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厉害,饭很难到嘴里!动作笨拙,穿衣慢!这些会不会让您心情烦躁?
慌张步态、走路不稳!是不是时刻担心会摔倒?
睡眠不好,尿频、尿急!有没有让您精神差?
帕金森病到底还会怎样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命健康?
帕金森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活能力的下降和生活质量的降低,这些与帕金森引起的症状是分不开的。
帕金森的首发症状多为静止性震颤,震颤多由一侧上肢发展到双侧上下肢均受累,此时严重的震颤将导致患者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如吃饭时端不住碗、饭容易撒且很难送到嘴里,穿衣服时扣扣子困难等情况,随着病情的进展肌肉的强直、动作缓慢越来越严重将会导致各项生活能力下降,如起床困难、翻身困难,患者生活自理都困难,更谈不上工作了。而步态不稳和平衡障碍,可使患者容易摔倒、受伤。
除此治疗外部分患者早期可出现嗅觉减退、睡眠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此时可能导致患者精神差、情绪烦躁、尿频、尿急、便秘等情况,而中晚期患者可能出现疼痛症状,更导致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多数患者尤其是较年轻起病的患者,不能接受自己的疾病,将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丧失生活的信心,而帕金森病本身也可导致幻觉等精神障碍。
对于晚期的帕金森病患者,严重的认知障碍、痴呆导致他们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而全身僵硬、行动困难也将导致他们不能起床,此时肺炎、褥疮等各种并发症将威胁他们的生命。
虽然帕金森无法治愈,但是及时发现和正规的治疗可以改善症状以提高生活质量,所以一旦出现帕金森症状,及时就医非常重要。
老人独自行走帕金森病虽然无法治愈,但我们要通过治疗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那么哪些迹象可以告诉我们暂时改善和控制了呢?让这篇文章告诉你!虽然帕金森病还没有完全能够治愈的方法,但对于患者的治疗尤其是初期的患者,往往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症状,同时必要时配合手术、康复、心理等治疗也是可以暂时控制患者病情的。在帕金森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现象来帮助医生、患者及家属评估患者病情暂时得到控制甚至有所好转。1、运动症状改善:无论对于医生还是患者和家属,症状的改善是最直观的,通过治疗患者的震颤减轻了,穿衣、系扣等精细动作不再那么缓慢了,肌肉不再像之前那么僵硬了,自己能够保持平衡不容易摔倒了,生活能力和质量提高了,这些都是可以一目了然的病情控制及好转的迹象。2、并发症症状减轻:帕金森患者可能出现感觉障碍如肢体麻木、疼痛,也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便秘、尿频、尿急等,同时也会出现失眠、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等心理及精神的问题,在治疗过程中这些症状的加重预示着病情的进展,同样经过治疗这些症状减轻也同样证明治疗有效,患者病情有所好转。3、相关检查表现:对于帕金森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我们会通过一些相关检查来辅助,同样对于病情是否控制甚至有好转我们也可以通过复查这些检查来帮助评估,如头颅CT或MRI(磁共振成像)脑萎缩没有进一步加重甚至有所减轻、心脏碘苄胍MIGB摄取量没有再减少、分子影像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或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提示多巴胺转运体功能有所提升或多巴胺递质合成较之前增多,这些都提示病情稳定及好转。除此之外,长期用药也需要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根据其表现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4、相关量表的评分变化:对于帕金森患者的病情评估临床医生也会通过一些量表来进行评分,如UPDRS量表、改良的Webster症状评分、England生活量表、智力状态量表(MMSE)、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睡眠量表(PSQI)等,这些量表分数的改善也对于病情的好转有提示作用。
陪伴老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时该有多焦虑;患者的病越来越严重时该有多么灰心丧气;患者出现尿频、尿急时该有多么尴尬;患者随时可能摔倒时该有多么恐惧;无法感同身受,但可以设身处地!对于帕金森患者的心理疏导亦很重要。帕金森病是可以影响到多系统功能的神经变性病,初期的运动症状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的震颤、走路的拖沓、精细动作的缓慢,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健康的患者突然出现了这些生活能力下降的表现,尤其对于较年轻的患者来说将会带来怎样的心理压力,而对于帕金森的治疗,只能通过药物来暂时缓解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药物的作用也会减退,此时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将受到影响,这些将给患者带来的精神负担可想而知,所以许多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烦躁、自卑等等不良心理状态,此时心理疏导就突显出了它的重要性。那么在对帕金森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时一般都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呢?1、鼓励其表达,认真倾听,给予鼓励:鼓励患者多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去诉说,同时认真倾听,给予积极的鼓励,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心。2、帮助其一起了解疾病,正视疾病:家属可以和患者一起来正视疾病,虽然无法治愈,但是可以通过药物、手术等方法来改善病情,而且医学一直在进步,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提高生活的质量,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帕金森将被攻克。3、给予其足够的安全感,让其重燃生活信心:对于帕金森患者来说很容易觉得自己拖累了家人,从而没有安全感,此时家人应该给予其关心、陪伴,让他感受到家人的爱,同时也可以多陪患者出门与人交流、进行适宜的活动、帮助他一起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对于其缓解心理压力,对生活重拾信心都是有帮助的。4、必要时寻求医生帮助:不同患者本身性格、家庭环境就有差异,家属在帮助患者乐观、积极,帮助其树立与疾病抗争的信心的同时,如果患者的心理问题依然严重,则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而且,帕金森病本身也可以导致患者产生心理障碍及精神症状,所以可以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正确良好的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打开心扉,重燃对于生活的信心,这些对于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改善病情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对于帕金森患者的心理治疗,可以通过专业的医生,同时家属的关心、鼓励与支持则更为重要,当然帕金森患者也需要主动去融入社会,多多参与一些文娱活动,这样有助于转移注意力,减少心理负担。
老人CT检查哪些症状预示帕金森病出现进展?又有哪些症状提示帕金森病已经进入了后期?作为帕金森病的患者家属要做到心中有谱儿~这篇文章带您了解!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并没有阻止其进展的方法,更谈不上治愈,对于帕金森患者早期进展相对较快,但晚期虽然进展相对慢,晚期患者多已经出现严重的症状,生活质量严重降低,甚至对于生命也造成很大威胁。那么,帕金森病各期的区别在哪里?又有哪些症状提示病情在进展或已经处于疾病的后期了呢?在临床上我们通常采用Hoehn-Yahr分级法来对患者进行分期,通常分期在1-2.5期的患者属于早期,他们的主要症状为单侧肢体受累,伴或不伴有平衡障碍或双侧轻微受累,不伴有平衡障碍,而分期在3-5期的患者属于疾病的中晚期,他们轻者双侧肢体受累伴有平衡的障碍,但仍可独立生活,重者则失去了生活能力,连独走和站立都受到影响,只能卧床或坐轮椅。由此可见,对于帕金森病的患者来说,平衡障碍的出现、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是其疾病进展的表现。而除了运动症状的进展表现外,在非运动症状方面,嗅觉的减退和睡眠障碍往往可见于早期的患者,而疾病进入中晚期后,患者则会伴有肢体的疼痛、麻木以及认知减退和精神症状,比如痴呆、幻觉等。在辅助检查方面,随着病情的进展中晚期的帕金森患者在以11C-CFT、123I-β-CIT等作为示踪迹来进行多巴胺转运体多巴胺显像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等检查时,可以看到这一转运体明显的减少。而近年来Braak提出的帕金森病发展的6个病理阶段从延髓、前嗅核逐渐累及脑桥→中脑→前皮质,基础这一理论的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的病理改变对于病程的判断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医生看CT片子帕金森病要做嗅觉检测;心脏间碘苄胍也可以帮助诊断;这篇文章带您了解帕金森病诊断过程中的迂回战术有些时候在对可疑的帕金森患者进行诊断时,我们会对针对其帕金森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进行嗅棒检查,也有时会行心脏间碘苄胍(MIBG)闪烁照相术来了解心脏交感神经元的功能,但往往这些检查可能不被患者及家属所理解,有时他们会说“我们是脑子里的病,为什么要给我们查鼻子、查心脏啊?”。今天在我们就来聊聊这两个检查在帕金森诊断中的意义。1、嗅棒测试:嗅棒测试是通过让受试者嗅闻不同气味的气味样品,从而来评估受试者嗅觉是否有减退的迹象,之所以会在帕金森患者的诊断过程中行这个检查,是因为嗅觉减退是帕金森患者早期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所以对于可疑的帕金森患者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检查来明确其嗅觉是否有减退的情况,如果患者有典型的运动症状,同时合并嗅觉减退,对于针对是有帮助的。同时这一检查经常和经颅超声一起作为早期帕金森患者的筛查工具。2、心脏间碘苄胍(MIBG)闪烁照相术:间位碘苄胍是一种抗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剂,摄取胺的底物,将其注射入体内后,通过γ闪烁照相显像,这一检查也属于帕金森病的“迂回”检查项目,帕金森病归根结底属于神经变性病,所以它不只发生于脑内,研究提示早期的帕金森患者的总MIBG摄取量是减少的,而通过心脏间碘苄胍(MIBG)闪烁照相术可以显示心脏神经元的功能,从而发现这一现象,对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具有支持作用。通过这篇文章,您是否对这两项检查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帕金森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每一项检查都有它的意义和价值,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这样对于尽早确诊、尽早治疗非常重要。
帕金森老人静止性震颤手抖的厉害拿不住碗?穿衣、走路越来越慢?这些都只是因为年龄大了的缘故吗?那隔壁的王阿姨(化名)比您年龄还大怎么没有这些症状呢?要警惕您可能被帕金森给盯上了这帕金森到底是什么病啊?这篇文章带您了解一下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常见的症状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或平衡障碍等,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嗅觉减退、睡眠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尿频、尿急等非运动症状。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700/100000,男性稍多于女性,发病了随年龄增长而随之增加。可能出现帕金森症状的疾病,除了原发性的帕金森病外,还有如感染、中毒、某些药物、血管性疾病等原因导致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遗传变性性帕金森综合征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路易小体病、亨廷顿病等,以及多系统变性导致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如进行性核上性麻痹、阿尔茨海默病等。所以对于出现帕金森典型症状的患者来说,也需要注意鉴别其导致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发疾病,其实不同病因其症状也各自有其自身特点,同时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1、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其往往可以有明确的病因可寻,如感染、药物、中毒、脑动脉硬化等,而老年人多需要与基底节区多发脑梗死导致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相鉴别,这类疾病的老人多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卒中的病史,同时步态异常较常见,而震颤少见,查体常可发现病理征,治疗上也需针对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治疗。对于继发性帕金森首先还是要治疗原发的疾病,如避免继续使用相关药物,对于脑动脉硬化可以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等药物进行预防再发的梗塞,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介手段来改善血管条件。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规律用药控制好血压、血糖。2、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伴发帕金森综合征:这些神经系统疾病所伴发的帕金森综合征常以强直和少动为主,震颤少见,而多双侧同时起病,除此之外它们还有其各自的特点,不自主运动、垂直性眼球凝视障碍(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早发的痴呆、视幻觉(路易体痴呆)等,同时对于左旋多巴的治疗是不敏感的。针对这些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需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和诊断标准来进行诊断及治疗,如进行性核上性麻痹,需要满足其5项标准中的两项才能诊断,但治疗并无特效疗法,一般可使用左旋多巴或安坦改善症状;而路易体痴呆则主要是通过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等进行对症治疗。3、其他疾病:帕金森病的早期多以震颤为首发症状,所以还需要注意排除原发性震颤,抑郁症等可能,一般情况下原发性震颤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震颤常是其唯一表现,饮酒或服用普萘洛尔后震颤可显著减轻。对于抑郁症相关的震颤表现,需要在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下进行诊断,必要时可以口服相关药物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所以,当出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强直少动等帕金森症状的典型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尽快明确诊断,正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