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上腹 >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简介

相关问答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congenital defects of gastric musculature)指胚胎发育障碍所致胃壁肌层缺损。较少见,常在发生胃穿孔后才就诊,大多于生后3~5天即发生穿孔,主要见于新生儿早期,且多发生于早产儿。

 

【详情】

01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发生胚胎发育异常、胃壁局部缺血及胃内压增高有关,病理主要表现为胃壁肌层缺损,最常见部位为胃大弯处,其具体发病原因及机制如下所述。

  一、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发病原因

  关于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病因有如下几种学说。

  1、胚胎发育异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胃壁环肌最早发生,始于食管下端,逐渐向胃底和胃大弯部位发展,在胚胎第9周时出现斜肌,最后形成纵肌。如果在某一阶段出现发育障碍就会导致胃壁肌层缺损。

  2、胃壁局部缺血:在围产期呼吸障碍、低体温和低氧血症时,婴儿体内可出现代偿性血液重新分布,使大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血液供应增加,而胃和肠的血液供应明显减少,使胃肠道发生缺血坏死。

  3、胃内压增高:促使穿孔的主要因素。生儿的黏膜下层组织脆弱,弹力纤维欠发达,极易出现胃扩张。如果患儿胃内容物通过延迟,哺乳、吸吮和哭闹时吞下空气,均可使胃内压上升,出现胃扩张,最后导致胃壁肌层缺损处破裂。

  二、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发病机制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病理主要表现为胃壁肌层缺损,最常见部位为胃大弯处,其具体发病原因及机制如下所述。主要病理变化为胃壁肌层缺损,最常见部位为胃大弯,依次为胃前壁、贲门、底部、小弯、后壁、幽门。缺损范围大小不等。缺损处仅有黏膜、黏膜下层及浆膜层。生后任何使胃内压增加的因素,均可使胃内压力突然增加,病变部位向外突出,呈憩室样。压力若不断增高,则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肌层缺损的胃壁坏死穿孔。

 

02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患儿生后一般情况好,无明显前驱症状,有正常排胎便史。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可导致胃穿孔、腹膜炎、肠麻痹、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的发生。

03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有哪些典型症状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在穿孔发生前不易诊断,患儿生后一般情况好,无明显前驱症状,有正常排胎便史。常在生后3~5天发病,也有个别病例早至第2天或晚至第8天。

  1、初期症状:起病急,突然出现急腹症表现,拒奶、呕吐、呕吐物为黄绿色或咖啡色、哭声低、精神萎靡、进行性腹胀、呼吸困难、青紫。

  2、晚期症状:可出现腹膜炎表现,发热、肠麻痹、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

 

04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应该如何预防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预后较差,因此做好定期检查对本病的预防很重要,另外对于孕产妇要做好孕期保健等,其具体预防控制措施如下所述

  1、定期体检: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做好随访,作好孕期保健,防止早产、宫内缺氧

  3、防止围产期呼吸障碍,防止低体温和低氧血症的发生

  4、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多休息,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05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检查包括有外周血细胞、血生化、X线及B超检查,其具体检查方法如下所述。

  1、外周血检查

  感染时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2、生化检查

  应查血钠、钾、氯、钙和血pH值:出现腹膜炎时,腹腔穿刺液白细胞常>1000/mm3,以粒细胞为主,腹水pH7.35~7.24(正常7.45)。

  3、X线检查

  X线检查是本病检查的首选方法,对早期发现胃穿孔,早期手术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检查可发现气腹、液气腹。在不同体位中可见到如下征象:马鞍征、胃泡征消失、铅笔线征、足球征、镰状韧带征。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常并胃穿孔,可有特征性的X线表现。

  (1)卧位腹部平片 可见腹胀,气体增多,呈“足球征”。

  (2)立位腹部平片 膈下可出现游离气体、膈肌升高、横贯全腹的气液平面、胃泡消失等征象。

  (3)水平侧位 见腹壁下大量游离气体及显示肠管前缘轮廓,且见长液气平面。上述特征性X线表现,对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及对本病的预后非常重要。

  4、常规做B超。

06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病人的饮食宜忌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饮食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病人,由于存在腹泻、腹痛、消瘦、贫血及全身性营养不良等症状,通过饮食调养改善上述症状,从而促进病人康复就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供给充足的热能和蛋白质。由于长期慢性病程,机体消耗大,应供给充足的热能,以防止体重继续下降。可供给高蛋白、高热能、低脂半流质饮食或软饭,蛋白质100克/天以上,脂肪40克/天,总热能为10460兆焦/天(2500千卡/天)。选择脂肪含量少且易消化的食物。严重者可采用静脉高营养或要素饮食及匀浆饮食,以保证热能及正氮平衡。

  2、补充足够的维生素。除食物补充外,必要时补给维生素制剂。结合临床症状,重点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K等。

  (3)注意电解质平衡。严重腹泻时电解质的补充极为重要,早期可静脉补充。饮食中给予鲜果汁、无油肉汤、蘑菇汤等。缺铁性贫血者可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等,必要时口服铁剂。

  (4)少量多餐。选择细软易消化的食物,既保证足够营养,又不致加重肠道负担。在烹调上尽量使食物细、碎、软、烂,以煮、烩、烧、蒸等方法为宜,避免油煎、油炸、爆炒等,以减少脂肪供给量。应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型,想方设法提高病人食欲。每日以6~7餐为宜。

  (5)为保证营养供给,对食欲不振的病人可用代替性治疗。口服要素膳,全营养制剂等,以补充营养。

 

07西医治疗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常规方法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明确诊断后,应尽快进行手术,早诊断、早治疗对本病的预后至关重要,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所述。

  一、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治疗

  1、诊断明确。

  2、立即做好术前准备,如禁食、清洁肠道,必要时可行胃管排气减压。

  3、按医嘱给予相关补液,以达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休克,抗感染的功效。

  4、呼吸管理(勿用正压给氧)、腹穿减压。

  5、手术修补穿孔。

  6、术后持续胃肠减压72小时,营养支持。

  二、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预后

  本病虽少见,但病死率高达25%~33%,6h内诊断并治疗可存活。12h内诊断,存活率为50%;超过12h诊断,存活率为25%,多死于休克。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