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精神病科 > 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

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简介

相关问答

  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是一组由严重的应激性生活事件或持续不愉快环境所致的精神疾患。其临床症状和病程经过与创伤性体验有密切关系。影响本病临床表现和病程的有关因素主要是:生活事件及处境;思想、观念及社会文化背景;个性特点、教育程度和生活信仰等。一般预后良好。其患病率因对本病概念和诊断标准不同,各国不甚一致。

【详情】

01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剧烈的精神创伤或生活事件,或持续的困难处境,皆可成为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这些应激源包括:严重的生活事件,如亲人突然亡故,尤其是配偶的死亡;自然灾害,如火灾、地震、山洪暴发等威胁生命安全和财产巨大损失的灾难;战争;人际关系的持续紧张或社会关系的意外变化,如长期的夫妻关系不和、同事关系紧张、亲人生离死别、难民移居异国等。

  上述各种应激源,刺激强度和持续时间无疑是发病的重要关键。但也有学者认为刺激强度不决定于外界事物本身,而决定于事物变化性质与引起个体内心冲突严重度之间的关系。因此,多年闹离婚的爱人死去,不会造成个体强烈的情感反应,不构成明显的精神刺激。只有失去个体最需要的东西,才有最强烈的反应。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到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及机体的健康状况,这就可以解释在同样的创伤条件下,并不是人人都出现精神障碍,而只是其中一部分个性胆怯、敏感的人患病。

02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慢性频繁的应激反应,使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神经性头痛、胃溃疡等慢性疾病,而过分剧烈的情感应激,如过喜、过悲则极易引起脑中风,心肌梗塞等“愁白头”、“笑死人”的情形。由于应激反应时还伴随着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显著地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力,故应激状态可增加对传染病的易感性。

03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有哪些典型症状

  有强烈一过性或持久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于起病数日或三个月以内;敏感紧张不稳定素质;临床症状直接反映或重演精神创伤情景的内容;在应激源清除适应能力改善或转换环境后,可迅速获得完全缓解。

04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应该如何预防

  1、重视精神健康必须从儿童时期的培养教育开始,鉴于儿童早期的性格发展每每决定着其后来的个性特征,因此,个体的精神卫生,首先应从儿童时期的培养教育做起儿童时期也是为身心健康打基础的一个重要时刻

  2、儿童时期的培养教育首先要注意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是儿童生活与活动的主要场所,儿童富于模仿性,易于接受周围人的熏陶故家庭生活的气氛,家庭成员的关系及其对儿童的教育方法,对儿童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家庭应与学校配合,要对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他们爱劳动、爱集体的品德与作风,养成诚实、坦白、坚强、勇敢和心情开朗的性格

  3、要早期发现和及时纠正一些神经精神障碍,发生在儿童时期的神经精神功能失调,时常由个别症状开始的如口吃、遗尿、抽动、神经性呕吐和睡眠障碍等儿童时期的行为障碍,往往表现为孤僻、迟钝、冲动性行为或多动症等这些情况,如经早期发现及时确诊、处理得当的话,有相当多的病例是可以获得及时矫正和治愈的

05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一、症状标准

  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下列1项:

  1、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

  2、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度意识模糊。

  二、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三、病程标准

  在受此外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月内缓解。

06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病人的饮食宜忌

  本病主要是由于急慢性应激因素刺激导致的发作情况,积极的祛除应激因素是避免发作的关键。同时药物治疗配合心理辅导可以加速恢复的进程。

  积极的避免家庭给予的补了因素刺激,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和谐的社会关系,有适量的锻炼身体。

  饮食上避免给予辣的、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抽烟喝酒,多吃一些富含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07西医治疗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的常规方法

  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的治疗应以改变或转换环境,与应激源脱离接触,支持性心理治疗,镇静和安眠药物治疗为主要内容。精神症状明显而突出者,常需给精神药物,以减轻或消除症状,并为心理治疗创造条件。

  心理治疗在治疗应激反应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减轻症状,提高疗效,而且还可以巩固疗效,促进康复和防止复发。对急性应激反应的病人,常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治疗时情感的释放或疏泄,可减轻病人的症状和痛苦。治疗者应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病人作合适的解释与保证,使之恢复信心。对慢性的或适应障碍的病人,他们的社会心理因素较为复杂,既有致病因素的作用,又有本身的心理防御或心理对应方面的问题,还有长期疾病所致的继发的心理改变及新的其他心理社会因素,有的放矢地给予相应帮助。有明显焦虑、紧张、担忧、害怕、失眠、胸闷、气急等精神性和躯体性焦虑的病人,一般用苯二氮卓类药如地西泮、阿普唑仑等。用药的时间不宜太长,以防止产生依赖性。抑郁症状突出者,可选用三环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和氯丙咪嗪等,兼其抗焦虑作用,对伴有焦虑或易激惹症状的抑郁病人尤为适用。对急性起病、兴奋激越或慢性起病伴幻觉妄想者可用氯丙嗪、奋乃静、泰尔登治疗。症状消除后即可减量,不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有木僵症状及有严重消极自杀的病人,可给予电抽搐治疗,以促使症状缓解。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