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营养饮食 食物相克 食物热量

复方大青叶合剂能和小柴胡颗粒一起吃吗 孕期感冒怎样处理才不伤胎?

复方大青叶合剂能和小柴胡颗粒一起吃吗

孕期苦,孕期累,万一生病了,真是欲哭无泪。吃药吧,怕影响宝宝健康;硬扛着吧,经常鼻塞到喘不过气,还经常一个喷嚏怕吓到肚子里的宝宝了。

那么,孕期感冒究竟要不要吃药?什么时候可以不吃药?什么时候要吃药,吃什么药?哪些感冒药要避开?孕期吃错药,孩子能要吗?

一、孕期感冒,究竟要不要吃药?

孕期是个特殊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孕妈身体会发生明显的适应性变化。服药会直接作用于胚胎,也会间接通过生物转化成为代谢产物后具有致畸作用。

因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曾根据药物对胎儿的致畸情况,将药物对胎儿的危害性等级分为A、B、C、D、X5个级别。

临床上认为,在受精卵着床前期用药对胚胎的影响不大;在孕3周到孕12周是药物致畸期,不能用C、D、X级药物。即使在孕12周后药物致畸作用减弱,但对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还是存在影响。

所以孕期能不能吃药,还要看感冒类型、孕周数、药物类型合理用药。

二、什么时候可以不吃药?

单纯的普通感冒,不发烧,没有明显的咳痰和其他并发症,通常5~7天就可痊愈,没必要吃药。

普通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通常由病毒引起,也有少数是细菌引起或合并细菌感染导致,基本没有特效药可治,所以只要没有并发症,都可以不用吃药自愈。

孕妈也不用担心,普通感冒不会影响到宝宝健康。

三、什么时候要吃药,吃什么药?

没有并发症的普通感冒可以不吃药,不代表感冒了都可以不吃。

感冒如果过了一个星期都没好,甚至出现发烧等并发症,一定要及时去医院看医生。

1、发热头痛时吃什么药好?

孕期发高烧是最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的症状,尤其是在早孕期。孕妈在体温≥38.5℃时,要及时咨询医生,服用安全的退烧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必理通、泰诺林):属苯胺类,是FDA推荐B类用药,是孕期最安全的退热药。发高烧、浑身酸痛、喉咙痛的时候可以吃。

阿司匹林:属水杨酸类,是外周性镇痛药,FDA推荐C类用药。

布洛芬(美林、芬必得):妊娠分级B类,孕前使用布洛芬可能增加自发流产的风险,妊娠晚期服用为D类。我国《特殊人群普通感冒规范用药的专家共识》建议孕妇禁用布洛芬。

2、流鼻涕、打喷嚏时选什么药?

目前常用的是伪麻黄碱,能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血管,对血压影响较小。伪麻黄碱妊娠分级C类,孕早期和孕中期禁用。

抗组胺药:

氯苯那敏(扑尔敏):第一代抗组胺药,具有不同程度中枢抑制作用,吃完会出现嗜睡现象,有助于减少分泌物、减轻咳嗽症状,妊娠分级B类。

第二代抗组胺药:不具备中枢镇静作用,也无抗胆碱的作用,故不能镇咳,不推荐在感冒治疗中使用。

3、咳嗽时选什么药?

主要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镇咳药。

可待因:依赖性中枢性镇咳药,妊娠分级C类,易通过血胎屏障,故孕妇禁用。

右美沙芬:非依赖性中枢性镇咳药,作用与可待因相似。FDA推荐C类用药,在鸡胚模型中可致畸,妊娠3个月以内的女性禁用。

祛痰药:

愈创甘油醚:是常用的复方感冒药成份。FDA推荐C类用药,妊娠3个月内禁用。

氨溴索:临床前试验及用于妊娠28周后的大量临床经验显示,对妊娠没有不良影响。但妊娠初始3个月内慎用。

根据《特殊人群普通感冒规范用药的专家共识》建议:

孕妇高热时,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治疗;

止咳化痰药物一般不推荐妊娠妇女使;

孕期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双氯芬酸、苯海拉明和布洛芬等;

妊娠3个月内禁用愈创木酚甘油醚和右美沙芬。

4、可以选择什么中药?

孕中期时,如为风热感冒,中成药如小柴胡颗粒、银翘解毒丸、复方大青叶合剂、银黄口服液等都可以服用;如为风寒感冒,中成药如风寒感冒颗粒、通宣理肺丸等都有较好疗效。但由于中医辨证需结合多项临床表现,且每种冲剂或方剂内成分复杂,故孕妇建议参考说明书或在咨询医师后使用。

四、哪些感冒药要避开?

1、避免成分不明的中成药制剂

一些没写明成分的中成药,比如感冒退热冲剂等,由于成分不明,毒副作用也不清楚,因此不建议在孕期服用使用。

2、避免复方感冒药

这个阶段也要避免使用复方成分的感冒制剂。

常见的抗感冒药有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康泰克、白加黑、康必得、感康、快克等,这些药大都含组胺药,不宜服用。

3、避免复方止咳药

复方甘草合剂、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美敏伪麻溶液在孕妇都不适合使用。

五、孕期吃错药,孩子能要吗?

看了这么多孕期禁用药,很多孕妈会很担心,怕自己万一吃「错」了,是不是得去打掉孩子。

其实,孕期吃错药的情况并不少见,孕妈吃了禁用药,不妨先查查看这种药到底属于哪一类。

A、B类药,孕期使用都是比较安全的,即使一些常见的禁用感冒药,偶尔吃过一两次,只要不是长期使用,也不会出现大问题。

如果还是不行不放心,可以去找妇产科医生咨询,医生会帮您做判断并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药品资讯

  • 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以及活动受限。这种疼痛通常在活动后加剧,休息后有所缓解,而肿胀和僵硬则可能在早晨或长时间不活动后更为明显。患者可能会感到膝关节在活动时发出摩擦声或咔嗒声,严

  • 动脉瘤的症状可能因人而异,但常见的表现包括突发的剧烈头痛、颈部僵硬、恶心呕吐、视力问题、言语障碍以及肢体无力。在某些情况下,动脉瘤可能不表现出任何症状,直到破裂,这时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蛛网膜下腔

  • 角弓反张是一种婴儿期常见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主要症状包括婴儿的头部向后仰,背部过度弯曲,四肢僵硬,肌肉紧张度增高,有时还伴随哭闹不安。这种症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缺氧、感染、代谢紊乱等,需要及时就医

  • 梅核气的症状可能需要通过中医药来缓解,可以考虑使用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功效的药物。具体用药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的轻重来调整。梅核气是一种以咽喉部异物感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常伴有情绪不畅、胸闷等症状。治

  • 附件炎性包块的症状可能包括下腹部疼痛、发热、白带增多且可能带有异味、月经不规律、性交疼痛等。这些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通常与炎症反应有关。疼痛可能是持续性的或周期性的,而发热则可能是感染的一

  • 潮热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突然的、短暂的体温升高,伴随出汗和心悸,而热则是指体温持续升高的状态。潮热多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常见于更年期女性,而热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或其他病理状态引起的。潮热发作时,患者可能

  • 更年期缺钙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包括但不限于肌肉痉挛、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牙齿松动、指甲脆弱、失眠、情绪波动等。这些症状可能因为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由于钙元素在身体中的作用减弱导致的。针对这

  • 肺肾阳虚的症状表现为咳嗽气短、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不利、水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这些症状反映了肺肾阳气不足,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减弱。针对肺肾阳虚的症状,建议采取温补肺肾、益气温阳

  • 恶心想吐是一种常见的不适感,可能表现为胃部不适、反胃、干呕或呕吐。这种感觉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消化不良、食物中毒、晕车、怀孕、药物副作用等。在某些情况下,恶心想吐也可能是更严重健康问题的早期信号,

  • 要缓解更年期的症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包括调整生活方式、饮食改善和心理支持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减轻热潮红、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等常见症状。具体来说,首先,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如每天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

  • 男人中气不足可能表现为声音低沉无力、容易疲劳、面色苍白、呼吸短促、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长期劳累、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等。针对这些症状,建议男性朋友们应注重日常的饮食均衡

  • 女性慢性尿道炎的症状可能包括排尿时的疼痛或烧灼感、尿频、尿急、尿液浑浊或带血、下腹部或盆腔不适、性交疼痛等。这些症状可能时轻时重,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针对这些症状,建议女性患者

  • 男性气虚的症状包括乏力、气短、声音低弱、容易出汗、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象细弱等。这些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反映了身体机能的减弱和能量不足。针对这些症状,建议男性朋友

  • 脑梗病人在死亡前可能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意识障碍、肢体无力、言语不清、面部歪斜、吞咽困难、视力模糊、头痛剧烈、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预示着病情的急剧恶化,需要立即就医。分析这些症状,意识障碍和

  • 皮肤病飞蛇,又称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患者通常会出现沿神经分布的带状红斑、水疱和剧烈疼痛。病程中,患者可能会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皮损部位多发生在胸部、腰部或面部,

  • 胸膜炎是一种涉及胸膜的炎症性疾病,其症状包括胸痛、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胸膜是肺部外围的双层薄膜,当其发炎时,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部疼痛,尤其是在深呼吸或咳嗽时。此外,胸膜炎可能导致胸腔积液,进一步加剧呼

  • 股骨头炎症的症状可能包括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以及行走困难。疼痛通常在活动时加剧,休息时减轻。患者可能会感到髋关节区域的不适,这种不适可能在夜间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后变得更加明显。肿胀和关节僵硬也是

  • 腹腔淋巴结肿大可能表现为腹部不适、疼痛、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症状。肿大的淋巴结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导致腹部不适或疼痛。此外,淋巴结肿大可能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导致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可能是由于食

  • 女性阳虚火旺的症状可能包括手脚心发热、夜间盗汗、口干舌燥、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与体内阴阳失衡有关,阳气不足导致火气上升,从而引发上述不适。针对这些症状,建议女性朋友们可以通过调整饮

  • 低压高,即舒张压升高,可能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治疗低压高通常需要综合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减少盐分摄入,增加有氧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以及管理压力。药物治疗可能包括利尿

药品查询

药企入驻
申请快捷、曝光率高、上线快

最新资讯

更多

热门药品

更多

药企推荐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医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