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下腹 > 直肠膨出

直肠膨出简介

相关问答

  直肠膨出(rectocele)是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因直肠前壁、直肠阴道间隔和阴道后壁薄弱,向前突入阴道穹隆,改变了排便时腹内压作用的方向,导致排便过程中出来直肠肛管功能性梗阻,并由此引起排便困难和便秘等症状。出口性梗阻型便秘,又称功能性出口梗阻型梗阻,是指那些只有在排便过程中才表现出来的直肠肛管功能性梗阻,并由此引起排便困难和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有明显的便意但粪便从肛管直肠内排出困难,有时需用手法帮助排便,患者多伴有整个盆底结构及其内脏的松弛和结构异常。

【详情】

01直肠膨出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直肠膨出的发生与分娩、年龄、长期用力排粪等因素有关,其具体发病原因及作用机制如下所述。

  一、发病原因

  直肠膨出多见于慢性便秘致腹内压长期增高的女性、曾经阴道分娩的中老年妇女、排便习惯不良者及老年女性会阴松弛等。

  1、分娩 胎儿经阴道分娩,对阴道后壁的压迫和扩张作用可导致直肠阴道隔松弛,如耻骨直肠肌的交叉纤维断裂,使直肠阴道隔变得薄弱。但组织薄弱的程度与阴道分娩的次数关系不大,而与胎儿的大小、产程、会阴撕裂、外阴切开术及产妇特有的会阴组织类型有关。

  2、年龄 年龄在直肠前突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绝经期全身弹性纤维减少,直肠阴道隔易松弛,则直肠前突的程度就会逐渐增加。

  3、长期用力排粪 进食纤维素少,长期忽视便意,使粪便干硬,排出困难,导致慢性便秘。长期排便用力,对直肠前壁及阴道后壁产生重压;随着年龄增加,直肠及会阴组织承受长期连续的创伤和高压作用,易发展为直肠前突。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直肠下端由于耻骨直肠肌的收缩形成凸向前方的夹角,称为肛直角。在静息状态下,肛直角维持在80°~90°的折曲角度,维持大便的自制;排便时,耻骨直肠肌松弛,肛直角增大,直肠变直,使粪便得以顺利排出。在男性,直肠前壁肛直角顶端的前方为前列腺,当直肠近端内容物下降至此时,可以产生足够的反作用力,使粪便进入肛管,并排出。在女性,直肠前壁为直肠阴道膈,比较薄弱,当腹压及直肠近端压力升高,将肠内容物向直肠远端推进时,压力经直肠阴道膈向前下方传导,使直肠阴道膈形成向前方袋状凸起,使粪便陷入在该凸出袋中,不能进入肛管并排出。此时,患者愈用力,粪便陷入愈深,排出愈困难,形成恶性循环。但是,如果患者将手指伸入阴道,压迫阴道后壁,粪便即可顺利进入肛管,得以排出。

  2、分类 直肠膨出可分为高位、中位和低位3型。低位直肠前突多因分娩时会阴撕裂所致,常伴肛提肌、球海绵体肌撕裂。中位直肠前突是最常见的类型,其薄弱区呈圆形或卵圆形,多位于肛提肌上3~5cm处,也可延至近端7~8cm。这类直肠前突是由于直肠阴道间隔松弛及随着年龄增大、经产、不良的排便习惯和腹腔压力增高出现渐进的直肠前壁松弛而造成。高位直肠前突由于阴道上1/3和子宫骶骨韧带的拉长造成,其缺损部位离肛缘约8cm,且通常与生殖器官完全脱垂和阴道后疝有关。

  根据排粪造影所显示的影像,直肠前突的深度分为轻、中、重三度。正常应31mm为重度。

 

02直肠膨出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直肠膨出患者中80%以上伴有痔、肛裂、肛门前壁溃疡。盆腔底部和直肠阴道间隔的薄弱造成排便困难,致直肠前突的扩大,但同时也可造成痔及直肠黏膜脱垂症状加重。女性易发生肛门前壁肛裂,可能与直肠前突有关,如直肠前突患者利用手法助排便可对肛门前壁造成反复创伤而致肛裂。

  1、尿潴留 最常见,发生率15%~44%。由于术后疼痛、麻醉药作用、膀胱无力、前列腺肥大等引起。术前及术后少饮水、缓慢补液,可避免在麻醉消失前膀胱过早充盈而引起尿潴留,其他防治方法有术后少用镇静剂,早期起床活动,到厕所排尿等。术后6~8h未能排出或膀胱充盈,应用其他办法无效时,应及时留置导尿。对经阴道入路者,为避免术后尿液污染切口,术前留置的尿管应保留到拆线后。

  2、切口感染 发生率5.6%。预防重在术前,拟经肛门入路时,应作充分的肠道准备,避免在手术中粪便污染术野,扩肛后应彻底消毒直肠黏膜,另外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也是有效的措施。

  3、直肠阴道瘘 发生率0.3%~5.1%。经肛门入路缝合时,缝针穿过阴道黏膜,或局部有血肿形成;或经阴道入路时,缝针穿过直肠黏膜等原因可造成。预防的关键是避免缝针穿过阴道或直肠黏膜,可以左手食指在阴道或直肠中作引导;同时在分离直肠阴道隔时,应避免损伤深处的阴道或直肠黏膜,彻底止血,必要时留置引流,避免严重感染。

 

03直肠膨出有哪些典型症状

  直肠膨出的主要症状为排便困难、费力、肛门阻塞感,因不能排净大便,而有排空不畅感。少数患者有便血或肛门直肠疼痛。部分患者需在肛门周围加压才能排出大便,或将手指伸入阴道以阻挡直肠前壁突出,甚至用手指伸入直肠内抠出粪块。具有较大的直肠前突病人,有时会自己用手指从阴道将突出的直肠还纳至能够排便的位置。利用指压阴道后壁以助直肠排空,可作为一种重要诊断依据。据报道直肠前突病人中20%~75%需手法辅助排便,据这一主诉可以预测手术后排便恢复正常的可能性较大。Khubchandani提出直肠膨出所致的便秘可有以下特点:

  1、不能排净大便。

  2、排便时肛门处有持续压力下降感。

  3、有肛门下坠感。

  4、排便多需灌肠协助。

  5、需在直肠周围加压才能排便。

  6、需用手指插入阴道或直肠内才能排便。

  7、将卫生纸卷或纸卷插入直肠诱导排便。

  8、肛门处有陷凹或疝的感觉。

  部分患者可出现黏液血便,性交困难或疼痛。

04直肠膨出应该如何预防

  直肠膨出有效预防措施包括良好生活习惯、排便习惯及分娩时避免产伤等,其具体预防措施如下所述

  1、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及按时排便习惯,如早上起床后或早饭后,利用胃结肠反射促进排便

  2、排便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在3~5min为宜,绝不要在排便时看报及书籍,思想不集中,则延长排便时间

  3、避免局部损伤 妇女在分娩时应避免产伤的发生,产后积极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主要为肛提肌锻炼),以促进恢复

05直肠膨出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直肠膨出的检查包括直肠指诊、阴道指诊、排粪造影、肛门功能检查及结肠传输试验,其具体检查方法如下所述。

  一、直肠指诊 膝胸位,于肛管上端的直肠前壁扪及易凹陷的薄弱区,嘱病人作用力排粪(摒便)动作时,该区向前下方突出或袋状更明显。

  二、阴道指诊 阴道内可摸到软块。

  三、排粪造影 是诊断直肠前突的可靠影像学依据。影像特点为:

  1、排便时直肠前下壁呈囊袋状向前突出,相应部位的直肠阴道隔被推移变形。

  2、如果发现钡剂残留于前突的囊袋中,则是直肠前突导致排便困难的重要依据。

  3、排粪造影显示直肠前突的深度>6mm,有时可见液平面,绝大多数提肛时前突消失。

  四、肛门功能检查 常见括约肌紧张过度,此可与巨结肠症和肛门功能不良鉴别。

  五、结肠传输试验 排除结肠慢传输性便秘。

 

06直肠膨出病人的饮食宜忌

  直肠膨出患者宜食消化、少含渣滓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其具体饮食注意事项如下所述。

  1、直肠膨出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进食易消化、少含渣滓的食物。多吃富含高蛋白的食物有利伤口的恢复。补充多种维生素,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多吃各种瘦肉、牛奶、蛋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2、直肠膨出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饮食应粗细搭配。少饮浓茶、咖啡、酒类及少进辛辣食物,以减少对肛管的刺激。

 

07西医治疗直肠膨出的常规方法

  直肠膨出为大便排出困难之证,故以通便为其治疗大法,但通便当辨虚实、寒热。攻邪以清热通下、顺气导滞为主,滋补以滋阴养血,温补肾阳为要,不可皆用硝黄之类。

  一、辨证选方

  1、胃肠燥热

  治法:清热通下。方药:脾约麻子仁丸加减。大黄5克,火麻仁12克,杏仁10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厚朴12克。若大便干结而坚硬者,可加芒硝;口干舌燥,津液耗伤者,加生地,玄参,麦冬;便后出血者,加槐花,地榆;兼心烦易怒,目赤耳鸣者,加芦荟,朱砂;兼咳嗽,痰多而黄稠者,加黄芩,瓜蒌,桑白皮。

  2、气机阻滞

  治法:顺气导滞。方药:六磨汤加减。台乌药10克,广木香7克,沉香7克,枳壳10克,大黄5克,槟榔12克。若口苦,咽干者,加芦荟,朱砂;两胁刺痛者,加桃仁,红花,元胡;痰涎壅盛者,加皂荚,半夏,白芥子;恶心嗳气者,加半夏,代赭石;口干口渴阴伤者,加玄参,天冬,麦冬;气虚者,少量加生黄芪;腹胀攻痛者,加青皮,莱菔子,小茴香。

  3、气虚血亏,阴津不足

  治法:滋阴养血,益气通便。方药:四物汤合增液汤化裁。全当归10克,白芍10克,熟地黄12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生黄芪15克,火麻仁12克,木香7克,川芎10克,柏子仁12克。若气虚甚,食后腹胀,下肢酸沉者,加党参、砂仁、白蔻、苍术;痰多者,加川贝母、白芥子;血虚甚,咽干心烦,舌光剥脱者,可重用黄芪、当归;阴虚甚,兼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者,加知母、黄柏;两目干涩,心悸心慌者,重用当归、白芍;失眠者,加夜交藤、酸枣仁。

  4、阳虚寒凝

  治法:温阳散寒通便。方药:济川煎加减。肉苁蓉12克,当归15克,淮牛膝7克,枳壳5克,泽泻7克,升麻3克,仙灵脾12克。若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腹胀,腹满者,加台乌;大便干硬者,可酌加芒硝;湿盛者,加茯苓、草蔻;腰膝无力,畏寒甚者,可配合服用金匮肾气丸,若阳寒甚者,可配合服用半硫丸。

  二、专方验方

  1、提盆散:草乌为极细末,葱白1根,与草乌末纳肛即通。

  2、生大黄泡水:取生大黄6克,开水泡服。

  3、番泻叶3~6克,开水泡服。

  4、草决明子炒研末,每次5~10克,开水冲服。

  5、菠菜取自然汁饮之。

  6、苏麻粥:麻子仁,苏子,二味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

  7、大黄30克,巴豆15克为末,葱白十根,酒曲和成饼,加密香0.9克,贴脐上,布护火烫,觉腹中响甚去之。

  三、中药

  1、新清宁片:每次5片,临睡前服,可连续服用。本方清热解毒,活血化疲,缓下。用于内结实热便秘。

  2、复方芦荟胶囊:每次1~2粒,每日1~2次。本方清热润肠,调肝益肾,宁心安神,用于习惯性便秘,大便燥结或因大便数日不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

  3、麻仁润肠丸:每丸重6克,每次1~2丸,每日2次。本方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4、麻仁滋脾丸:每丸重6克,每次1~2丸,每日2次。本方润肠通便,用于大肠燥热引起腹部胀满,大便秘结。

  四、针灸

  1、体针:取穴大肠俞、天枢、支沟等穴,实秘用泻法,虚秘用补法,冷秘加艾灸,热秘可加针刺合谷,曲池,气秘加针刺中院,行间,气血虚弱加针脾俞,胃俞,冷秘亦可加灸神阙,气海。每周3次,6~12次为一疗程。

  2、耳穴疗法:王不留行籽耳穴压丸,取穴:大肠、角窝、直肠。热秘加耳尖点刺放血,气秘加脾、心,冷秘加脾、胃。每次选3~4穴,双耳轮换,每周1次,3周一疗程。休息一周,再行第二疗程。

  3、穴位注射法:取穴:咳肛穴(尺泽下2厘米处,为经验穴,能治疗痔疮,便秘与咳嗽,故名咳肛穴)、神门。每穴注射生理盐水,咳肛穴3~5毫升,神门穴0.5~1毫升,隔天注射1次,4次为一疗程。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

  直肠膨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是近年来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西医强调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也多种多样,但是后遗症和并发症也是不可避免的。中药毒副作用小,重在整体调整,攻补兼施,作用缓慢而持久,可长期服用。如果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将有效的指导临床,提高疗效。

  1、手术前后的中药治疗:引起直肠膨出的重要因素,是大便干燥。手术前用中药,益气健脾,清热通下等调理,如党参,生白术,生地,麻仁,大黄,枳实,黄连等。术后继续服中药使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以巩固手术疗效,预防复发。可酌情选用麻仁润肠丸,六磨汤加减。

  2、无手术指征的中药治疗:对轻度的直肠膨出,无明显手术指征的病人的保守治疗,西医没有一个可供连续长期服用的药剂,中医可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采用多种形式的治疗方法,如针灸、贴敷、按摩等。但主要还是通过中药进行整体调整,针对病人病情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过程,正确的实施辨证施治,调节病人的排便规律,引导病人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