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下腹 > 功能性大便失禁

功能性大便失禁简介

相关问答

  功能性大便失禁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不能控制的排便,并且无神经病学及结构方面的病因学依据。大量调查显示,1.5%的7岁儿童发生大便失禁,其中96%儿童是与粪便嵌塞相关的失眠症。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是发生致命性家族性失眠症的主要危险因子。老年中,认知与行为障碍也是失眠症的危险因素。

【详情】

01功能性大便失禁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功能性大便失禁的病因不明,96%失眠症有便秘史或有粪便嵌顿史。大多存在肛门直肠动力障碍,表现为伴有直肠感觉异常,直肠最低敏感量、排便阚值和最大耐受量增高。

  大便嵌塞可改变肠壁的张力和黏附伸缩特性或改变机械感受性,感觉改变可能是大便嵌塞的结果。肛门直肠敏感性下降,在患者感知直肠内有粪便之前,通过产生肛门内括约肌的反射抑制阈值而造成大便失禁。心理因素如精神忧虑、悲伤、恐惧、缺乏自信心也可能是发病因素之一,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这些表现是大便失禁的结果。

02功能性大便失禁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功能性大便失禁易造成多种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会阴部、骶尾部皮肤炎症及压力性溃疡(压疮)。大便失禁在老年、危重病人及瘫痪卧床病人中发生率达46.0﹪~54.4﹪。由于粪便的刺激,使会阴部皮肤经常处于潮湿和代谢产物的侵蚀状态,易发生皮肤红肿、溃烂,皮肤破溃感染可深及肌层或破溃延伸至阴囊、阴唇、腹股沟等,污染尿道口、阴道口引起逆行感染,不仅加重了病人的痛苦,亦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困难。由于会阴经常受到粪水刺激,肛周皮肤可发生糜烂、瘙痒、溃疡及疼痛等,少数病人为使大便减少而节制饮食,出现消瘦,体重下降。

03功能性大便失禁有哪些典型症状

  大便失禁时,患者因不能随意控制排出粪便和气体,肛门会阴部长期潮湿不洁、污染衣物而影响日常的生活及工作。
  轻度大便失禁患者由于大便失禁的轻重不同表现为程度不等的排便或排气失控。内裤偶尔弄脏,并有时丧失对排气和液性粪便的控制能力。轻度失禁现象在直肠敏感性低的老年中相当常见,不少患者也时有发生,绝大多数这类患者自诉为腹泻。
  重度大便失禁是指对成形便无控制能力,粪便流出的次数可为零星的或较频繁(每日数次)。
  大便失禁也常伴有便急、便秘、尿失禁现象。大便失禁对患者有很深的精神影响,患者常隐藏自己的症状,变得越来越孤独,并且频繁入厕,有的患者因餐后大便失禁增加,往往不愿在公众场合进餐。

04功能性大便失禁应该如何预防

  为预防功能性大便失禁,应积极参加轻微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各脏器的活力,加强肛门功能的锻炼,防止便秘的发生老年人应积极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等长期增加腹压的疾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定时并且排空大便,减少对直肠粘膜感受器的刺激当老年患者发生便秘时,不能自己随便使用通导大便的药物甚至泻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免损害结肠的功能

05功能性大便失禁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功能性大便失禁现今在医院的临床检查为:直肠指诊、内镜检查、排粪造影检查、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直肠感觉测定、球囊逼出试验、盆底肌电图检查、肛管直肠内超声检查。具体如下。

  1、直肠指诊:检查者感觉到肛门无紧迫感呈松弛状态。嘱患者收缩肛门时,肛管括约肌收缩不明显或完全无收缩力,如肛门有损伤史者,可扪及瘢痕,有的患者可触及肛管的一侧有收缩感,而另一侧则无收缩感。并注意肛管直肠内是否有肿块、压痛等,手指退出肛门后观察指套是否带黏液及血。

  2、内镜检查:观察肛门直肠或结肠有无畸形、瘢痕,肛管皮肤及直肠黏膜有无糜烂、溃疡,直肠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直肠息肉、直肠癌及肛管直肠癌等。

  3、排粪造影检查:通过对用力排粪、提肛、静息等动态观察,了解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如灌入直肠的钡剂通过提肛可以保留,说明肛门括约肌有一定功能,如灌入直肠的钡剂不由自主地流出,说明肛门失禁。

  4、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大便失禁患者表现出肛管直肠内的压力降低、频率减慢或消失,肛管收缩压下降,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消失。如溃疡性结肠炎致大便失禁患者直肠顺应性明显下降。

  5、直肠感觉测定:将带有导管的球囊置入直肠,然后向球囊内注入水或空气,如为神经性的大便失禁患者,其直肠感觉消失。

  6、球囊逼出试验:如直肠感觉迟钝,正常容量不能引起排便反射,不能将球囊排出。此检查既可用来判断直肠的感觉是否正常,又可判断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如肛门括约肌受损无括约功能,而球囊可自行滑出肛门,或轻微的增加腹压后即可将球囊排出。

  7、盆底肌电图检查:该检查可以了解括约肌缺损的部位及范围。

  8、肛管直肠内超声检查:通过肛管直肠内超声可以清楚地显示肛管直肠的各个层次。内括约肌及其周围的组织结构,可以协助肛门失禁的诊断。如观察内括约肌是否完整,外括约肌是否有缺损,以及缺损的部位及范围。该检查不但可以协助诊断,而且为手术切口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06功能性大便失禁病人的饮食宜忌

  功能性大便失禁需改善饮食结构,宜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以利于排便通畅。增加膳食中食物纤维的含量,平均每日供应6.8g。食物纤维不会被机体吸收,但可增加粪便的体积,刺激肠蠕动,有助于恢复肠道功能,加强排便的规律性,有效地改善肛门失禁状况。具体如下。

  1、保持大便通畅 每日应多喝开水,特别是晨起要喝一大杯温水。注意调节饮食,多吃些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等。不要大量饮酒,不宜多食辛辣、燥热刺激性食物。

  2、选用内裤、手纸要科学 内裤应选质软且薄的棉布制品,不要穿粗布或化纤品。手纸应以薄、软、褶小均匀为最宜,不要用废报纸或用圆珠笔写过字的废纸。因为油墨长期刺激能引起肛周疾病。

  3、莫忽视肛门清洗 每天冲洗肛门两次,一次是大便后立即清洗,另一次是在睡前清洗,以免污染内裤。

  4、定期做坐浴 坐浴是肛门保健和治疗的好方法。轻微的肛门疾患,坐浴会收到明显效果。要求水温不能过热,以免烫伤,但也不能过凉而起不到作用。坐浴时间一般不能少于20~30分钟,在这期间可适当加热水,以促进肛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

  5、注意做好提肛操 每日早晚各做一次提肛操,带动会阴做一缩一松的运动,每次做50次~100次,可促进肛门直肠附近静脉血液回流。

07西医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的常规方法

  随着对人类排便与控便重要性的认识,对大便失禁的治疗已经注意到肠道动力学、直肠与结肠的贮存功能和感觉功能、盆底肌协调运动功能、神经及反射功能的调整,各种原因便秘引起的溢出性失禁近年来已备受临床医师关注。具体如下。

  1、一般治疗:饮食调整(限制乳品和乳制品,适当摄入水和纤维成分食物),增加活动,老年应适当加强身体锻炼。溢出性大便失禁应设法培养患者定时的排便习惯,利用胃结肠反射原理,鼓励患者餐后30min排便。对于儿童溢出性大便失禁,处理的第一步是家庭和父母的教育,指导孩子不要憋大便,要定期到卫生间完全排空直肠,必要时可用清洁灌肠,每周1次。对于肛门化学性皮炎,应帮助患者掌握避免物理性损伤肛门及其周围皮肤的卫生技术,用温和的洗剂清洁肛门和乳剂加以保护。

  2、药物治疗:无论肛门直肠的功能如何,对于合并腹泻的疾病,应设法控制腹泻,可使用大容积纤维物质如欧车前(psy11ium),或非特异性止泻剂如地芬诺脂(diphenoxylate)等。对于肠道运动功能失常所致的疾病,可用可待因、苯乙哌啶和洛哌丁胺(1operamide)治疗,洛哌丁胺可改善每日大便次数和紧迫感,增加大便节制能力,常用剂量每天晚上2-4mg,最大可用16mg/d,注意该药量大时可致严重便秘等不良反应。成形便的失禁如果用抗运动性药物可能使症状加重。对于胆盐性原因所致的大便失禁,梢胆胺能改变大便稠度,对许多患者有显著效果,但至今尚无严格临床试验证明这个作用。渗透性缓泻药适用于溢出性失禁,如老年可用乳果糖10ml,每天2次,加每周1次清洁灌肠,有效率达90%以上。对便秘明显者适当应用轻泻药或软化大便的药物。通过清洁肠道后,大约60%的儿童能在1年内达到完全自制,另外有23%的患者大便溢出频率明显减少。

  3、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在于阐明和变更紧张因素,或改变患者对待紧张因素的态度。此类患者首先必须克服心理障碍,因为大便失禁患者常担心外人知晓,不愿与人相处,有的耻于求医,拖延病情。欧美国家设有患者鼓励团体,帮助患者克服羞怯心理。对心因性因素明显者,必要时可采用系统脱敏试验治疗。此外可嘱患者穿弹性紧松裤,以增加大便节制能力。

  4、盆底肌肉电刺激:通过盆底肌肉电刺激,诱导肛门收缩,治疗大便失禁,文献有关疗效报道结果相差较远,多数认为无效。

  5、生物反馈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治疗FFIC,主要是采用肌电图生物反馈和肛管压力生物反馈,通过肛肠肌电图或测压技术分析肛门直肠功能,采取训练的方法来治疗大便失禁。每次生物反馈治疗约需50min,期间进行50次排便训练,每周1~3次,治疗1~6周,常根据个人情况及具体治疗效果决定疗程长短。生物反馈治疗对大便失禁有效率为50%~90%,长期随访显示,生物反馈治疗后1年以上多数患者仍维持良好的自发排便。生物反馈疗法无痛苦、非创伤性、无药物不良反应、不受患者年龄等因素影响,其成功率高而复发率低,是治疗FFIC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