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上肢 > 肩峰下撞击征

肩峰下撞击征简介

相关问答

  DeSeze和Robinson等(1947)对肩峰下的特殊构造以及大 结节 的运动轨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第二肩关节的命名。欧美文献中又称其为肩峰下关节。

 

【详情】

01肩峰下撞击征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肩峰前外侧端形态异常、骨赘形成,肱骨大结节的骨赘形成,肩锁关节增生肥大,以及其他可能导致肩峰-肱骨头间距减小的原因,均可造成肩峰下结构的挤压与撞击。这种撞击大多发生在肩峰前1/3部位和肩锁关节下面。反复的撞击促使滑囊、肌腱发生损伤、退变,乃至发生肌腱断裂。

  二、发病机制

  病理学表现:依据撞击征的病理学表现,可以将其分成3期:

  1、第1期:又称水肿出血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从事手臂上举过头的劳作,如板壁的油漆及装饰工作,以及从事体操、游泳、网球及棒球投掷等运动项目而造成肩关节过度使用和发生累积性损伤是常见原因之一。此外,本期还包括一次性单纯的肩部损伤史,如躯体接触性剧烈运动或严重摔伤之后造成的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和肩峰下滑囊的水肿与出血。此期虽因疼痛而致肌力减弱,但并无肩袖撕裂的一些典型症状,物理学检查不易发现疼痛弧征、砾轧音及慢性撞击试验阳性等体征。肩峰下注射利多卡因可使疼痛完全缓解。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关节造影也不能发现肩袖破裂存在。

  2、第2期:即慢性肌腱炎及滑囊纤维变性期,多见于中年患者。肩峰下反复撞击使滑囊纤维化,囊壁增厚,肌腱反复损伤呈慢性肌腱炎,通常是纤维化与水肿并存。增厚的滑囊与肌腱占据了肩峰下间隙,冈上肌出口相对狭窄,增加了撞击发生的机会和频率,疼痛症状发作可持续数天之久。在疼痛缓解期仍会感到肩部疲劳和不适,物理学检查比较容易发现疼痛弧征和阳性撞击试验。若有肱二头肌长头腱炎存在,Yergason征呈现阳性,肱二头肌长头腱后伸牵拉试验也可出现疼痛。肩峰下利多卡因注射试验可使疼痛得到暂时缓解。

  3、第3期:即肌腱断裂期,主要病理变化是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在反复损伤、退变的基础上发生肌腱的部分性或完全性断裂。肩袖出口部撞击征并发肩袖断裂的好发年龄在50岁以后,NeerⅡ报道的合并部分性肌腱断裂者的平均年龄为52岁,合并完全性断裂者的平均年龄为59岁。肌腱退变程度和修复能力与年龄因素有关。应当指出,并非所有的撞击征都会导致肩袖破裂,也不是所有的肩袖损伤皆因撞击征引起。撞击征造成的肩袖破裂,有外伤史者仅占1/2左右,其中仅少数患者有较明显或较重的外伤史,大部分病例的致伤力量实际上均小于造成肩袖完全断裂所需要的外力,说明肌腱本身退变因素的重要性。

02肩峰下撞击征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1、并发内部撞击征的治疗:Dabidson等描述了当上臂外展90°、极度外旋时,位于肱骨头与关节盂后上部之间的岗上肌受到挤压发生的内部撞击征,关节镜检可发现患肩的后上方盂唇有磨损及肩袖的关节面有病变。在行关节镜下肩袖清理术的同时应对变性的盂唇进行清理,术后康复治疗可获行良好的疗效。

  2、并发盂肱关节:不稳定的治疗由于肩袖的显著症状、体征常常遮掩了盂肱关节不稳定的微弱表现,因此并发撞击征的盂肱关节不稳定很难诊断,而忽略了对不稳定的处理只进行肩峰下减压术或行肩袖清理术,手术效果很差。因此,术前要明确肩峰下撞击的病因是结构性的还是动力性的,如有动力性的原因,必须同时加强肌力锻炼,必要时行手术加强盂肱关节的稳定性。

  3、并发肩锁关节:骨性关节病肩锁关节下面是冈上肌出口部位,也是发生肩峰下撞击征的常见部位。漏诊肩锁关节骨性关节病是肩峰下撞击征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Lozman等报道,肩峰下减压和锁骨外侧端部分切除术可在关节镜下同时进行,经过平均32个月的随访,18名患者的功能、力量、活动范围均改善,其中16名患者的疼痛减轻,手术的总优良率是89%。

03肩峰下撞击征有哪些典型症状

  撞击征可发生于自10岁至老年期的任何年龄,部分患者具有肩部外伤史,相当多的患者与长期过度使用肩关节有关,因肩袖,滑囊反复受到损伤,组织水肿,出血,变性乃至肌腱断裂而引起症状,早期的肩袖出血,水肿与肩袖断裂的临床表现相似,易使诊断发生混淆,应当把撞击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肩痛症进行鉴别,并区分出撞击征属于哪一期,此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04肩峰下撞击征应该如何预防

  对受累的关节应加以保护,降低关节负荷,减轻体重,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负重和不良的姿势,使用手杖、步行器等平时对受累关节注意保暖,可以用热水袋、热毛巾等热敷,大伏天尽可能避免空调、电扇直接对关节吹风适当锻炼对保护和改善关节活动,缓解疼痛有很大的帮助

 

05肩峰下撞击征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一、类风湿因子尿酸关节镜检查

  1、X线摄片对1期,2期及3期撞击征的诊断无特异性,但在具有下列X线征象时,对肩峰下撞击征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2、大结节骨疣形成,因大结节与肩峰反复冲撞所致,一般发生于冈上肌止点嵴部。

  3、肩峰过低及钩状肩峰。

  4、肩峰下面致密变,不规则或有骨赘形成,喙肩韧带受到冲撞,或反复受到拉伸而使肩峰前下方骨膜下形成骨赘。

  5、肩锁关节退变,增生,形成向下突起的骨赘,致使冈上肌出口狭窄。

  6、肩峰-肱骨头间距(A-H间距)缩小,正常范围为1.2~1.5cm,

  7、前肩峰或肩锁关节下方骨质的侵蚀,吸收;肱骨大结节脱钙,被侵蚀和吸收或发生骨的致密变。

  8、肱骨大结节圆钝化,肱骨头关节面与大结节之间界线消失,肱骨头变形。

  二、撞击征进行肩关节造影的指征

  1、年龄在40岁以上,临床表现支持撞击征合并肩袖损伤,经非手术疗法3个月以上无效者。

  2、肩峰下冲撞性损伤伴突发性外展,外旋肌力丧失者。

  3、慢性肩前痛伴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

  4、顽固性肩痛,伴盂肱关节失稳。

  5、肩关节造影时若发现对比造影剂自盂肱关节溢入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下滑囊,即可诊断肩袖完全性破裂,可观察肱二头肌长头腱的形态及腱鞘的充盈度判断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有否断裂,小型的肩袖断裂及不完全性肩袖断裂在造影时难以显示,肩峰下滑囊造影也有助于完全性肩袖撕裂的诊断,但由于肩峰下滑囊形态的变异以及显影的重叠性,其实用价值受到限制,无创诊断方法MRI检查对软组织病变有很高的敏感性,随着经验的积累,MRI检查对肩袖损伤诊断的特异性也在不断增高,已逐渐成为常规诊断手段之一。

  6、超声诊断法属非损伤性检查法,具有可重复性,对肩袖水肿,出血,以及腱内断裂和完全性断裂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目前超声诊断肩袖损伤尚无统一标准,超声图像解释还存在一定困难,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对于肩袖内部分肌腱断裂的识别和诊断,超声检查术也许是今后应予重视的一个方向。

  7、关节镜检查术是一种直观的诊断方法,能发现肌腱断裂的范围,大小,形态,对冈上肌腱关节面侧的部分断裂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病变也有诊断价值,并能从肩峰下滑囊内观察滑囊病变及冈上肌腱滑囊面的断裂,此外,在诊断的同时还能进行治疗,如肩峰下间隙的刨削减压,病灶清除和前肩峰骨赘切除,并可进行前肩峰成形术,关节镜检查是损伤性检查方法,需在麻醉下进行,并且还需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术设备,不易广泛开展。

06肩峰下撞击征病人的饮食宜忌

  肩峰下撞击征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患者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此外,患者还需注意忌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

07西医治疗肩峰下撞击征的常规方法

  一、肩峰下撞击征治疗

  1、撞击征1期:采取非手术治疗。早期用三角巾或吊带制动,在肩峰下间隙注射皮质激素和利多卡因能取得明显止痛效果。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剂能促进水肿消退,缓解疼痛,同时可应用物理治疗。一般在治疗2周左右症状基本缓解之后开始做肩的功能练习,即向前弯腰,使患臂在三角巾悬吊保护下做肩关节前后、左右方向的摆动运动(Codman钟运动)。3周之后开始练习抬举上臂,初始阶段应选择非疼痛方向的上举运动。宜在症状完全缓解6~8周后,再从事原劳动或体育运动,过早恢复体力活动与体育运动易使撞击征复发。

  2、撞击征2期:进入慢性冈上肌腱炎和慢性滑囊炎阶段,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以物理治疗与体育疗法为主促进关节功能康复,并改变劳动姿势和操作习惯,调整工种,避免肩峰下撞击征复发。如病变进入第Ⅱ期后期,纤维滑囊增厚已造成肩袖出口狭窄,使撞击反复发生,而非手术治疗无效,患者丧失劳动能力达半年以上,则肩峰下纤维滑囊切除(也可在关节镜下做滑囊切除)和喙肩韧带切断术应予考虑。凡属2期撞击征伴有明确的肩峰下结构解剖异常者,均应去除撞击征病因,如行肩峰成形术、大结节骨疣切除、肩锁关节部分切除术和喙肩韧带切断术等,消除撞击因素。对动力失衡造成的撞击征,应根据病变性质重建动力平衡和关节稳定装置,如行肌腱修复术或移植术、盂肱关节成形术及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3、撞击征3期:均伴有冈上肌腱断裂和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等病理变化,是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对冈上肌腱断裂一般采用Mclaughlin修补术,对广泛性肩袖撕裂可利用肩胛下肌转位或冈上肌推移修补术,重建肩袖的功能,与此同时应常规做前肩峰成形术,切除肩峰前外侧部分,切断喙肩韧带,使已修复的肌腱避免再受到撞击。术后患肢宜做零度位牵引或肩人字石膏固定,3周之后去除固定行康复训练。

  二、非手术治疗

  1、肩峰下撞击征的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1期和大多数2期肩峰下撞击征患者。早期用三角巾或吊带制动,在肩峰下的间隙注射激素能取得明显止痛效果。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能促进水肿消退,缓解疼痛,同时可行理疗。治疗2周症状缓解后开始功能锻炼(Codman钟运动)。3周后练习抬举上臂。症状完全缓解后6~8周恢复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Morrison等报道了非手术治疗(口服NSAID,肌肉等张、等长收缩锻炼)的616例肩峰下撞击征病例。经过27个月的随访,413例(67%)疗效满意;172例(28%)因疗效差而手术,手术后效果满意;31例患者疗效差但拒绝手术。他注意到,具有1型肩峰(扁平型)的患者要比2型(弯曲型)和3型(钩状)肩峰的患者更易获得较好的疗效。

  2、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时限在12~18个月不等。关节镜在肩峰下减压术中的应用使手术操作的并发症减少,因而非手术治疗的时间可能适当缩短。非手术治疗的时间依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但大多数报道建议非手术治疗的时间不应少于6个月。

  3、肩峰下撞击征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指征是非手术治疗失败的2期和3期肩峰下撞击征患者。手术包括肩峰下减压和肩袖修复两部分,肩峰下减压术是首选,它包括清理有炎症的肩峰下滑囊,切除喙肩韧带、肩峰的前下部分和肩锁关节的骨赘甚或整个关节。切除肩锁关节并非常规进行,只有当肩锁关节有压痛、肩锁关节的骨赘被确定是撞击征的部分病因时才具指征。如今,肩峰下间隙减压手术可以由传统的开放技术或Ellman的关节镜技术完成。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