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症状预示帕金森病出现进展?
又有哪些症状提示帕金森病已经进入了后期?
作为帕金森病的患者家属要做到心中有谱儿~这篇文章带您了解!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并没有阻止其进展的方法,更谈不上治愈,对于帕金森患者早期进展相对较快,但晚期虽然进展相对慢,晚期患者多已经出现严重的症状,生活质量严重降低,甚至对于生命也造成很大威胁。那么,帕金森病各期的区别在哪里?又有哪些症状提示病情在进展或已经处于疾病的后期了呢?
在临床上我们通常采用Hoehn-Yahr分级法来对患者进行分期,通常分期在1-2.5期的患者属于早期,他们的主要症状为单侧肢体受累,伴或不伴有平衡障碍或双侧轻微受累,不伴有平衡障碍,而分期在3-5期的患者属于疾病的中晚期,他们轻者双侧肢体受累伴有平衡的障碍,但仍可独立生活,重者则失去了生活能力,连独走和站立都受到影响,只能卧床或坐轮椅。
由此可见,对于帕金森病的患者来说,平衡障碍的出现、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是其疾病进展的表现。而除了运动症状的进展表现外,在非运动症状方面,嗅觉的减退和睡眠障碍往往可见于早期的患者,而疾病进入中晚期后,患者则会伴有肢体的疼痛、麻木以及认知减退和精神症状,比如痴呆、幻觉等。
在辅助检查方面,随着病情的进展中晚期的帕金森患者在以11C-CFT、123I-β-CIT等作为示踪迹来进行多巴胺转运体多巴胺显像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等检查时,可以看到这一转运体明显的减少。而近年来Braak提出的帕金森病发展的6个病理阶段从延髓、前嗅核逐渐累及脑桥→中脑→前皮质,基础这一理论的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的病理改变对于病程的判断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营养餐对于帕金森患者来说一日三餐有什么讲究呢?正确的饮食不仅可以给患者提供一般的营养支持,也有助于预防帕金森可能导致的消化系统并发症来,看看这篇文章怎么说吧!帕金森病不只是引起运动症状,它还可以影响消化系统,导致患者出现胃腹胀气、恶心、便秘等不适,在其治疗过程中不但应该正规的规律药物治疗,在生活中也可以通过饮食来预防和改善这些症状,同时正确的饮食也有助于提高帕金森患者的身体素质及免疫力,对于抵抗感染等并发症也有辅助作用。那么,帕金森患者的一日三餐需要注意些什么呢?1、高纤维素饮食:帕金森患者由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胃肠平滑肌的紧张、运动不协调,容易出现肠蠕动减慢而诱发便秘,多以帕金森患者应多进食高纤维素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等,这些对于预防和改善便秘都是有比较好的效果的。2、关于饮水:多饮水不仅有助于改善便秘,同时帕金森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及多汗的症状,此时也需要多饮水来改善体位性低血压同时也补充排汗过多引起的水分丢失。有些帕金森患者会出现膀胱炎、尿道炎,这时多饮水、勤排尿也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是需要注意对于只是有尿频、尿急症状的患者,在晚餐后需要限制饮水量,以免频繁起夜影响睡眠。3、关于盐的摄入:如果合并有体位性低血压的帕金森患者可以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量,但是帕金森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所以有一部分同时合并高血压,此时就需要综合考量,过多盐分的摄入不利于血压的控制。4、易消化,少刺激饮食:帕金森患者本身易合并胃肠功能不良,所以饮食在均衡的前提下,应尽量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而加重胃肠负担,使不适症状加重。对于出现腹胀的患者,注意减少产气的食物如黑豆、黄豆等的摄入,以免加重胀气。5、均衡饮食:帕金森患者的饮食可以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活动量等按照足够的热量来安排,出高膳食纤维外,也要有适量的糖、蛋白质等,但对于应用多巴胺治疗的患者,应注意避免摄入过多的蛋白质。而对于脂肪的摄入也最好注意控制,尤其是合并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的患者,更应注意减少脂肪的摄入,尤其是动物脂肪。6、特殊饮食建议:对于存在咀嚼能力、消化功能障碍的患者,应以易消化和易咀嚼类半流质为主,而如果咀嚼能力严重受影响,为保证营养的摄入可视情况来选择胃管或胃造瘘来帮助进食。有些研究表明,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具有神经保护、抗氧化、抗炎作用,有可能减缓患者的病理损伤。简单总结,帕金森患者的饮食应均衡营养,保证每日的能量供应,同时适当多进食高纤维的食物,除此之外,就是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有无其他合并的疾病来综合考量了。
消化不良帕金森的病人为什么会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应该怎样预防和治疗呢?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变性病,所以它并不只是影响运动系统,还会影响呼吸、消化、泌尿、精神等多个系统,这篇文章我们主要来说说帕金森病对患者消化系统的影响。帕金森病所导致的消化系统不适症状的发生概率大概在50%-67%,其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不但与其导致震颤和肌肉僵硬有关,更主要是通过其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因为帕金森患者会出现震颤和肌肉僵硬的症状,而这些导致患者出现下颌抖动、咀嚼肌僵硬及咽部协调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吞咽困难、咀嚼缓慢,从而可能出现呛咳、噎塞的症状。而帕金病导致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以导致胃肠平滑肌肉僵硬、运动缓慢,同时相互间的协调出现障碍。而将胃的蠕动和消化功能障碍,将出现食物不能及时被消化和排空,过多的食物堆积在胃里,将会引起饱胀、恶心甚至呕吐的症状;而小肠和结肠功能不良,导致重吸收障碍及蠕动功能下降,也将导致胀气、便秘等症状的出现。对于帕金森引发的消化系统症状,首先患者需要注意在咀嚼食物是不要着急,尽量嚼烂、嚼碎,如果真的吞咽困难很严重,那么可以再医生进行评估后选择是否留置胃管或行胃造瘘手术来帮助进食。其次,对于帕金森病的患者来说,注意多饮水同时饮食中多摄入高纤维素的食物对于预防便秘是非常有效果的。除此之外,也注意在情况允许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胃肠功能障碍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最后,对于消化道症状严重的患者,通过生活习惯的注意不能改善的,可以在医生的帮助下选择一些增强胃肠动力、改善腹胀、恶心等不适症状及治疗便秘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老人病情评估“医生我们这个病人严重不严重啊?”“他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啊?”“你为什么给他制定这个方案啊?这对他有什么好处吗?”这些是不是帕金森患者和家属非常想要了解的内容呢?这篇文章就来告诉你,医生是怎么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的,而患者和家属又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进行自测?在临床工作当中,虽然多数时候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来初步明确帕金森的诊断,但对于帕金森患者病情的评估和针对日后的康复训练制定方案,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而了解其目前主要的症状是什么,从而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和康复,而就有这么一个表,它可以很直观的告诉我们每一位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可以通过分数来体现病情的严重程度,这个表就是UPDRS量表。UPDRS量表又称为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它从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检查、治疗的合并症等几个方面来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每一项的计分从0-4分为数目不等的多个等级,分值越高,患者的症状越重,而通过各项的分值,医生也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具体哪项得分较高,从而有针对性的选择治疗和康复的方案。除了这个量表意外,帕金森病的量表还有很多种,如对于症状进行评估和分期的Hoehn-Yahr分级量表、改良的Webster症状评分,对于日常生活进行评估的England生活量表,以及针对非运动症状的智力状态量表(MMSE)、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睡眠量表(PSQI)等。虽然这些量表很全面且具有针对性,但是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就有些复杂了,对于自测来说不太适合。其实帕金森的起病多数还是从运动症状开始,所以对于帕金森的自测我们还是需要注意有无可疑的症状,如静止性的震颤、走路拖沓、穿衣缓慢、系扣等动作笨拙等,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就诊,在医生的帮助下及早明确是否为帕金森病。目前的网络非常发达,也有一些简单的帕金森自测表或风险预测表,这些表一般比较简单,题目比较少,可以先进行自测,如果分数较高提示有帕金森病的风险,还是要及时就医。如用手拿东西有没有颤抖尤其是越靠近东西抖的越厉害,写字的时候有没有越写越小、越写越丑,系鞋带、解鞋带有没有变慢无法快速系好的情况等。
手术治疗帕金森病还可以做手术?当然是那哪种情况可以手术?手术方法有哪些啊?手术都能帮助患者改善什么呢?手术后需要注意什么呀?别急,来看看这篇文章!帕金森的治疗虽然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随着病程的延长药物的治疗效果会明显减退,同时如果伴有异动症的患者则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有神经核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1、手术适应症:药物治疗明显减退,及伴有异动症的患者。异动症又称为运动障碍,常表现为不自主的舞蹈样、肌张力障碍样动作,可累及头面部、四肢及躯干。2、手术禁忌症:继发性的帕金森叠综合征患者。3、手术靶点:苍白球外侧部、丘脑腹中间核和丘脑底核。4、两种手术方法比较: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是向大脑深部核团植入电极,传送高频电刺激来控制帕金森症状,而相较于神经核毁损术的创伤更小、更安全、可调控性也更高,而且DBS可行双侧治疗,而神经核毁损术只针对单侧患者,且只能做一次手术,所以在临床上DBS是优先选择,由于DBS费用相对更高,所以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条件来综合考虑。5、注意事项:(1)手术治疗只是改善症状,而不能根治疾病,术后仍需口服药物治疗,但可减少药物用量;(2)手术方法主要针对于震颤和肌强直的患者,对于步态异常等症状无明显效果,所以患者及家属不要盲目选择手术治疗;(3)手术后仍有复发几率,所以在医生建议下,综合考虑,谨慎选择;(4)术后患者及家属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语言等功能;(5)术后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及感染,也要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等治疗。(6)术后遵医嘱规律复查及服药。(7)不同术式术后恢复不尽相同,对于神经核毁损术来说,因为手术创伤较大,所以术后患者需注意伤口的清洁、干燥,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感染、渗出等情况,必要时应用抗炎药物;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一般术后2周可正常活动,但需要注意避免在高压线圈、高压变压器周围活动,同时需注意避免反复触摸刺激系统部件,以免损坏。
护士帮助老人推轮椅医学一直在进步,对于帕金森的诊断方法也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目前,在帕金森的诊断技术上有哪些前沿的方法在不断被尝试呢?对于帕金森病的诊断我们目前主要通过患者的症状、病史而依照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来进行临床诊断,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通过心脏碘苄胍、嗅棒、头颅CT和MRI等进行辅助诊断,同时分子影像PET或SPECT检查是我们目前用于帕金森诊断的主要方法。近年来也有一些新的诊断方法的不断涌现。1、尿液蛋白质组学:以往我们通过脑脊液的检查来检查帕金森患者的脑脊液中是否存在α-突出核蛋白及DJ-I蛋白等,而由于脑脊液检查属于有创检查,许多患者不能接受,近年来对于尿液的蛋白质组学检查,有望替代脑脊液检查,不但有助于帕金森患者的诊断,同时对于治疗效果的评估也有一定的意义。2、基因检测:近年来又有许多与帕金森相关的基因被发现,所以对于帕金森患者,尤其是具有家族史的患者,可以进行基因检测,查看有无帕金森发病相关的基因,不仅有助于诊断,同时对于未来的基因治疗及减少家族性帕金森患者家族中帕金森的发病率都有重要意义。3、影像:目前对于分子影像技术临床应用已经非常广泛,这个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新型示踪剂的出现及精准序列扫描(如ZOOMit)等对于帕金森病的诊断都有了新的帮助。4、生物标记物的检查:对于帕金森的发病机制基本是明确的,患者身体各部位的α-突触核蛋白会出现异常积聚的情况,所以针对这一有意义的生物标记物的检查技术也在不断跟新,如血液、骨骼甚至皮肤中的α-突触核蛋白检测技术也都相继出现。目前大陆地区对于在影响诊断方面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相关基因库也在不断完善,近期对于尿蛋白组学及皮肤生物标记的相关检查也慢慢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相信经过不断的研究,对于帕金森的诊断技术必将会呈现大跨步的向前进展,对于致力于帕金森病诊断和治疗研究的专家们我们也对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