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下腹 > 儿童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简介

相关问答

  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显裤子的现象。本病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2:1。

 

【详情】

01儿童遗尿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儿童遗尿症的确切原因目前仍不完全清楚,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30%遗尿孩子的爸爸和20%遗尿孩子的妈妈,在小时候也曾犯遗尿病。反过来讲,爸妈均有遗尿史,他们儿子有40%会遗尿,他们的女儿有25%也患此病。另外,在双胞胎、单卵双胎兄弟同时遗尿的要比双卵双胎高出2倍,可见,遗尿有遗传倾向。
  2、睡眠过深 这是一个常见的因素。这类小儿常常在睡前玩的较疲乏,睡得很深,不易唤醒,也多在梦境中尿床。若睡前饮水较多,则更易发生尿床。
  3、膀胱功能成熟延迟 有些患遗尿症的小儿的膀胱容易较正常孩子小,这些孩子平时排尿次数相对较多,但尿量不多。这是由于膀胱内的尿液没有多少,它就收缩排尿了。
  4、精神紧张 家庭不合、父母离异、失去双亲、惨遭虐待、升学考试前,孩子发生尿床的机会明显增多,但这种遗尿常是暂时的,过一段时间,精神情绪会逐渐消失。
  5、疾病的因素 由器质性疾病引起遗尿的情况并不多见。泌尿系感染、畸形以及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等可引起遗尿。另外,无症状性细菌尿和高钙尿也会引起遗尿,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02儿童遗尿症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遗尿的儿童大多数具有胆小、被动、过于敏感和易于兴奋的性格特点。遗尿可使患儿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如果家长不顾及患儿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患儿更加委屈和忧郁,加重心理负担,症状不但不会减轻,反会加重。

03儿童遗尿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遗尿症多发生于5~10岁儿童,男孩较多见。本症通常可自愈,随年龄增大后遗尿消失。按发病时间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
  1、原发性遗尿 指出生后一直尿床者,约占遗尿儿童的70-80%。与睡眠障碍有关的遗尿,绝大多数是属原发性遗尿症。
  2、继发性遗尿 指患儿在5岁以内,曾有一段时间(约3~6个月)不尿床,尔后再发生遗尿者,约占遗尿儿童的20-30%。

04儿童遗尿症应该如何预防

  儿童遗尿症的预防措施主要有:
  1、注重孩子的大小便训练是预防遗尿症的基本措施训练时间最好是在孩子满1岁半以后开始训练的时间过早,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十分成熟,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反射性排尿的控制机制还不十分完善,往往会造成失败,这就难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大小便训练主要是采取阳性强化法,每次成功都应立即奖励孩子
  2、应避免白天过度劳累,安排孩子按时休息,晚上早点睡觉较好因为睡后3小时膀胱内便储存一定的尿液,而此时正是睡眠最深的时候,孩子很难自己醒来,家长睡前叫醒孩子排尿一次,可避免尿床
  3、晚饭不要过咸,晚餐后少吃甜食和高蛋白饮料,以免引起口渴晚饭后尽量少喝水和饮料、牛奶等,可吃少量水果同时家长应该给孩子以鼓励并提醒孩子夜间起床排尿切勿因遗尿而惩罚或责备孩子

05儿童遗尿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儿童遗尿症的诊断除了依靠临床表现外,相关的辅助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诊断方法。辅助检查项目包括尿常规、脑电图检查、泌尿系统CT检查。

06儿童遗尿症病人的饮食宜忌

  儿童遗尿症的饮食注意事项主要有:

  适宜饮食
  1、温补固涩食物。肾气不足者宜食,如糯米、鸡内金、鱼鳔、山药、莲子、韭菜、黑芝麻、桂圆、乌梅等。
  2、清补食物。肝胆火旺者宜食,如粳米、薏米、山药、莲子、鸡内金、豆腐、银耳、绿豆、赤豆、鸭肉等。
  3、干饭。患儿晚餐宜吃干饭,以减少摄水量。
  
  禁忌饮食
  1、牛奶、巧克力、柑橘类水果。研究指出,饮食中牛奶、巧克力和柑橘类水果过量是造成小儿夜间遗尿的主要原因,其中牛奶过量造成的遗尿达60%。只要停止进食上述食物,遗尿现象几乎可立即消失。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食物在小儿体内可以产生变态反应,使膀胱壁膨胀,容量减少,并能促进平滑肌变得粗糙,产生痉挛。同时,这一变态反应引起小儿睡觉过深,在有尿时不能醒来,导致遗尿。
  2、辛辣、刺激性食物。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兴奋,若食用这类食物,可使大脑皮质功能失调,易发生遗尿。因此,在膳食中应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晚餐后饮水多。下午4时以后,督促小儿控制饮水量,忌用流质饮食,晚餐尽量少喝水,以免加重肾脏负担,减少夜间排尿量。
  4、多盐、糖和生冷食物。多盐多糖皆可引起多饮多尿,生冷食物可削弱脾胃功能,对肾无益,故应禁忌。

07西医治疗儿童遗尿症的常规方法

  儿童遗尿症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一、行为疗法
  1、设置日程表 从治疗第一天起,要求家长为患儿设置日程表,以便每天进行记录(可使用日历)。当尿床时,努力寻找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记录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傍晚液体摄入量太多等。当患儿无尿床时,便把一颗星画在日程表上,并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
  2、建立条件反射 治疗开始起,要求家长每天在患儿夜晚经常发生尿床的时间前,提前半至1小时用闹钟将患儿及时唤醒,起床排尿,使唤醒患儿的铃声与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时呈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条件反射建立,患儿就能够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唤醒达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此外,要鼓励患儿自己去而所小便,目的在于使患儿在比较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泄干净。
  3、膀胱功能锻炼 督促患儿白天多饮水,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大。鼓励患儿在排尿中间,中断排尿,数1至10,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二、药物治疗
  采用小剂量氯丙咪嗪配合治疗,其作用机制是该药对膀胱具有抗胆碱能的作用,使膀胱容量扩大,刺激大脑皮层,使患儿容易惊醒而起床排尿。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个别患儿在治疗开始时,可出现睡眠不安,胃口下降,容易兴奋的现象,一般未经处理约1-2周可自行消失。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