL受体基因的17、18外显子单个碱基突变即可导致内移缺陷型。最近的研究还发现,2名Ⅳ类突变的FH纯合子,其LDL受体基因突变为内含子15与3’端非翻译区的18外显子之间的DNA序列分别缺失5.0kb和7.8kb,形成Alu-Alu序列重组,细胞合成的受体均缺乏跨膜域和胞浆域。这种截短的LDL受体大部分分泌到培养液中,仅少部分黏附在细胞表面非覆陷处,虽能结合LDL,但不发生内移。

  5.Ⅴ类突变

这一类LDL受体突变是发生在表皮生长因子前体同源域,其特点是LDL受体的合成、与LDL的结合以及其后的内移均正常,但受体不能再循环到细胞膜上。这种缺陷的LDL受体与LDL结合并进入细胞后,在溶酶体内两者不能分离而同时被降解。

  此外,Lehrman报道,黎巴嫩FH发病率较高。对4名FH纯合子患者的LDL受体基因研究,发现其基因突变发生在编码突变第二结构域含Cys序列中段的密码突变成终止密码,结果LDL受体缺乏O-连接糖链、跨膜域及胞浆域,共缺失160个氨基酸残基。这种突变的LDL受体基因被称之为“黎巴嫩等位基因”。

  最近Kajinami等研究了35例无亲缘关系的FH杂合子受体基因。随后分析此两例家庭成员的LDL受体基因,发现凡是FH患者,均出现相同的异常LDL受体基因DNA片段。由于他们均生长在日本的Tonami地区,这些患者被称为“FH-Tonami”。

  二、发病机制

  由于LDL受体的缺陷可产生体内LDL代谢双重异常,即LDL产生增加和分解减慢,其中最突出的异常是LDL从血浆中分解代谢减低。将已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LDL静脉注射进入正常人体内,24h内血浆中LDL平均分解代谢率为45%;同样的LDL静脉注射入杂合子FH患者体内,24h内血浆LDL平均分解代谢率为28.7%;而纯合子患者体内LDL平均分解代谢率为17.6%。这些结果支持从杂合子FH到纯合子FH,随着体内LDL受体活性降低加重,LDL从血浆中清除也相应减少。

  在FH患者,除了血浆中LDL分解代谢减慢外,还存在体内LDL过多地产生。在LDL受体正常时,部分IDL可直接被肝脏LDL受体摄取而进行分解代谢,另一部分IDL则转化为LDL。而在FH,由于LDL受体缺陷,使IDL的直接分解代谢受阻,造成更多的IDL转化为LDL。所以,FH患者体内LDL的产生明显增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相关医生

更多>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院

专家推荐

  • 李秀莲

    李秀莲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 卢秀英

    卢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时华

    席时华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青光眼、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 热西提

    热西提 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

推荐问答

每天早上起来喉咙痛是怎么回事?

早晨起床时喉咙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干燥的空气、过敏反应、感冒或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病(GERD)导致的胃酸刺激喉咙、过度使用声带或吸烟等。此外,睡眠时不正确的呼吸方式,如口呼吸,也可能导致喉咙干燥和刺激。为了缓解症状,建议增加室内湿度、避免过敏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适量饮水以及避免刺激性食物和烟草。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喉镜检查费用是多少?

喉镜检查费用因地区、医院等级和检查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基础的喉镜检查费用可能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如果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检查或者附加其他检查项目,费用可能会更高。为了得到准确的费用信息,建议直接咨询所在地的医疗机构,了解具体的检查项目和收费标准。此外,部分医保政策可能覆盖喉镜检查费用,患者可以咨询医保部门了解相关政策。

月经期饮酒怎么办?

月经期饮酒可能加重痛经症状,影响身体健康。建议尽量避免在月经期间饮酒。若已饮酒,应适量饮水,促进酒精代谢,减轻对身体的影响。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不适。若出现严重不适,如剧烈腹痛、出血量异常增多等,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手上长硬疙瘩是怎么回事?

手上长硬疙瘩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皮肤炎症、囊肿、疣状生长、纤维瘤等。这些硬疙瘩可能是由于皮肤受到刺激、感染、免疫系统反应或遗传因素引起的。例如,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而囊肿可能是由于皮肤下组织液积聚形成的。在某些情况下,硬疙瘩可能与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对于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必要的检查,以便确定疙瘩的性质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腰部和臀部疼痛是怎么回事?

腰部和臀部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肌肉或韧带拉伤、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骨折或骨质疏松等。疼痛可能因姿势不当、过度劳累、肥胖、长期站立或坐着、遗传因素或慢性疾病而加剧。诊断需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可能包括物理治疗、改善生活习惯、减轻体重、避免重复性活动和使用辅助设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黄连素能治胃病吗?

黄连素作为一种中药成分,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因湿热引起的腹泻、痢疾等胃肠道疾病。对于部分胃病患者,如胃炎、胃溃疡等,黄连素可能通过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等机制发挥辅助治疗作用。然而,黄连素并非胃病治疗的主要药物,其疗效因人而异,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胃病的治疗需综合考虑病因、病理类型及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