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精神 >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简介

相关问答

  人格(personality)或称个性(character),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待人处事的习惯方式,是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障碍(personalitydisorder)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尽管在人格障碍的治疗上已取得一些进步,找到有效改变的方法。但对人格障碍的处理很大程度仍然是根据人格障碍者的不同特点,帮助其寻求减少冲突的生活道路。

【详情】

01人格障碍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迄今为止,有关人格障碍患病原因的资料较少,关于本病的病因,一般认为可能与下面几个方面有关:

  1、生物学因素

  人格障碍患者亲属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双亲中脑电图异常率较高。多项研究均得出类似的结论。有人统计1929~1977年间12篇双生子犯罪问题的研究,在共339例同卵双生子中,共犯罪率为55%;426例双卵双生子共犯罪率为17%。提示生物遗传因素在罪犯(其中一部分系人格障碍患者)违法行为的作用。内倾或外倾性格可能与遗传有关,同卵双生儿的一致率较高。

  有关寄养子的研究报道人格障碍患者的子女从小寄养出去,成年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较高的人格障碍发生率,也提示遗传因素的作用。有人研究发现罪犯中染色体畸形呈XYY核型者的比例超过普通人群,这种染色体畸形与异常攻击行为及反社会性人格可能有某种程度的关系。脑电图检查发现半数受检者常有慢波出现,与儿童脑电图近似。故有学者认为人格障碍是大脑发育成熟延迟的表现。大脑皮层成熟延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冲动控制和社会意识成熟延迟。感染、中毒、孕期及婴幼儿的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充分蛋白质、脂类和维生素的供应,出生时或婴幼儿时的脑损伤和传染病,病毒感染等可能是大脑发育不成熟的原因。人格障碍者到中年以后情况有所改善,可能是大脑皮层成熟程度增加的结果,这与临床观察相一致。人类行为和情绪的改变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改变有关,但关于人格障碍的生化研究缺乏一致的结论。

  2、心理发育影响

  童年生活经历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心理发育过程中重大精神刺激或生活挫折对幼儿人格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如父母离异、父爱或母爱的剥夺,从小没有父亲或缺乏父爱的孩子成年后往往表现出性格上的胆小、畏缩,母爱剥夺可能是反社会性人格的重要成因。有资料表明在孤儿院成长的儿童成年后性格内向者较多。教养方式不当也是人格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父母教育态度的不一致,使小孩生活在矛盾的牵制之中,无所适从,或者儿童在父母之间踩翘翘板,形成不诚实的习惯;父母酗酒、吸毒、偷窃、淫乱或本身有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碍或犯罪记录对儿童起到了不良的“示范”作用;不恰当的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育有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家庭和教师对儿童提出过高的要求,造成对学习的逆反心理;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儿童始终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有些学生由于成绩较差,长期受老师压制或排斥,遭到同学们鄙视等,这些因素对人格发育均有不利影响。

  3、环境因素

  不良的生活环境、结交具有品行障碍的“朋友”及经常混迹于大多数成员具有恶习的社交圈子,对人格障碍的形成往往起到重要作用。受大量淫秽、凶杀等内容的小说及影视文化的影响,青少年往往法律观念淡薄,加之认识批判能力低,行为自制能力差,情绪波动性大,容易通过观察、模仿或受教唆等而习得不良行为,甚至出现越轨行为。此外,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拜金主义等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扭曲的价值观念对人格障碍形成的消极作用不可忽视。

02人格障碍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人格障碍患者,通常会表现为固执己见,喜欢把责任归咎他人,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对自己过分关心,自我评价过高;或者正好相反,完全没有自信,总是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因此本病患者常常有可能出现抑郁症、狂躁症等并发症。如果没有接受及时的治疗,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自杀倾向。

03人格障碍有哪些典型症状

  人格障碍的表现多种多样,随类型而异,现按主要类型分述如下:

  1、偏执型人格障碍

  主要表现为猜疑多心,成天提防被人欺骗。生性固执,自信,喜争辩,又显得过敏,使人觉得难以相处。

  2、分裂型人格障碍

  表现退缩、孤僻、害羞、胆怯、不爱交往、沉默、缺乏进取性、人际关系抱不介入态度。按照美国精神病学会的意见,对于上述单纯内向淡漠者称为分裂样人格障碍(schizoidpersonaliydisorder),而对同时具有怪异思维和行为的则称为分裂型(schizotypal)人格障碍,并认为人群的3%属此类型。

  3、冲动型人格障碍

  这类人常因些微刺激而爆发非常强烈的愤怒和冲动,而在间歇期是正常的,且对发作感到懊悔,但又不能防止再发。曾怀疑本型与癫痫有关,但脑电图大多正常,且无抽搐发作。有人称之为发作性控制不良综合征。现美国分类把它列为独立诊断单元,称“间歇性爆发性精神障碍”。

  4、癔症样人格障碍

  其特征为人格不成熟和情绪不稳定,表现为喜招人注意、夸大做作、感情肤浅、瞬息多变、喜新厌旧、娇嗔要挟、文过饰非、自欺欺人。其暗示性强、富于幻想、易把幻想当作现实。以往认为这类人容易发生癔症,如今认为不一定有密切关系。

  5、强迫型人格障碍

  这类人往往以极端的高标准要求自已或别人。办事过于认真,要求十全十美,十分重视细节。遇事犹豫不决,难以作出决断。以往认为这种人格是产生强迫症的基础,如今认为不一定如此,而却与焦虑状态及抑郁症的发病有相当关系。

  6、情感型人格障碍

  这种人的情绪问题并非周期性发作,而往往持续终身。有的一向多愁善感,称情绪抑郁型;有的一直嘻笑欢乐,称情绪高涨型;有的在此两极端间来回变化,则称循环型。这种人格障碍一般不会使他人遭受损害,但可能使自已遭到困难。至于与躁郁症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探讨。

  7、依赖型人格障碍

  这种人意志薄弱,缺乏活力,自信心不够,凡事多依赖他人。有的容易发生焦虑性神经症。

  8、边缘型人格障碍

  这一诊断名称近年在国外应用较多,主要表现为自我形象不稳定,对于自已的看法、职业的选择、长期生活目标、选友择偶标准以及遵循的道德规范等均无肯定标准,以致感到生活空虚厌烦。其情绪多变,容易激怒,以致人际关系显得紧张。往往冲动性地采取对自已有害的行为,如狂饮暴食、滥用药物、高速驾车、商店扒窃或不负责任的性行为。出于暴怒,或者想借此威胁要挟他人,有时出现自伤或自杀举动。这种人格介于癔症样、分裂型与反社会型之间,故称为边缘型。

04人格障碍应该如何预防

  人格障碍一旦形成不易矫正,故应贯彻预防原则,从幼儿开始教育,强调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1、具有积极健康的主体意识,能自我尊重,且有能力感它表现为以积极的态度认识自我的存在并接受和尊重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信心还肯定自我的特殊,“我之所以为我”,并强调自我实现,肯定自我价值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对于个人的人格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那些主体意识淡薄,对自己缺乏尊重,对他人也缺乏尊重的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培养更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就曾指出“积极的自我观念为我们正确对待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有利条件,它是形成伟大的人格力量的基础”

  2、正确了解认识评估自己,并能自我承认和接受这种评价也就是奉行自我认可的原则,不抬高夸大自我——自以为了不起,老子天下第一;也不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过分贬低自己,而是实事求是的客观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义他们承认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同时又承认自己的不利条件和限制因素它是一个人自卑,自信,自负三者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在此基础上,社会,家长能更清楚的了解青少年,青少年更能看清和认识自己,以便能更好地朝着确定的方向去实现自我

  3、探寻精神生活,不过分看重物质利益在世界日愈市场化的21世纪,人们追求经济效益,追求物质享受和感观刺激,对物的顶礼膜拜造成了某些人追求的表层化和浅层化看重物质的同时,探寻精神的憩居点,是对商业社会把人们的全部活动简化为生产和消费过程,把人们的追求导向单极方向的反思及对新价值确定的努力这种人格追寻人更高层次的需求,对物质享受和虚荣不十分关心,其价值追求多样化,并且在努力寻找某种大于个人的意义和目的,希望能过一种内心和谐宁静的生活

05人格障碍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人格障碍的检查主要是影像检查排除器官功能性病变,如脑额叶的疾病(如脑外伤、脑炎等),随后通过行为观察确诊本病。

06人格障碍病人的饮食宜忌

  人格障碍患者饮食应注意多食绿色蔬菜及新鲜水果,以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抗精神病大都通过改善病情,而增进食欲,有的病人不知饥饱,一次进食量较多,因此,饮食应定时、定量,按食谱供应。

07西医治疗人格障碍的常规方法

  人格障碍一旦形成,不易矫正,所以应该强调预防。为此必须重视幼儿教育和学龄儿童指导等工作。如果发现儿童有行为障碍,应及时注意教育和纠正,以免发展。治疗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其方法为说服解释,在耐心指出其个性缺陷之所在后,可能有助于其改正。精神药物对人格障碍无助。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