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手/足 > 正中神经麻痹

正中神经麻痹简介

相关问答

  腕管综合征又称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引起。腕管位于掌根部,底部和两侧由腕骨构成,腺横韧带横跨其上,形成一骨-纤维通道。

  手和腕长期过度使用引起慢性损伤,腕横韧带及内容肌腱均可发生慢性损伤性炎症,使管腔狭窄是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腕部急性损伤,桡骨远端骨折,月骨脱位可引起正中神经急性或继发受压。某些全身疾病可通过腕管内容物增大,引起自发性正中神经损害。

  好发年龄为30~60岁,女性为男性的5倍,一般为单侧发病,也可双侧。起病缓慢,正中神经支配区疼痛,麻木,发胀,常入睡数小时后痛醒,活动后缓解。正中神经分配区皮肤感觉迟钝,过敏。大鱼际可有萎缩,拇指笨拙无力。叩击腕部可出现Tinel征,腕关节极度屈曲60秒,手的感觉异常可加重(Phalen试验),腕管内压增高。血压计充气超过收缩压30~60秒可诱发患手疼痛。过度伸腕与屈腕试验同样引起感觉异常和疼痛加重。腕管掌侧卡压点压痛放射痛。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非手术治疗使腕制动于中立位,腕管内注射皮质激素。反复发作,非手术治疗难以缓解者需行手术减压。有利用内窥镜手术的报道。

 

【详情】

01正中神经麻痹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手和腕长期过度使用引起慢性损伤,腕横韧带及内容肌腱均可发生慢性损伤性炎症,使管腔狭窄是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腕部急性损伤,桡骨远端骨折,月骨脱位可引起正中神经急性或继发受压。某些全身疾病可通过腕管内容物增大,引起自发性正中神经损害。

 

02正中神经麻痹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正中神经麻痹除了其临床表现外,还可引起其他疾病。正中神经富于交感神经纤维,损伤后易发生灼性神经痛。并出现桡侧三个手指的感觉障碍、麻木和疼痛,以及鱼际瘫痪。

03正中神经麻痹有哪些典型症状

  1、运动障碍表现握力和前臂旋前肌力减弱或丧失。

  上臂受损时正中神经支配的肌肉完全麻痹,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弱,拇指、食指和种中指不能屈曲,握拳无力,拇指,食指也不能过伸,拇指不能对掌和外展,大鱼际肌萎缩,状如猿手;手指功能严重损害,持物困难,表现手严重伤残。

  前臂中或下1/3损伤时,旋前圆肌、腕屈肌、指屈肌功能仍可保存,运动障碍仅限于拇指外展、屈曲和对掌。

  2、感觉障碍主要是桡侧首长及拇指、食指、中指掌面,无名指桡侧半和试制、中指末节背面。正中神经富于交感神经纤维,损伤后易发生灼性神经痛。

  3、腕管综合征:腕管由腕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的围成,受压时可导致走行其间的正中神经麻痹。出现桡侧三个手指的感觉障碍、麻木和疼痛,以及鱼际瘫痪。多见于中年女性,右侧多见,劳动后加剧,休息后减轻。

 

04正中神经麻痹应该如何预防

  正中神经损伤常见的原因是肘前区静脉注射药物外渗,以及腕部被利器割伤、肱骨或前臂骨折及穿通伤、腕管综合征压迫所致设法祛除以上因素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本病发生

 

05正中神经麻痹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神经内科常规检查:

  1、运动障碍表现握力和前臂旋前肌力减弱或丧失。

  2、感觉障碍主要是桡侧首长及拇指、食指、中指掌面,无名指桡侧半和试制、中指末节背面。正中神经富于交感神经纤维,损伤后易发生灼性神经痛。

  3、腕管综合征:腕管由腕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的围成,受压时可导致走行其间的正中神经麻痹。出现桡侧三个手指的感觉障碍、麻木和疼痛,以及鱼际瘫痪。多见于中年女性,右侧多见,劳动后加剧,休息后减轻。

 

06正中神经麻痹病人的饮食宜忌

  神经麻痹患者的饮食营养粥:

  1、滋阴润燥粥:薏苡仁50g,白芷9g,云茯苓20g,陈皮6g,,先煮薏苡仁为粥,后三味水煎去渣人薏米粥中三五沸即成。每日1剂,连服数日。功效健脾化湿,除痰通络。适用于脾失健运,痰湿阻遏之面瞤、脘腹胀满、食少纳呆等症。

  2、祛风散寒粥:天麻10g,健康鸽子1只。共炖熟食用,每日1只。功效益气补血,熄风解痉。方中鸽肉补肝肾,益气血,天麻熄风解痉,合用治疗血虚生风引起的面神经麻痹。

  3、祛湿润肺粥:薏苡仁50g,炒扁豆15g,山楂lOg,红糖、粳米适量。共加水煮粥。食前加红糖,供早晚餐。功效健脾化湿,活血通络。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食疗方,此法中薏苡仁、扁豆治脾虚有湿,山楂活血化积;红糖补血活络。全方使脾得健运,痰化湿除,面部络脉贯通。适于脾虚湿困,经络受阻之证。

 

07西医治疗正中神经麻痹的常规方法

       正中神经麻痹治疗可用夹板在掌侧将腕关节固定于中间位置。进行局部制动。同时口服消炎痛、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严重者可以用泼尼松龙0.5ml加2%普鲁卡因0.5ml腕管内注射,每周1次,如果注射2次以上无效果,肌电图显示鱼际肌失神经支配宜行手术治疗。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