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皮肤 > 毛发上皮瘤

毛发上皮瘤简介

相关问答

  毛发上皮瘤又名囊性腺样上皮瘤、多发性良性囊性上皮瘤及多发性丘疹性毛发上皮瘤。此肿瘤系起源于毛发的良性肿瘤。多发型病例与遗传有关,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单发型者则未见家族史。习惯上,囊性腺样上皮瘤是指多发型的损害,而毛发上皮瘤则可指单发及多发性损害。普遍认为此种肿瘤起源于多能的基底细胞,并有向毛发分化的趋势。

 

【详情】

01毛发上皮瘤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此肿瘤系起源于毛发的良性肿瘤。一般认为本病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基底细胞,是向毛发结构分化的良性肿瘤。其分化程度较基底细胞上皮瘤高。多发型病例与遗传有关,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单发型者则未见家族史。单发病例也遗传无关。

 

02毛发上皮瘤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本病主要是造成皮肤局限性损伤,可使皮肤完整性遭到破坏,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03毛发上皮瘤有哪些典型症状

  毛发上皮瘤的临床特征包括:
  1.多发性毛发上皮瘤:呈显性遗传性良性肿瘤皮损。为多发性,表面光滑稍透明的坚实性丘疹或结节,单个皮损直径2~4mm,呈肉色或淡红色,其中央轻度凹陷,常成群但孤立存在。皮损好发生于颜面,特别是上唇附近,鼻旁沟和眼睑,其他部位如头,颈和躯干亦可发生。皮损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女性多见。

  2.单发性毛发上皮瘤:为非遗传性肿瘤。较多发性毛发上皮瘤少见,常发生于颜面,但也可以发生头部,颈部,躯干,上臂和大腿。皮损为表面光滑稍透明的坚实性肉色隆起结节,常小于2cm,多见于儿童或青年。有时可见巨大孤立性毛发上皮瘤,皮损直径可达数厘米,常发生于股部或肛周,多见于中老年。

04毛发上皮瘤应该如何预防

  毛发上皮瘤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无法针对病因直接预防本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间接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应尽早使用抗生素治疗

05毛发上皮瘤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毛发上皮瘤的化验检查:
  皮肤检查:多发型和单发型毛发上皮瘤病理结构相同,位于真皮的肿瘤由许多基底样细胞团索组成,在周边的基底样细胞排成栅栏状,中央排列为网状为筛状结构,团块外围有明显的纤维性间质包绕,肿瘤内含多个角囊肿,中心充满完全角化物质,囊肿周围可有钙沉积,染色深蓝,如角囊肿破裂,间质内可出现异物巨细胞反应。
  其组织病理特征为:多发性毛发上皮瘤皮损的界限鲜明,角囊肿为组织学上最特殊的特征,由完全角化的中心及其周围嗜碱性粒细胞组成,后者的形态与基底细胞上皮瘤中的细胞一样,角化骤然,完全不像鳞状细胞癌角化珠中逐渐和不完全角化,一个或数层具有嗜酸性胞浆和大而卵圆形的淡水疱状核的细胞,常见于嗜碱性粒细胞和角质囊肿之间,此瘤的第2个主要成分为瘤岛,由与基底样细胞瘤一样的嗜碱性粒细胞构成,常排列成花边样或腺样网状结构,偶或聚集成实性团块,这些瘤岛周围细胞排列成栅状,并由含有中等量成纤维细胞的间质细胞包绕,单发性毛发上皮瘤,只用于显示向毛发结构高度分化的损害,向毛发结构分化相当低的单发性损害,最好归类于角化性基底细胞癌,因此够条件诊断为单发性毛发上皮瘤的皮损,应既有很多角质囊肿,也有顿挫性毛乳头,并见仅在少数区域出现基底细胞癌。

06毛发上皮瘤病人的饮食宜忌

  毛发上皮瘤患者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此外,患者还需注意忌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患者的饮食保健还有:
  1、宜吃高蛋白食物;
  2、宜吃高维生素食物;
  3、宜吃高热量食物;
  4、注意饮食平衡。

07西医治疗毛发上皮瘤的常规方法

  单发者可以手术切除,较小损害可用电灼、冷冻或激光治疗。而多发者缺乏治疗方法,可试做皮肤磨削,但易发生疤痕。多发性损害治疗困难,轻度电灼或电干燥法,可产生较好的美容疗效。小的皮损有时可用冷冻疗法,亦可应用皮肤磨削术达到美容效果,但损害倾向逐渐复发。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