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神经 > 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

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简介

相关问答

  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是一种有特异性全身症状的急性弥漫性色素膜炎。其特征为:①突发性色素膜炎;②眉毛及毛发变白、秃发及白癜风等皮肤损害;③头痛、头晕、恶心等神经系统表现;④耳鸣、耳聋及眩晕等内耳症状。

 

【详情】

01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及感染因素有关。

  二、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可能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而致病。

  1、细胞免疫造成组织损伤:这种损伤是由淋巴细胞介导的。实验证实,本病病人的淋巴细胞受黑色素细胞表面抗原致敏,致敏的淋巴细胞是把黑色素作为靶细胞来进行攻击的。也就是说,黑色素细胞既是免疫反应的抗原,也是受致敏淋巴细胞攻击而遭受破坏的靶细胞。现已从病人体内检出针对色素膜各种成分的抗体,其中最重要的抗体是针对黑色素细胞表面抗原抗体。该抗体是通过抗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机制来破坏黑色素细胞,说明它是通过体液免疫而引起的自身免疫。

  杉浦清治认为,本病是一种黑色素细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诱发这种自身免疫的抗原位于黑色素细胞表面。在正常人,由于抗体免疫监视系统起作用,所以免疫活性细胞不发生对自身黑色素细胞的免疫攻击作用,此种状态称为免疫耐受性。而患本病时,可能由于以下两种因素终止了这种对自身黑色素细胞的免疫耐受性:①免疫监视系统功能原发性障碍;②黑色素细胞发生了某种变化,使细胞表面的抗原性受到修饰。

  2、免疫遗传学在致病中的作用:现已知许多自身免疫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密切相关。杉浦清治检测了一组病人的HLA-A、B、D位点抗原,结果HLA-BW54抗原的频率为45.2%,对照组为13.2%;LD-Wa抗原为66.7%,对照组为16%;HLA-BW54的相对危险率为4.9,LD-Wa为10.5,即携带这两种抗原的发病率分别是不携带者的4.9倍和10.5倍。HLA-BW54、LD-Wa分别为HLA-B、D位点抗原,白人中无这两种抗原,因而被认为是远东地区人所特有的抗原。本病多见于日本和东方人,而少见于欧美白人,这也说明本病与免疫遗传学密切相关。Ohno也证实本病病人DR4及MT3的相对危险率分别较对照增加15.2倍和74.5倍。本病与其他自身免疫病一样,也是与HLA-D(DR)位点抗原(MT3)有密切相关作用的。经检测D(DR)位点抗原的所有病例,其MT3均为阳性,从而表明本病与免疫遗传学因素极为相关。DR4及MT3也是日本人和远东人所特有的抗原。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与HLA的相关作用见。

  3、病理:本病典型的病理改变是脉络膜组织学所见:病变是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包绕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而形成的结节性肉芽肿病变,中心无坏死灶。上皮样细胞是具有清楚细胞质的大型细胞,内含较多的细胞器、溶酶体和吞噬体。在吞噬体内可见有黑色素颗粒。可见有向脉络膜面内突出的达-富(Delen-Fuchs)结节,该种结节是由变性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的。虹膜睫状体的病理改变在本质上与脉络膜改变相同,系由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构成的病灶,有时可见有淋巴细胞的有丝分裂征象,但在虹膜内上皮样细胞形成不及脉络膜内明显。

  角膜环上皮黑色素细胞及黑色素颗粒减少,而郎汉细胞增多。正常郎汉细胞仅见于浅层,而本病在基底层也能看到。

  皮肤的病理改变与角膜环上皮改变相同,即黑色素细胞及黑色素颗粒减少,郎汉细胞增加,这种细胞也见于基底层。在表皮内可见有少量的淋巴细胞及轻度炎性细胞浸润。真皮内一般无黑色素细胞,但在臀部“蒙古斑”所在处可以见到被认为是由母斑衍生而来的黑色素细胞,并有黑色素细胞同淋巴细胞连接融合现象,这与色素膜中所见完全相同。真皮内细胞浸润很轻,无上皮样细胞形成,偶尔也可见有淋巴细胞浸润伴有上皮样细胞。真皮内除有郎汉细胞外,尚有与杆状颗粒细胞完全相同的细胞,该种细胞具有活跃的游走性和吞噬功能。

  根据观察到的黑色素细胞特征,可将其分为浅表型和深部型。色素膜、脑膜、内耳和真皮内的黑色素细胞属于深部型,而角膜环上皮、表皮内的黑色素细胞属于浅表型。两型黑色素细胞的特征有明显差异,即深部型黑色素细胞失去合成黑色素的功能,在电镜下可见此型细胞的细胞壁薄,基底膜不完整;相反,浅表型黑色素细胞具有活跃的黑色素合成功能,细胞膜无深部型基底膜特征。

02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并发症的发生与葡萄膜炎的持续时间、复发频度有明显的关系,炎症持续时间越长,复发频度越高,越易出现并发症。此外,还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有关。长期的糖皮质激素滴眼剂点眼治疗易引起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和白内障。

  伏格特-小柳-原田病最易引起的并发症为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此外,还可引起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黄斑裂孔、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等。一些学者将晚霞状眼底改变也归为并发症之列。

  1、并发性白内障:Vogt-小柳原田病的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往往反复发作,易于引起虹膜后粘连,且此类患者血-房水屏障功能破坏非常显著,房水成分的改变往往给晶状体的代谢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并发性白内障是一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其发生率为10.5%~40.4%。此病所致的并发性白内障,主要表现为晶状体后囊下混浊、核性白内障、前皮质混浊等。

  2、继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是Vogt-小柳原田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6%~45%。Vogt-小柳原田病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可见于葡萄膜炎发生后的任何时期,但多发生于前葡萄膜炎复发期,其发生与虹膜后粘连、瞳孔阻滞、房角闭塞、小梁网炎症、炎症细胞封闭小梁网及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等有关。此综合征所致的青光眼多为虹膜完全后粘连或房角大部分或完全粘连所引起。一些虹膜完全后粘连的患者可伴有虹膜新生血管,此种新生血管在前后房得以交通和眼压下降后可完全消失。

  值得说明的是,少数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可发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此种并发症可发生于前驱期,也可与葡萄膜炎同时出现。一些患者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作为此综合征的最初眼部表现,患者表现为眼压突然升高或缓慢升高,前房变浅,也可伴有前房闪辉,或伴有脉络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盘炎和神经视网膜炎。全身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房角开放,推测睫状体的急性炎症水肿导致晶状体虹膜隔前移,从而导致房角关闭,引起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此综合征引起的眼压升高可为短暂性的。

  3、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和增殖性病变: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是Vogt-小柳原田病的一个相对少见的并发症,主要发生于脉络膜炎症未能及时控制和反复发作的患者。其发生率为0.96%~36%,虽然它不如并发性白内障常见,但其引起的视功能损害要远大于并发性白内障。Moorthy等对65例患者的130眼观察发现,12例发生了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平均发生时间为葡萄膜炎发生后14.5个月。

03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有哪些典型症状

  VKH综合征以急性发作开始,病程迁延反复,分两个临床类型,即以渗出性虹膜睫状体炎为主的Vogt-小柳型(VK型)和渗出性脉络膜炎为主的原田型(H型),两者在眼病之前,均可出现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项强,Kernig征阳性,脑脊液压增高等症状与体征;脑脊液检查往往能见到淋巴细胞及蛋白含量增高;脑电图检查也有病理性改变,这些情况,H型比VK型更为常见和严重。

  1、VK型:发病之初,患者有双眼强烈畏光,流泪,眼痛,视力急剧下降等主诉,眼部检查有显著的睫状充血,灰白色乃至羊脂状密集的KP,Tyndall现象强阳性,虹膜水肿污暗,瞳孔缩小,虹膜后粘连,对阿托品不敏感并很快被灰白色渗出物覆盖等一系列急性渗出性虹膜睫状体炎的体征,眼底情况无从了解,如患者诉有闪光,则提示炎症波及脉络膜,病程冗长反复,每反复一次,病情就加重一次,终因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导致失明或眼球萎缩。

  2、H型:双眼同时或间隔数天先后发病,由于脉络膜首遭侵犯,患者常诉有视力急剧下降,闪光感及变视症,虽有玻璃体混浊,但仍能满意透见眼底,视盘充血,境界矇眬,视网膜静脉充盈迂曲,视网膜水肿混浊在开始时仅限于视盘周围及黄斑的放射状皱褶,随炎症加剧,脉络膜大量渗出,使整个视网膜呈灰白色,并出现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脱离常位于眼底下侧,呈波浪形或半球状隆起,病程晚期,脉络膜色素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受到严重破坏脱失,眼底呈现夕阳西下时的红色,称晚霞样或夕照样眼底,此种典型的红色调,可以均匀一致,也可以杂有色素斑及位于视网膜血管下方的黄白色条索或斑点。

  H型病程之初,前葡萄膜炎症轻微,炎症进一步加剧时,部分病例也能见到睫状充血,KP,Tyndall现象,Koeppe结节和虹膜后粘连。

  H型的病程,通常数周至数月不等,炎症消退后仍可反复发作,视力预后相对地优于VK型。

  无论VK型或H型,发病后2~3个月均可有听力障碍,毛发变白,皮肤脱色斑等改变,有的全部出现,有的仅有其中1~2种,发生率VK型多于H型。

04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应该如何预防

  尽一切努力避免挑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是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键

  1、消除和减少或避免发病因素,改善生活环境空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感染,注意饮食卫生,合理膳食调配

  2、坚持锻炼身体,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不要过度疲劳,过度消耗,戒烟戒酒

  3、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治疗,保持乐观情绪

  4、预防感染,预防链球菌感染是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及并发病的重要环节

 

05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一、腰椎穿刺: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是一项有用的辅助性实验室检查,但在临床应用上并不广泛,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患者中,根据病史,临床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等即可明确诊断,患者的脑脊液改变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增多,在炎症发生后1周内,约80%的患者出现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1~3周则有97%的患者出现此种改变,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一般于8周内消失,炎症复发时,一般不再出现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因此对慢性迁延不愈的葡萄膜炎患者和复发性葡萄膜炎患者进行此项检查已没有诊断价值。

  二、免疫学检查:伏格特-小柳-原田病可引起多种免疫学异常,如血清中抗葡萄膜,抗感光细胞外段,抗视网膜S抗原,抗Müller细胞等的抗体,患者血清IgD水平,γ-干扰素水平也有升高,但这些改变都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在确定诊断方面意义不大,对患者进行HLA抗原分型检查发现HLA-DR4,HLA-DRw53抗原阳性,对诊断有所帮助。

  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诊断伏格特-小柳-原田病有重要价值,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造影的改变可有很大不同。

  1、葡萄膜炎急性期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改变:在葡萄膜炎发生一段时间内,通常称为炎症的急性期(实际上包括了后葡萄膜炎期和前葡萄膜受累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水平的多发性点状强荧光,这些荧光点逐渐扩大,并致使荧光素进入视网膜下液和视网膜色素上皮下液,强荧光点位于脉络膜炎症部位,染料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并进入视网膜下间隙,勾画出多灶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的轮廓,葡萄膜炎期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出现放射状的脉络膜荧光暗带和亮带,此是由肿胀的脉络膜皱褶所致;此外视盘渗漏也是常见的改变,偶尔见到黄斑水肿,局灶性视网膜血管扩张和渗漏。

  2、前葡萄膜炎复发期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改变:在前葡萄膜炎复发期,眼后段的炎症一般呈慢性炎症和轻度的炎症,炎症性渗出多可被吸收,此时典型的造影改变为虫蚀样荧光外观和窗样缺损,弥漫性视网膜色素上皮损害者则出现椒盐样强或弱的荧光改变,此外还可看到点状染色,视盘强荧光,出血遮蔽荧光,黄斑水肿所致的花瓣状强荧光,偶尔见到色素上皮脱离所致的局限性强荧光。

  四、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伏格特-小柳-原田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改变随病程不同有很大改变。

  1、葡萄膜炎急性期:在葡萄膜炎急性期(后葡萄膜炎期和前葡萄膜受累期)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的改变有弱荧光黑斑,局灶性强荧光脉络膜血管改变和视盘染色。

  (1)弱荧光黑斑:此综合征可以出现3种类型的弱荧光黑斑:

  A、在造影早期出现的片状弱荧光暗区,其边缘较模糊,随造影时间延长,弱荧光黑斑逐渐变浅或消失,并出现节段性脉络膜血管扩张,荧光节段性增强。

  B、晚期出现融合的弱荧光区,表现为多个类圆形弱荧光区或不规则的弱荧光区,可大致勾画出神经上皮脱离的边界。

  C、散布于整个眼底的多发性弱荧光斑,此种弱荧光黑斑在造影早期即可出现,大小相对一致,一些弱荧光黑斑相互融合成大的弱荧光区,但荧光可强弱不等,一些部位可见局灶性的强荧光。

  (2)局灶性强荧光:此种局灶性强荧光一般在造影数分钟后或造影中期出现,位于弱荧光区边缘或弱荧光区之间,代表了活动性脉络膜炎症区域。

  (3)脉络膜血管改变:脉络膜血管改变主要包括血管节段性扩张,血管壁染色及渗漏;涡静脉也可受累,表现为扩张及边缘模糊,这些改变在造影数分钟内最为明显。

  (4)视盘染色:此种染色主要见于有视盘明显受累的患者,强度一般低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视盘染色,染色也没那么均匀,并且视盘整体上呈弱荧光。

  (5)其他改变:视网膜脱离时可见视网膜血管在脱离区与非脱离区不在同一水平,脱离区的脉络膜血管模糊,边界不清。

  2、葡萄膜炎慢性期和复发期(前葡萄膜炎复发期)的改变:总体而言在前葡萄膜炎复发期,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改变没有急性期改变那么典型,在有脉络膜活动性炎症时,仍可见到弱荧光斑,局灶性强荧光和前述的脉络膜血管改变。

  五、超声波检查:尽管伏格特-小柳-原田病的诊断多是基于临床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但患者往往有虹膜后粘连,瞳孔难以扩大,此外,有些患者可有明显的晶状体混浊,这些均可影响眼底的可见性,对这些患者,超声波检查为诊断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六、眼电生理检查:眼电图(EOG)和视网膜电流图(ERG)方面的检查在伏格特-小柳-原田病诊断中无特异性,但对于屈光介质混浊者或进行随访观察可能有一定的意义,在前驱期和葡萄膜炎期EOG振幅降低,在慢性期,EOG振幅逐渐恢复,随着病程延长,患者L/D之比明显下降,在小于1.8者,在5年以下组为6.9%,5~10年组为26%,在10年以上组为87%,在炎症活动期眼静息电位的反应仍正常,在慢性期当视网膜色素上皮脱色素时,视网膜色素上皮对渗透压改变的敏感性降低,有人发现ERG在发病期表现为a,b波振幅降低,并可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在慢性期和慢性复发期则逐渐恢复,病程越长,ERG改变者所占比例也越高,病程在5年以下者,55%显示暗适应ERG的b波振幅降低,在10年以上的患者中,均显示b波降低,闪光ERG振幅小于40μV在5年以下的患者中为9.7%,在10年以上者中占60%。

  七、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是近年来出现的用于眼前段组织结构和疾病检查的一种超声检查方法,它不但对虹膜病变有较好的评价作用,还对用一般方法不易被观察到的睫状体及附近结构改变进行准确的评价,伏格特-小柳-原田病在早期虽然主要累及脉络膜,但虹膜睫状体也往往受累,表现为虹膜前,后粘连,后房纤维素性渗出,有时后房纤维素性渗出物可将后房分隔成数个后房,睫状体水肿,增厚,附近可见炎性渗出物,在个别患者尚可观察到睫状体的脱离,此种脱离有时可延伸至周边部,引起脉络膜脱离。

06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病人的饮食宜忌

  一、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二、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07西医治疗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的常规方法

  预防:尽一切努力避免挑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是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键。

  1、消除和减少或避免发病因素,改善生活环境空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感染,注意饮食卫生,合理膳食调配。

  2、坚持锻炼身体,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不要过度疲劳、过度消耗,戒烟戒酒。

  3、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治疗。保持乐观情绪。

  4、预防感染,预防链球菌感染是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及并发病的重要环节。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