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营养饮食 食物相克 食物热量

八宝惊风散能和双黄连口服液一起吃吗 中医总结咳嗽主要有七大类型

八宝惊风散能和双黄连口服液一起吃吗

秋冬季节,咳嗽症状最为常见,如果出现咳嗽该怎么办呢?老中医一文教您辨清咳嗽症状、选对方药、中成药,还您健康身体,让您和家人远离咳嗽困扰。

中医将咳嗽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外感咳嗽(包括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风燥咳嗽三大类),一类叫内伤咳嗽(包括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和肺阴亏虚四大类)。外感咳嗽以实证为主,多以祛邪利肺为治疗原则;而内伤咳嗽以扶正补虚为治疗原则。

一、外感咳嗽之风寒咳嗽

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白稀痰等。一般预后良好,但若反复罹患或调治失当,则可能会转变为内伤咳嗽。本症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病机:风寒之邪侵犯肺脏,使得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发为咳嗽。

疗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常用中药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三拗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麻黄、杏仁、甘草组成;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由紫菀、百部、白前、桔梗、荆芥、陈皮、甘草组成。

常用中成药:风寒咳嗽丸、风寒咳嗽颗粒、小青龙颗粒。

二、外感咳嗽之风热咳嗽

症状:咳嗽气粗,咳黄黏痰,咽痛,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浮滑为主要特征。本症多见于感冒、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

病机:风热外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肺卫受感,导致肺气宣发清肃失常。

疗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常用中药方:桑菊饮加减。

桑菊饮出自《温病条辨》,方由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甘草、薄荷、芦根、知母、石膏组成。

常用中成药:川贝枇杷露、急支糖浆、桑菊感冒合剂。

三、外感咳嗽之风燥咳嗽

症状:头痛、发热、感冒、无汗、鼻塞、口干、咽喉干燥、干咳、胸腰痛、皮肤干燥、舌苔白薄干、脉浮等。本症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百日咳。

病机:温燥外袭、肺津受灼所致。

疗法:清宣温燥,润燥止咳。

常用中药方:桑杏汤加减。

出自《温病条辨》,方由桑叶、杏仁、沙参、浙贝母、香豉、栀皮、梨皮组成。

常用中成药:上清丸、清燥救肺汤、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颗粒。

四、内伤咳嗽之痰湿蕴肺

症状:咳嗽痰多,痰以白痰、粘液痰或白色泡沫痰为主,咳声重浊,每于清晨咯痰尤甚,因痰而嗽,痰出则咳缓,胸闷,脘腹胀满,纳差,怕冷、怕风、后背发凉,舌苔白腻,脉濡滑。多见于顽固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等。

病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痰湿蕴肺,肺失宣降。

疗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常用中药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橘红、茯苓、甘草组成;三子养亲汤出自《皆效方》,方由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组成。

常用中成药:二陈丸加半夏露颗粒,或橘红痰咳液。

五、内伤咳嗽之痰热郁肺型咳嗽

症状:咳嗽、痰黄,痰郁于肺较难咳出,咳嗽频繁、阵咳,胸闷胸痛,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或喉中痰鸣、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腻,脉弦或细滑,大便秘结、小便少而灼热。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等。

病机:风寒束表之后、风寒侵入肺系,或风热袭表、风热侵入肺系,正邪相争化热生痰,进而导致肺气不宣、痰热蕴肺。

疗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常用中药方:清金化痰汤加减。

清金化痰汤出自《杂病广要》,方由黄芩、栀子、桔梗、麦冬、贝母、橘红、茯苓、桑皮、知母、瓜蒌仁、甘草组成。

常用中成药:罗汉果止咳糖浆、八宝惊风散、鲜竹沥口服液。

六、内伤咳嗽之肝火犯肺型咳嗽

症状:气逆作咳,面红耳赤,咽干口苦,咳痰黄稠,咳嗽时两胁肋痛疼,口苦,心烦易怒,头晕目赤,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咽干舌燥,舌边红,苔薄黄,脉象玄数。多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顽固性咳嗽、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等。

病机:肝气郁结、肝火灼肺,或邪热蕴集肝胆、上犯于肺,以至于肺失肃降。

疗法:平肝降火,清肺止咳。

常用中药方: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

黛蛤散出自《中国药典》,方由青黛、蛤壳组成;泻白散出自《小儿药证直决》,方由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组成。

常用中成药:芩连片,复方南板蓝根片,蒲地蓝消炎胶囊。

七、内伤咳嗽之肺阴亏虚型咳嗽

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等,并伴有两颧发红、潮热盗汗、声音嘶哑,以及五心烦热、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等症状。

病机:多由于过度出汗,或者慢性咳嗽耗伤体内阴液,以及热邪耗伤肺阴等因素所引起。

疗法:滋养肺阴,润肺止咳。

常用中药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麦冬汤出自《中医方剂学》,方由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桑叶、生甘草组成。

常用中成药:养阴清肺丸,百合固金丸,洋参保肺丸。

咳嗽看似小毛病,其实治疗起来难度挺大。如果没有分清证型乱用药,不仅不会减轻症状,甚至还会加重病情。另外长期咳嗽,对肺以及身体其他器官也会造成危害。所以咳嗽了,千万别硬扛,轻症者及时用文中对应中成药调理,症状较重者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调理。

药品资讯

  • 宝宝惊厥表现为突发的肌肉抽搐、意识丧失、双眼上翻或凝视、口吐白沫等症状,持续时间通常在几秒到几分钟不等。治疗时,首先应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随后,可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擦拭宝宝的额头和

  • 宝宝慢性鼻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反复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而且容易反复发作。鼻塞可能导致宝宝呼吸困难,尤其是在夜间,影响睡眠质量。流鼻涕则可能导致宝宝频繁擦鼻,引发皮肤

  • 宝宝鼻窦炎的症状包括鼻塞、流鼻涕、咳嗽、头痛以及面部疼痛。这些症状可能会让宝宝感到不适,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睡眠。鼻塞可能导致宝宝呼吸困难,而咳嗽和流鼻涕则可能引起喂养困难。头痛和面部疼痛则可能让宝宝

  • 脾胃差的宝宝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来改善。首先,应保证宝宝摄入均衡的营养,避免过于油腻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其次,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有助于脾胃的健康,避免过饥过饱。此外,适量的运动也能促进消化,

  • 宝宝呕吐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消化不良、食物中毒、过敏反应、感染性疾病如胃肠炎,或者是由于过度喂养导致胃容量超负荷。呕吐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状,如中耳炎、脑膜炎等。针对宝宝呕吐的原因,首先要观察

  • 女生雄性激素分泌过多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来调理。首先,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因为不规律的作息会影响激素水平。其次,增加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摄入,如大豆和亚麻籽,它们可以帮助平衡激素水平。

  • 男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时,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包括乳房发育(男性乳腺发育症)、体毛减少、性欲降低、体重增加以及情绪波动等。这些症状可能与雌激素对男性生殖系统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影响有关。分析这些症状,我们

  • 激素皮肤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痤疮样皮疹、干燥脱屑、瘙痒和烧灼感等。这些症状的出现是因为长期使用含有激素的产品,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加。针对激素皮肤

  • 糖皮质激素缺乏可能导致一系列症状,如疲劳、肌肉无力、关节疼痛、体重减轻、低血压、低血糖、皮肤变薄和易瘀伤等。这些症状的出现是因为糖皮质激素在调节应激反应、维持血糖水平、控制炎症以及影响免疫系统等方面发

  • 女性雄性激素过多可能导致一系列症状,包括体毛增多、声音变低沉、面部油脂分泌增多、痤疮、月经不规律以及性欲增强等。这些症状的出现与雄性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有关,可能影响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针对这些症状,建

  • 孕激素偏低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和必要时使用药物来调理。首先,增加富含孕激素的食物摄入,如大豆、亚麻籽等,它们含有植物雌激素,有助于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其次,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减少压力,因为压

  • 女性雄性激素水平较高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包括多毛症、皮肤粗糙、声音低沉、月经不规律、体重增加以及脱发等。这些症状的出现与雄性激素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有关,可能影响女性的外观和生理健康。针对这些症状,

  • 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可能伴随多种症状,包括但不限于疲劳、体重增加、皮肤干燥、脱发、声音嘶哑、便秘、肌肉酸痛和抑郁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关,因为TSH是由脑垂体分泌的,用于刺

  • 激素水平不正常可能导致多种症状,包括但不限于情绪波动、体重变化、疲劳、皮肤问题、月经不规律和性欲变化。这些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且不同激素失衡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对于激素水平不正常的症状,分析其原因和

  • 缺乏甲状腺激素可能导致多种症状,包括但不限于乏力、体重增加、皮肤干燥、脱发、便秘、心率减慢、情绪低落和记忆力减退。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体差异和甲状腺激素缺乏的程度。对这些症状的分析显示

  • 雄性激素过多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进行调理,但需注意,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因此调理方法也应因人而异。首先,可以通过增加富含雌激素的食物摄入来平衡激素水平,比如豆制品和坚果类。其次,保持规律的作

  • 甲状腺激素低,也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能表现为疲劳、体重增加、皮肤干燥、脱发、声音嘶哑、便秘、心率减慢、肌肉酸痛、抑郁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因为个体差异而表现不一,但它们共同指向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导致多种症状,包括心悸、体重下降、出汗过多、情绪波动、失眠、手抖、腹泻、月经不规律以及皮肤温暖湿润等。这些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分析这些症状,我们可以发现它

  • 性激素水平较高时,可能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但不限于情绪波动、体重增加、皮肤问题如痤疮、多毛症、月经不规律、性欲变化等。男性可能会经历乳房发育、睾丸萎缩,而女性可能会有月经不规律、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问题。

  • 雌激素水平过高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来调理。首先,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比如全谷物、豆类和蔬菜,这些食物有助于调节激素水平。其次,适量运动,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

药品查询

药企入驻
申请快捷、曝光率高、上线快

最新资讯

更多

热门药品

更多

药企推荐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医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