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血液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介

相关问答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属骨髓增殖性疾病范畴。临床以红细胞数及容量显著增多为特点,出现多血质及高黏滞血症所致的表现,常伴脾大。PV起病隐袭,进展缓慢,晚期可发生各种转化。PV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已知红细胞生成素(EPO)和发病无关,其血清EPO水平降低或低至无法检测。病理上病变主要累及骨髓、脾及肝。骨髓中红细胞系明显增多,晚期脾、肝常并有髓样化生,部分患者形成门静脉高压症。

 

【详情】

0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克隆性干细胞疾病,以全血容量增多,血粘度增高及脾肿大为主要表现,多见于老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大多数病人的血浆和尿中EPO水平不但不增加,反而显著减少,细胞培养显示PV患者红系祖细胞EPO受体的数目,亲和力和表达与正常人无差异,对编码EPO基因进行序列分析也未发现异常,上述结果显示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无EPO受体这一环节,近代研究表明PV不是正常干细胞的过度增生,而是由单一细胞起源的异常克隆性增殖所致。

0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1.血管并发症  其发生率20%~80%。意大利PV研究组报道1213例PV患者诊断前或随访中血栓发生率为40%。主要是由于高血容量和高黏滞血症导致静脉血栓和血栓性静脉炎。也可发生在周围动脉、脑动脉和冠状动脉,引起偏瘫和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血栓性静脉炎伴栓塞主要发生在肺部,但肠系膜、肝、脾和门静脉也可发生,可引起急腹症。血细胞比容明显升高,伴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升高,年龄的增加和既往有血栓病史及反复静脉放血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2.MDS  作为PV的并发症已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些:①标准治疗后迅速脾大;②无明显骨髓纤维组织增生;③骨髓极度活跃(<90%)伴髓系、红系和巨核系三系增生异常;④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1×109/L,增生异常的髓系细胞极度浸润肝脾的患者,提示可能出现MDS。

0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多为中年或老年,男性多于女性。起病缓慢,可在病变若干年后才出现症状。有的在偶然查血时才被发现。临床表现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血(红细胞)总容量增多,血液粘滞度增高,导致全身各脏器血流缓慢和组织缺血。患者早期可出现头痛、眩晕、疲乏、耳鸣、眼花、健忘等类似神经官能症症状。以后有肢端麻木与刺痛、多汗、视力障碍、皮肤瘙痒及消化性溃疡症状。本病嗜碱粒细胞也增多,嗜碱颗粒富有组胺,大量释放刺激胃腺壁细胞,可导致消化性溃疡,刺激皮肤有明显瘙痒症。由于血管充血,内膜损伤,以及血小板第3因子减少、血块回缩不良等原因,可有出血倾向。在血管性症状方面,约半数病例有高血压。Gaisbock综合征指本症合并高血压而脾不大。当血流显著缓慢尤其伴有血小板增多时,可有血栓形成、梗塞或静脉炎。血栓形成最常见于四肢、脑及冠状血管。严重的神经系统表现有瘫痪等脑血管损伤引起的症状。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皮肤和粘膜显著红紫,尤以面颊、唇、舌、耳、鼻炎、颈部和上肢末端(指趾及大小鱼际)为甚。眼结合膜显著充血。统计资料显示约有79.9%患者肝肿大,部分系因充血所致,大多为轻度,后期可导致肝硬变,称Mosse综合征。多数患者有脾大,大多较明显,可发生脾梗塞,引起脾周围炎。

0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应该如何预防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属骨髓增殖性疾病范畴为了预防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平时注意不要剧烈运动、劳累,少去公共场所,防止发生感染和出血具体措施如下:   

1、控制每日摄入食物的总热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好   

2、食物的成分应该是低脂肪,适量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其中高碳水化合物是指主食   

3、高纤维饮食,多选择如粗粮,蔬菜等食物,利于血糖和血脂的下降及大便的通畅   

4、清淡饮食,每日吃盐6~8g   

5、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定餐

0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外周血象

  1、红细胞:红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大多数在(7.0~10)X10^12/L,个别可高达(12~25)X10^12/L;血红蛋白浓度在170g/L~240g/L;红细胞压积>0.54(男),或>0.50(女)。此三项参数中,红细胞计数升高最为明显,而红细胞压积则是显示红细胞总量和血液粘滞度的最佳单一指标。红细胞形态通常为小细胞低色素性,可有轻度大小不一,但异形红细胞罕见,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但出血后可增加,也可以见到幼稚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减小,提示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疾病晚期可因骨髓纤维化而出现贫血。

  2、白细胞:约60%的真红患者在诊断时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通常在(11~25)X10^9/L,个别可高达100X10^9/L,此变化可随病情的进展白细胞数明显增高。有核左移现象,可见中、晚幼稚粒细胞,嗜碱、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也可增加,组织胺代谢产物分泌增加,表明嗜碱性粒细胞转换加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病程晚期脾肿大明显后,不同病例的白细胞计数差距很大,有增高者,亦有减低者,增高者可呈现类似慢性髓性白血病的血象。

  3、血小板:大约70%的真红患者在诊断时血小板计数超过500X10^9/L,个别患者可高达3000X10^9/L。血小板计数有与时俱增的倾向,特别是患者主要接收放血治疗时。出血时间和常规凝血试验正常,但血块退缩不良。常可检测到血小板形态和功能质量的异常,血片可有成堆的血小板,可见有巨型和畸形血小板,少数病例在血片中可出现巨核细胞碎片或巨核细胞。有血小板第三因子缺陷、血小板ADP释放和聚集以及血小板黏附缺陷。

  骨髓象

  本病有使已经脂肪化的骨髓再转变为红骨髓的特点,因此,红骨髓总量增多,并有红色加深的改变。骨髓涂片增生程度多为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红、巨核细胞三系均增生,以红系增生最为显著。各系细胞间的比例可维持基本正常。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幼红细胞的染色质常失去正常情况下的“颗粒状”而变为异常细胞,由于红细胞超常增生,铁过多利用,而导致铁供应不足,骨髓穿刺染色显示细胞内外铁减少或缺失;粒系以中性晚幼及杆状核细胞多见,有时可以看到原始粒细胞高于正常,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也可以增多;巨核细胞不仅数量增多,而且体积增大,胞浆内颗粒明显,胞浆周围有血小板,在骨髓穿刺涂片或骨髓活检切片上,明显地成片或成团出现,这种现象强烈提示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诊断。骨髓活检可显示脂肪组织被造血细胞替代,有网状纤维增生和或骨髓纤维化。

  血液生化检查

  由于血液黏度显著增高,血沉明显缓慢,为本病的重要佐证之一。本病患者血液粘滞度通常为正常的5~8倍,血液比重为1.070~1.080(正常为1.055~1.065)。血清维生素B12正常或略有增高,维生素B12不饱和结合力增加,约80%的病人血液尿酸增加,部分患者溶菌酶活性增加。大部分患者血及尿中的组织胺升高。伴有血小板升高的患者可有血钾的升高。血清总蛋白正常,近半数病人Υ球蛋白增多及α2球蛋白降低。血清铁也可降低。当有肝脏受损时,可有转氨酶的升高等酶学的改变。

  全血容量检查

  用核素标记法测定红细胞总容量增加,为重要的实验诊断依据。全血容量增加,血浆正常或增加。血液黏度比正常高5~8倍。

  细胞培养检查

  本病患者骨髓内有内源性红系集落,体外进行CFU-E培养时不必加入红细胞生成素,为本病较为重要的实验室诊断依据,但比较费时费力,不适宜推广使用。

  染色体检查

  真红患者的染色体异常约为20%左右,可以有非整倍体、假二倍体、三倍体、多倍体及其它核型异常。染色体检查较常出现的核型异常有1q,8,9或9p三体,del13q,del20q等,这些染色体的异常在本病的具体意义目前尚不明确,也缺乏确定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

  其他检查

  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此点有助于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区别。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聚集不良,血小板ADP释放及血小板黏附缺陷,血小板第三因子缺陷,出血时间延长或正常,血块退缩不良等

06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人的饮食宜忌

  1.猪蹄大枣粥:猪蹄一个,猪皮60g,大枣30g。制作方法:将三味同煮成稀烂成粥,每日服用2~3次。有养血止血之功。适用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伴有鼻衄、肌衄者。

  2.二虫鸡蛋汤:水蛭5g,土鳖虫10g,鸡蛋1个。制作方法:将前两味药共研细末,与鸡蛋混匀顿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有解毒化瘀之功。适用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伴有皮肤瘀斑者。

  3.菊花蜂蜜饮:野菊花、熟地各50g,金银花、连翘各10g,当归、黄芪各20g,蜂蜜适量。制作方法:将上方药水煎取汁,加上蜂蜜服用。有清热解毒,活血名目之功。适用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伴有皮肤红紫,眼结膜红紫者。

  4.枸杞蒸蛋:鸡蛋2个,枸杞子15g,熟猪油40g,调料适量。制作方法:鸡蛋破壳入碗中搅散,加精盐、味精、湿淀粉、冷清汤各适量,调散成蛋糊;枸杞沸水浸泡后,蛋糊入笼,沸水武火蒸约10分钟,撒上枸杞再蒸5分钟。另将熟猪油加酱油同蒸化后,淋在蛋面上。佐餐食用。有补养阴血之功。适用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之血虚头痛,头晕心悸,神疲乏力,遇劳加重,或者血虚发热,热势或高或低,劳则加剧,肌热烦渴,面色不华等症。

07西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常规方法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治疗目的是尽快使血容量及红细胞容量接近正常,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从而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此病的治疗措施如下。

  一、静脉放血

  可在较短时间内使血容量降至正常,症状减轻,减少出血及血栓形成机会。每隔2~3d放血200~400ml,直至红细胞数在6.0×1012/L以下,红细胞压积在50%以下。放血一次可维持疗效1个月以上。本法简便,可先采用。较年轻患者,如无血栓并发症,可单独放血治疗。但放血后有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反跳性增高的可能,反复放血又有加重缺铁倾向,宜加注意。对老年及有心血管疾患者,放血要谨慎,一次不宜超过200~300ml,间隔期可稍延长。血细胞分离可单采大量红细胞,但应补充与单采等容积的同型血浆,放血时应同时静脉补液,以稀释血液。

  二、化疗

  1、羟基脲系一种核糖核酸还原酶,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良好抑制作用,且无致白血病副反应,每日剂量为15~20mg/kg。如白细胞维持在3.5~5×109/L,可长期间歇应用羟基脲。

  2、烷化剂有效率80%~85%。环磷酰胺及左旋苯胺酸氮芥(马法仑)作用较快,缓解期则以白消安及苯丁酸氮芥为长,疗效可持续半年左右。苯丁酸氮芥副作用较少,不易引起血小板减少,为其优点。烷化剂也有引起白血病的危险但较放射性核素为少。

  3、三尖杉酯碱国内报告应用本品2~4mg,加于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或间歇应用到血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降到正常为止。达到缓解时间平均为60天,中数缓解期超过18个月。

  三、α干扰素治疗

  干扰素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近年也已开始用于本病治疗。皮下注射治疗3个月后脾脏缩小,放血次数减少。缓解率可达80%。

  四、放射性核素治疗

  32P的β射线能抑制细胞核分裂,使细胞数降低。约6周后红细胞数开始下降,3~4个月接近正常,症状有所缓解,约75%~80%有效。如果3个月后病情未缓解,可再给药一次。缓解时间达2~3年。32P有可能使患者转化为白血病的危险,故近年已很少应用。

  五、对症治疗

  1、继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服别嘌呤醇、消炎痛治疗。

  2、瘙痒:口服赛庚啶、息斯敏或西米替丁。

  3、对伴有肢端或脑缺血表现者,可短期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