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胸腔 > 原发性纵膈肿瘤

原发性纵膈肿瘤简介

相关问答

  原发性纵隔肿瘤包括位于纵隔内各种组织和结构所产生的肿瘤和囊肿,原发性纵隔肿瘤以胸腺瘤最为常见,其次为神经源性肿瘤和畸胎瘤,其他如囊肿,胸内甲状腺,支气管囊肿相对少见。这些肿瘤多数为良性,但有恶变可能。

  纵隔是胸部一个重要、复杂的解剖结构,其前为胸骨,后为胸椎(包括两侧脊柱旁肋脊区),两侧为纵隔胸膜,上为胸廓入口,下为膈肌。纵隔内有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神经、胸腺、胸导管、丰富的淋巴结缔组织。因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异常或后天性囊肿或肿瘤的形成,就成为纵隔肿瘤。纵隔内肿瘤种类繁多,有原发的,有转移的。原发肿瘤中以良性多见,恶性的约战10%-25%,为便于表明肿瘤在纵隔内的所在不,常将纵隔分为四区。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下缘连线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前后壁分为三部,胸骨后心包前壁之间为前纵隔,心、心包以及出入心大血管所占区域为中纵隔,心包后壁和胸椎之间为后纵隔。纵隔肿瘤和囊肿的好发部位如下:

  1、前纵隔: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瘤、淋巴管瘤、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纤维肉瘤、甲状旁腺腺瘤。

  2、中纵隔:肠源性囊肿、淋巴瘤、心包囊肿、错构瘤、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

  3、后纵隔: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恶性神经鞘瘤、神经节瘤、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纤维肉瘤、淋巴瘤。

【详情】

01原发性纵膈肿瘤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原发性纵隔肿瘤为一种先天性肿瘤,主要是由于胚胎时期发育异常所引起,对本病的病因病理分析如下:

  (一)上纵隔肿瘤

  上纵隔肿瘤最常见的是胸腺瘤和胸内甲状腺瘤。纵隔位于胸廓的中央,上自胸腔入口,下达膈肌,左右以纵隔胸膜,前后以胸骨和胸椎为界,胸骨角水平以上的区域称为上纵隔,心包前称为前纵隔,心包所在处称为中纵隔,心包脊柱之间称为后纵隔。

  1、胸腺瘤

  多位于前上纵隔或前中纵隔,约占原发性纵隔肿瘤的1/4~1/5,男女发病相等,30%为恶性,30%为良性,40%为潜在或低度恶性,良性者常无症状,偶在X线检查时发现,若肿瘤体积较小,密度较淡,紧贴于胸骨后,X线检查颇难发现,胸腺瘤多邻接升主动脉,故可有明显的传导性搏动,按组织学特点可分为淋巴细胞型,上皮网状细胞型,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混合型等,常见的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占优势的良性胸腺瘤,若手术切除不彻底,有复发和浸润转移之可能,术后应给于放射治疗,恶性胸腺瘤易侵犯周围组织,可发生程度不等的胸骨后疼痛和气急,晚期患者可产生血管,神经受压的症状,如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隔肌麻痹,声音嘶哑等,约10%~75%胸腺瘤患者可有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但重症肌无力患者仅有15%~20%有胸腺的病变,切除肿瘤后约2/3患者的重症肌无力症状得到改善,少数患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皮质醇增多症,红斑狼疮,γ-球蛋白缺乏症和特发性肉芽肿性心肌炎,X线检查,在前上纵隔见到圆形或椭圆形块影,良性者轮廓清楚光滑,包膜完整,并常有囊性变:恶性者轮廓粗糙不规则,可伴有胸膜反应,胸腺瘤手术切除效果良好。

  2、胸内甲状腺肿

  包括先天性迷走甲状腺和后天性胸骨后甲状腺,前者少见,为胚胎期残留在纵隔内的甲状腺组织,发育成甲状腺瘤,完全位于胸内,无一定位置,后者为颈部甲状腺沿胸骨后伸入前上纵隔,多数位于气管旁前方,少数在气管后方,胸内甲状腺肿大多数为良性,个别病例可为腺癌,肿块牵引或压迫气管,可有刺激性咳嗽,气急等,这些症状可能在仰卧或头颈转向侧位时加重,胸骨或脊柱受压可出现胸闷,背痛,偶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出现剧烈咳嗽,咯血,声音嘶哑时,应考虑到恶性甲状腺肿的可能,约有半数病人可在颈部摸到结节样甲状腺肿,X线检查可见到前上纵隔块影,呈椭圆形或梭形,轮廓清晰,多数偏向纵隔一侧,也向两侧膨出,在平片上如见到钙化的肿瘤,具有诊断的价值,多数病例有气管受压移位和肿瘤阴影随吞咽向上移动的征象。

  (二)前纵隔肿瘤

  前纵隔肿瘤生长在前纵隔的肿瘤以畸胎样瘤较为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半数病例症状出现在20~40岁之间,组织学上均是胚胎发生的异常或畸形,畸胎样瘤可分成二型:

  1、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是含液体的囊肿,囊内有起源于外胚层的皮肤,毛发,牙齿等,常为单房,也有双房或多房,囊壁为纤维组织构成,内壁被覆多层鳞状上皮。

  2、畸胎瘤

  畸胎瘤为一种实质性混合瘤,由外,中,内三胚层组织构成,内有软骨,平滑肌,支气管,肠粘膜,神经血管等成分,畸胎瘤恶变倾向较皮样囊肿大,常可变为表皮样癌或腺癌,文献报道386例畸胎瘤,其中14.2%呈恶变,上海中山医院10例畸胎瘤中2例为恶性,体积小者,常无症状,多在X线检查中发现,若瘤体增大压迫邻近器官,则可产生相应器官的压迫症状,如上腔静脉受压,可发生上腔静脉综合征,喉返神经受压,则发生声音嘶哑,压迫气管,可发生气急,患者仰卧时气急加剧,囊肿向支气管溃破,可咳出含毛发,皮脂的胶性液,胶性液吸入肺内,可发生类脂性肺炎和类脂性肉芽肿,囊肿有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发热和周身毒性症状,囊肿若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应想到恶变,继发感染或瘤体出血的可能,化脓性囊肿破入胸腔或心包时,可发生脓胸或心包积液。

02原发性纵膈肿瘤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当肿瘤巨大时,可使前胸壁隆起,胸骨旁浊音界增宽,局部呼吸音消失,气管心脏移位,在一些特殊类型肿瘤可出现相应的特殊体征如重症肌无力、甲亢、霍纳综合征、上腔静脉阻塞征等体征。

03原发性纵膈肿瘤有哪些典型症状

  纵隔位于胸廓的中央,上自胸腔入口,睛达膈肌,左右以纵隔胸膜,前后以胸骨和胸椎为界,胸骨角水平以上的区域称为纵隔,心包前称为前纵隔,心包所在处称为中纵隔,心包脊柱之间称为后纵隔,常见的纵隔肿瘤各有其好发部位,这是临床诊断有参考意义。

  (一)上纵隔肿瘤

  最常见的是胸腺瘤和胸内甲状腺瘤。

  1、胸腺瘤

  多位于前上纵隔或前中纵隔,约占原发性纵隔肿瘤的1/4~1/5,男女发病相等,30%为恶性,30%为良性,40%为潜在或低度恶性,良性者常无症状,偶在X线检查时发现,若肿瘤体积较小,密度较快,紧贴于胸骨后,X线检查颇难发现,胸腺瘤多邻接升主动脉,故可有明显的传导性搏动,按组织学特点可分为淋巴细胞型,上皮网状细胞型,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混合型等,常见的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占优质的良性胸腺瘤,若手术切除不彻底,有复发和浸润转移之可能,

  2、胸内甲状腺肿

  包括先天性迷走甲状腺和后天性胸骨后甲状腺,前者少见,为胚胎期残留在纵隔内的甲状朱组织,发育成甲状腺瘤,完全位于胸内,无一定位置,后者为颈部甲状腺沿胸骨后伸入前上纵隔,多数位于气管旁前方,少数在气管后方,胸内甲状腺肿大多数为良性,个别病例可为腺癌,肿块牵引或压迫气管,可有刺激性咳嗽,气急等,这些症状可能在抑卧或头颈转向侧位时加重,胸肌或脊柱受压可出现胸闷,背痛,偶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出现剧烈咳嗽,咯血,声音嘶哑时,应考虑到恶性甲状腺肿的可能,约有半数病人可在颈部摸到结节样甲状腺肿,X线检查可见到前上纵隔块影,呈椭圆形或梭形,轮廓清晰,多数偏向纵隔一侧,也向两侧膨出,在平片上如见到钙化的肿瘤,具有诊断的价值,多数病例有气管受压移位和肿瘤阴影随吞咽向上移动的征象。

  (二)前纵隔肿瘤

  生长在前纵隔的肿瘤以畸胎样瘤较为常见,可发于于任何年龄,但半数病例症状出现在20~40岁之间,组织学上昀是胚胎发生的异常或畸形,畸胎样瘤可分成二型:

  1、皮样囊肿

  是含液体的囊肿,囊内有起源于外胚层的皮肤,毛发,牙齿等,常为单房,也有双房或多房,囊壁为纤维组织构成,内壁被覆多层鳞状上皮。

  2、畸胎病

  为一种实质性混合瘤,由外,中,内三胚层组织构成,内有软骨,平滑肌,支气管,胸粘膜,神经血管等成分,畸胎瘤恶变倾向较皮样囊肿大,常可变为表性样癌或腺癌,文献报道386例畸胎瘤,其中14.2%呈恶变,体积小者,常无症状,多在X线检查中发现,若交瘤体增大压迫邻近器官,则可产生相应器官的压迫症状,如上腔静脉受压,可发生上腔静脉综合征;喉返神经受压,则 生声音嘶哑;压迫气管,可发生气急,患者仰卧时气气加剧,囊肿向支气管溃破,可咳出含毛发,皮脂的胶性液,胶性液吸入肺内,可发生尖脂性肺炎和类脂性肉芽肿,囊肿有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发热和周身毒性症状,囊肿若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应想到恶变,继发感染或瘤体出血的可能,化脓性囊肿破入胸腔或心包时,可发生脓胸或心包积液。

  X线检查囊肿位于前纵隔,心脏主主动脉弓交接处,少数位置较高,接近前上纵隔,也可位于前下纵隔,多向一侧纵隔凸出,少数可向两侧膨出,巨大者可凸入后纵隔,甚至占满一侧胸腔,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囊壁钙化较常见,有时可见特征时的牙齿和碎骨阴影。

  (三)中纵隔肿瘤

  极大多数是是淋巴系统肿瘤,常见的有何杰金病,网状细胞肉瘤,淋巴肉瘤等,多以中纵隔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但也可侵入肺组织形成浸润性病变,本病病程短,症状进展快,常伴有周身淋巴结肿大,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贫血等,X线检查示肿大淋巴结位于气管两旁及两侧肺门,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可融合成块,密度均匀,可有大分叶,但无钙化,支气管常腾空而起变窄。

  (四)后纵隔肿瘤

  几乎皆是神经源性肿瘤,可原发于脊髓神经,肋间神经,交感神经节和迷走神经,可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者有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神经节瘤,恶性者有恶性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肉瘤,电镜检查发现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肉瘤的超微结构类似,但胶原含有所不同,极大多数神经源性肿瘤位于后纵隔脊柱旁沟内,有时也可位于纵隔,多数有被膜,X线征象为光滑,圆形的孤立性肿块,巨大的肿块迫使肋间隙增宽或椎间孔增大,有时肿瘤呈哑铃伸进椎间孔,侵入脊椎管,引起脊髓压迫症状,神经纤维多见于青壮年,通常无症状,肿瘤较大可产生压迫症状,如肩胛间或后背部疼痛,气急等。

  (五)支气管囊肿

  可发生在纵隔的任何部位,多半位于气管,支气管旁或支气管隆变附近,支气管囊肿多属先天性,来自气管的迷芽,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通常无症状,若与支气管或胸膜相通,则形成瘘管,继发感染时则有咳嗽,咯血,脓痰,甚至发生脓胸,X线检查在中纵隔的上中部,气管或大支气管附近,呈现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的块状阴影,呈分叶或钙叶,若囊肿与支气管相通,可见到液平面。

04原发性纵膈肿瘤应该如何预防

  原发性纵膈肿瘤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无有效预防措施纵隔位于胸廓的中央,上自胸腔入口,睛达膈肌,左右以纵隔胸膜,前后以胸骨和胸椎为界,胸骨角水平以上的区域称为纵隔,心包前称为前纵隔,心包所在处称为中纵隔,心包脊柱之间称为后纵隔,常见的纵隔肿瘤各有其好发部位,这是临床诊断有参考意义

05原发性纵膈肿瘤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纵隔肿瘤在形态上与原发或继发的肺肿瘤,肿大淋巴结,血管瘤等有时颇难区别,常用检查方法如下。

  1、X线检查

  是诊断纵隔肿瘤的重要手段,透视检查可观察肿块是否随吞咽上下移动,是否随呼吸有形态改变以及有无搏动等,由于常见的纵隔肿瘤都有其特定的好发部位,因而后前位和侧位胸部摄片往往能够初步判定肿瘤的类别,体层摄片可准确显示肿块层面结构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弥补平片的不足,食管吞钡检查可了解食管受压情况,用二氧化碳做纵隔充气造影可了解肿瘤与纵隔组织器官的关系。

  2、CT扫描与磁共振检查(MRI)

  CT扫描与MRI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纵隔肿瘤和囊肿的诊断准确率,CT空间分辨率较高,对显示病变边缘征象,问质性病变与小结病变较MRI好,CT能清楚地显示各种病变的钙化灶,是诊断畸胎瘤的最佳影像方法,MRI在肿瘤与大血管疾病鉴别时不需要造影剂,能够准确地显示血管受侵情况,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图像能够清楚的显示肿瘤的解剖,在判断神经源性肿瘤有无椎管内或硬脊膜内扩展方面优于CT。

  3、超声检查

  有助于了解肿瘤为囊性或实性,肿瘤的具体位置及其与心脏,大血管等的关系,并能在其指引下穿刺活检。

  4、放射性核素扫描

  怀疑胸内甲状腺肿,可作放射核素131碘扫描,对异位甲状腺肿,甲状腺瘤的诊断很有帮助。

  5、标记物检查

  年轻的前纵隔肿瘤病人应行甲胎蛋白(AFP)和B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HCG)的检查,若二者之中的一个升高或二者均升高,则有可能是非精原性恶性生殖细胞瘤,后纵隔(脊柱旁)肿瘤的婴儿和儿童应检查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以除外神经母细胞瘤等。

  6、活体组织检查

  方法有纵隔镜检查术,手术探查及经皮穿刺等,纵隔镜不仅能采取标本,还能估计肿瘤切除的可能性。

  7、纤维支气管镜或纤维食管镜检查

  有助于明确支气管受压情况,程度,肿瘤是否已侵入支气管或食管,从而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8、诊断性气胸

  可判断肿瘤发生于胸壁或肺脏,肺内或肺外,诊断性气腹可区别膈下因素,如肺疝等。

  9、纵隔充气造影

  对显示前纵隔肿瘤的形态和明确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颇有帮助。

  10、纵隔镜检查

  对明确气管旁,隆突下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并可钳取活组织明确病因诊断。

  11、颈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支支管淋巴结核和淋巴瘤常伴有周围淋巴结和颈淋巴结受累,活组织检查有助于诊断。

  12、诊断性放射治疗

  怀疑恶性淋巴瘤,经其他检查未能证实时,可试用放射治疗,恶性淋巴瘤对放射较敏感,照射20~30Gy(2000~3000rad),肿瘤迅速缩小。

  13、剖胸探查

  经各种检查未能明确肿瘤性质,但已除外恶性淋巴瘤者,在全身情况许可下,可作部胸探查。

06原发性纵膈肿瘤病人的饮食宜忌

  原发性纵膈肿瘤发病原因与饮食无关,正常饮食即可。饮食注意菜肴的色香味调配,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多吃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少吃油煎食物。

07西医治疗原发性纵膈肿瘤的常规方法

  原发性纵隔肿瘤除恶性淋巴源性肿瘤适用放射治疗外,绝大多数原发性纵隔肿瘤只要无其他禁忌证,均应外科治疗。即使良性肿瘤或囊肿毫无症状,由于会逐渐增大,压迫毗邻器官,继发感染,甚至出现恶变,因而均以采取手术治疗为宜。

  恶性纵隔肿瘤若已侵入邻近器官而无法切除或已有远处转移,则禁忌手术而可根据病理性质给予放射或化学药物治疗。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恶性肿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手术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术中应尽可能地完全切除肿瘤组织,同时注意保护纵隔内重要脏器和组织。如果术中发现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必要时可切除周围组织并行修复。

  原发性纵隔肿瘤不论良性还是恶性,只要没有明确的远处转移和呼吸循环系统功能障碍,都应首选手术治疗。另外,解除脏器压迫也是手术的适应证之一,但必须充分估计肿瘤摘除的可能性,考虑手术的利弊得失。有时,为了明确病理学诊断,为进一步的治疗取得依据,也可考虑剖胸探查。非手术治疗通常包括适当的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经合理治疗,多数纵隔肿瘤病人恢复顺利,少数应予特别注意,如伴有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病人,要警惕肌无力危象和胆碱能危象的发生,一旦出现应果断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