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头部 > 腺样囊性癌

腺样囊性癌简介

相关问答

  腺样囊性癌又称圆柱瘤或圆柱瘤型腺癌,是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也是恶性度最高的,在泪腺上皮性肿瘤发生率中仅次于多形性腺瘤而居第2位。因其隐匿性高,侵袭性强,发现时即已较晚,同时又因与口、鼻、眼及颅底毗邻,可引起周围多器官病损,易沿神经侵袭,预后常常不好。现代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现已发现综合治疗有良好前景。

【详情】

01腺样囊性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明确。多数人认为肿瘤来自涎腺导管,也可能来自口腔粘膜的基底细胞。

  二、发病机制

  肿瘤的发生源于机体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生物学行为发生改变,形成自主生长的新生物。与致瘤因素导致的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关。

 

02腺样囊性癌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腺样囊性癌的并发症:腺样囊性癌生长虽慢,但无包膜,且侵袭性很强,浸润范围往往超出手术时肉眼看到的肿瘤范围,因之术后易复发。肿瘤的淋巴转移少见,多为血行转移至肺、骨等处。发生于腮腺的,有1/3出现面瘫。眼眶骨质破坏,向后侵犯可导致眶尖综合征。

03腺样囊性癌有哪些典型症状

  腺样囊性癌占涎腺肿瘤的5%~10%,在涎腺恶性肿瘤中占24%,好发于涎腺,以发生在腭腺者常见,大涎腺虽然较少,但为颌下腺和舌下腺好发的肿瘤,在腮腺肿瘤中仅占2%~3%,Eeroth报告2513例涎腺肿瘤,其中腺样囊性癌119例,发生于腮腺者49例,占腮腺肿瘤的2%;颌下腺26例,占颌下腺肿瘤的16%;腭部小涎腺44例,占腭部涎腺肿瘤的24%,国内程珺报告225例中,162例发生于小涎腺,其中腭部87例,占38.7%,63例发生于大涎腺,男女发病率无大差异,或女性稍多,最多见的年龄是40~60岁。

  肿瘤早期以无痛性肿块为多,肿瘤一般不大,多在1~3cm,但有的体积也较大,肿块的形状和特点可类似混合瘤,圆形或结节状,光滑,多数肿块边界不十分清楚,活动度差,有的较固定且与周围组织有粘连,肿瘤常沿神经扩散,发生在腮腺的腺样囊性癌出现面神经麻痹的机会较多,并可沿面神经扩展而累及乳突和颞骨;颌下腺或舌下腺的腺样囊性癌,可沿舌神经或舌下神经扩展至距原发肿瘤较远的部位,并造成患侧舌知觉和运动障碍;发生在腭部的腺样囊性癌,可沿上颌神经向颅内扩展,破坏颅底骨质和引起剧烈疼痛,肿瘤也常侵犯邻近骨组织,如发生于颌下腺和舌下腺者常累及下颌骨;发生在腭部都常累及腭骨等,发生于小涎腺样囊性癌累及粘膜时,除触及质地硬,表面呈小结节状的肿块外,常可见明显的,呈网状扩张的毛细血管,患者除晚期出现并发症使病情恶化外,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临床表现为发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颞上眶缘硬实固定肿块,不规则生长,眼球向前下方突出及运动障碍,疾病早期即可有严重眶周及结膜水肿,由于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沿血管,神经和其他组织蔓延,早期侵犯神经及邻近骨膜,骨壁,破坏骨质,故常有眼和头部疼痛,局限压痛,疼痛常位于眉弓及额颞区,疼痛是腺样囊性癌的主要症状,疼痛性质为间断或持续性,有的疼痛较轻微,有的可剧烈,,与其他泪腺肿瘤不同的是疼痛的发生率很高可达79%,自发痛和触痛均存在,肿块长到一定程度时影响眼球运动及视功能,晚期病变侵及眶上部引起上睑下垂,部分患者临床表现类似良性肿瘤,仅在影像检查中发现有恶性肿瘤的征象,但多数患者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很容易考虑恶性肿瘤的可能,还有少见肿瘤复发后蔓延至皮下和眶内,有良性泪腺肿瘤手术史如复发,合并疼痛可考虑肿瘤恶性变,部分患者临床表现并无特殊性,和一般泪腺良性肿瘤类似,即病史较长,无痛。

04腺样囊性癌应该如何预防

  1、预防

  生活方式的规律及时刻注意涎腺病变的早期症状很重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及生存率

  2、复发和预后

  ACC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肿瘤,通过粘膜下和纤维组织向肿瘤周围逐渐而广泛地播散,同时它又沿神经逐渐扩展,因此,局部复发率较高,尤其是外科切缘阳性者,但该肿瘤生长缓慢,患者可与瘤长时间共存此类肿瘤术后1/2~1年内定期随访,防止肿瘤复发后范围较大或侵及颅内,丧失进一步治疗的机会

 

05腺样囊性癌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组织病理学改变:巨检为无完整包膜,切面灰白或伴出血,小囊性改变,光镜下,柱状基底样细胞构成5种组织学图像:①筛状(瑞士饼样),瘤细胞单层或双层排列呈腺样或筛网状,腔内含嗜碱性黏液,有纤维间隔形成小叶;②管状,衬以多层上皮细胞的管样结构;③实体型,又称基底样型,瘤细胞排列紧密,呈片状或实体状,其间有纤维组织间隔;④粉刺型,多层瘤细胞环绕,中央有坏死灶;⑤硬化型,在致密玻璃样变的间质中有被压的细胞条索,同一肿瘤常存在不同图像,本瘤常侵犯神经及血管,由于组织学中大多数病变含基底样细胞巢,周围常有硬化的基底膜样物质环绕,形同圆柱状,故往昔称为圆柱瘤或圆柱瘤型腺癌。

  1、X线检查:涎腺造影X线片早期无特殊发现,晚期可见泪腺凹扩大及溶骨性骨破坏。

  2、超声检查:B超显示泪腺区占位病变,形状为扁平形或梭形(肿物形状对诊断泪腺恶性肿瘤非常重要),边界清楚,内回声不均,声衰减中等,肿瘤后界不规则,A超显示病变内反射高低不规则,衰减明显,Doppler扫描可显示肿瘤内供血丰富。

  3、CT扫描:腺样囊性癌的CT所见有较特殊的征象,多表现为眶外上方高密度占位病变,形状为扁平形,梭形或不规则形(有时类似外直肌增厚),病变沿眶外壁向眶尖生长,具有明显的增强现象,早期可无骨破坏,此种增长方式比较独特,约占病例的80%以上,部分病变经眶上裂蔓延至颅内,晚期病变浸润骨质引起骨破坏,有学者认为,早期骨破坏较少见是因为此癌常发生于年轻人,年轻患者的眶骨比起成年人来更易引起局部扩张而非骨破坏,少部分病例肿瘤内可有钙化,这也是泪腺恶性肿瘤的特征。

  有人曾分析了16例泪腺上皮性肿瘤的CT及X线,认为:约有73%的泪腺恶性肿瘤可用CT+X线进行正确诊断,其指征为:①邻近骨破坏,骨侵蚀;②肿瘤内钙化;③CT示肿瘤面积较大,蔓延至泪腺外或达眶尖,而且病变愈广泛愈可能是恶性,病变不规则并向眶尖蔓延也可能是恶性肿瘤。

  4、MRI:肿瘤在T1WI上呈中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中高信号,增强明显,肿瘤在MRI上范围较广泛,侵及骨质及周围结构如颞窝,颅内等,肿瘤的出血坏死腔在TlWI上呈中高异质信号,由于骨质在MRI上无信号,尤其在T1WI上,如果肿瘤是中信号,骨质低信号时显示欠佳,而T2WI上一般肿瘤信号偏高,此时仍呈低信号的骨破坏MRI可较好显示。

06腺样囊性癌病人的饮食宜忌

  腺样囊性癌患者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此外,患者还需注意忌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

07西医治疗腺样囊性癌的常规方法

  一、治疗

  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治疗腺样囊性癌的主要手段。局部大块切除是根治腺样囊性癌的主要原则。即在功能影响不大的情况,尽可能切除肿瘤周围组织,甚至牺牲一些肉眼看来是正常的器官,对于邻近肿瘤的神经应尽量做追踪性切除。术中应配合冰冻切片检查周界是否正常。原则上腺样囊性癌做腮腺全切,考虑到腺样囊性癌具有较高的神经侵犯性,对面神经的保留不宜过分考虑;颌下腺者至少应行颌下三角清扫术;发生在腭部者应考虑做上颌骨次全或全切除术,如已侵犯腭大孔,应连同翼板在内将翼腭管一并切除,必要时可行颅底切除。

  腺样囊性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在10%左右,但直接侵犯远较瘤栓转移为多。Allen及Bosch通过对腺样囊性癌的区域淋巴转移的研究,认为所谓淋巴结转移都是肿瘤直接长入淋巴结,其周围软组织都有瘤细胞浸润,未见瘤栓转移的病例。因此腺样囊性癌患者不必做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

  复发性或晚期肿瘤除做广泛切除外,术的可配合放射治疗。有些解剖部位手术不能彻底时,也需术后配合放射治疗。手术配合放射治疗有可能减低复发率。对于一些失去手术机会的病例,也可以采用放射治疗控制发展。以往认为涎腺恶性肿瘤对放射线呈抗拒性,近来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腺样囊性癌对放射是敏感的,但单纯放疗不能完全治愈。

  晚期患者或术后复发患者也可配合化疗,以减少复发。化疗主要用于配合手术治疗或姑息治疗。据skibba及Bueld报告,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5-Fu、阿霉素、丝裂霉素联合化疗,有的可使转移灶完全消失。单一用药以顺氯胺铂最好,有效率37.05%。

  病变部位、肿瘤大小以及外科手术是否切除彻底与预后直接相关。腺样囊性癌局部易复发,多次复发常远处转移。死亡主要原因是局部破坏或远处转移。肿瘤发展慢,即使复发亦可带瘤生存多年。不少学者认为,判断腺样囊性癌预后应以10年为限。据spiro报告242例大、小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5、10、15及20年生存率分别为63%、39%、26%及21%。国内马大权报告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64.4%、36.7%、14.3%。发病部位不同其预后也不一样。发生在腮腺者预后较好,小涎腺次之,颌下腺、鼻腔、副鼻窦者最差。spiro报告的242例患者的10年治愈率,腮腺为29%,口腔小涎腺23%,颌下腺10%,而鼻腔及副鼻窦仅为7%。

  既往泪腺腺样囊性癌的手术复发率接近100%,近年来由于放射治疗仪器的发展和手术方法的改进,此类肿瘤复发率明显降低,5年治愈率明显提高,但这仍是眼眶肿瘤中较难治疗的疾病之一。手术入路采取前路开眶,如果肿瘤侵及眶尖部宜外侧开眶全切肿瘤。腺样囊性癌虽为恶性肿瘤,早期骨破坏较少,且肿瘤多有不完整的包膜,切除也不困难。但术后的放射治疗非常重要,可能是术后防止肿瘤复发的主要手段。局部切除加上放射治疗肿瘤仍复发者宜行眶内容切除。

  由于病变高度恶性,易向周围骨质、神经及软组织浸润生长,倾向是局部容易复发,手术不易彻底,复发率高。故临床检查疑为腺样囊性癌者,应尽快先经眼睑切口切取肿物活检,一经病理确诊,立即作眶内容摘除术,包括眼睑、眼球、眶内软组织、眶骨膜及被侵犯的骨质一并切除。术中应特别注意泪腺窝、眶尖部,眶上切迹等处没有癌组织残留。术后需要配合外放射治疗,总剂量为50~60Gy。未分化癌对放疗较敏感,对清除残留肿瘤和预防复发有所帮助。

  Sidry认为配合应用光子或中子照射治疗直径

  二、预后

  由于肿瘤恶性程度高,易向鼻旁窦、颅内扩展或远器官转移,例如转移至肺、肝等脏器,远期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良。其复发率和病死率也较高。宋国祥等报道肿瘤复发率为77.4%,陈耀真等报告病死率为44.4%。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