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手/足 > 平底足

平底足简介

相关问答

  足弓是人类特有的解剖结构,系适应长期单一站立及行走的需要演变而来的,由于人的生活方式及所处的环境不同,正常人足弓的高低不一,足弓低平者并不是造成平足症的原因,只有某些原因致足骨形态异常、肌肉萎缩、韧带挛缩或慢性劳损时才形成平底足。

【详情】

01平底足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平底足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后天获得的,一般导致本病的原因有下面几点:

  1、遗传因素:生后即有平足和负重线不正者,一般无症状,只有在平足程度严重或客观条件不利时,才出现症状,渐渐由轻变重,终致足关节发生创伤性改变,关节活动减少以致消失。这种情况其父母中可有一方或双方患平足症。

  2、先天骨畸形:常见的骨畸形有舟骨结节畸形增大,副舟骨或舟骨结节骨骺分离,这些均可减弱胫后肌的支持力和弹簧韧带的稳固性,致使距骨头下垂及内倾、足底外翻等。此外,第1跖骨短、先天性跗骨桥等也可产生平足症。

  3、后天性或劳损性:平素足弓和负重线正常,若足内外载肌软弱,常诱发平足症。造成足肌无力的因素有全身营养不良、久病后肌肉无力、体重突然明显增加、站立或行走姿势不良等。

  4、趾内侧;跟腱短缩,足跟不能着地,载重线也内移,加上感染、鞋不合适、踝部扭伤、突然过度负重或长途跋涉、超过本身的耐力,肌肉韧带势必被牵拉而产生足部剧痛,足部明显水肿和肌肉痉挛。最初为急性足部劳损,即足弓疼痛、疲劳,经休息、理疗等增进血液循环后,即可恢复正常。如处理不当则出现腓骨长肌痉挛,足外展、外翻畸形,足内收、内翻活动减少,足部强直于外翻位,最后发生骨关节创伤性改变。此类也称为痉挛性平足症。

02平底足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扁平足的并发症通常是在青春期以后才会发生的。由于体重和活动量的急剧增加,使得足部的软组织反复地受到过量的负荷,因而产生慢性足部肌肉拉伤、肌腱炎(尤其是后胫肌的肌腱炎)、足底筋膜炎、跖痛等并发症,严重者还会引起骨性关节炎。

03平底足有哪些典型症状

  根据发病时间的不同,平底足的表现也不相同,现将其常见的表现介绍如下:

  1、姿势性平底足

  发病初期,足弓外观无异常,仅在站立和行走过久后感足部疲乏、酸痛,足底和足背浮肿,一般经休息后可完全消失。

  2、痉挛性平底足

  发病中期,由姿势性平底足发展而致,主要表现为腓侧肌群痉挛,足呈外翻、外展及背伸位,足弓下塌,疼痛加重,行走和站立均不能持久,经休息后不能完全缓解。

  3、强直性平底足

  发病晚期,由以上2种类型处理不当发展而来,痉挛的腓骨肌发展为强直,足骨间韧带亦强直,使足固定在外翻、外展及背伸位,足弓消失,行走及站立困难,疼痛却减轻。由于足的正常功能消失,不能吸收震荡力,可出现腰及下肢其他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而致疼痛。

04平底足应该如何预防

  平足症的治疗方法较多,且大多都有一定疗效,但尚无一种令人十分满意的治疗方法,故仍强调以预防为主建议日常进行足内、外在肌的功能锻炼,如足跖行走、跖屈运动、提踵外旋运动等同时选择有良好足弓支撑的鞋子以及避免过长时间站立等,对平足症的预防均有一定意义

05平底足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平底足一般通过X线即可诊断,X线片可显示以下骨关节畸形:

  1、第1楔骨和第1跖骨与中线分离(偏向内侧)。

  2、距跟重叠,表现为横弓破坏。

  3、第1楔骨和第l跖骨的间隙消失,表现为距骨内倾及跟骨外翻。

  4、跗骨间关节的半脱位。

  5、拇外翻。

  6、足顶角达105°~120°。

  7、足弓指数小于0.29,重者可小于0.25。

06平底足病人的饮食宜忌

  饮食对本病没有特殊影响,建议患者只需合理饮食即可,如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则应该采取营养膳食,加快术后的恢复。患者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此外,患者还需注意忌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

07西医治疗平底足的常规方法

  平足症的治疗方法较多,且大多都有一定疗效,但尚无一种令人十分满意的治疗方法,故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治疗原则:

  1、姿势性平底足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消除病因,给予理疗、按摩、锻炼足内在肌和外在肌(如在沙滩上行走跳跃或用足趾抓握小球等)、穿矫正鞋或使用足弓垫。

  2、痉挛性平底足做足部理疗、按摩,对严重者在麻醉下行手法矫正外翻、外展及背伸畸形,用短腿石膏固定在内翻内收位。待畸形矫正后(一般6~8周)拆除石膏,改穿矫形鞋。对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如Miller手术、三关节融合术等。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