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全腹 > 淋证

淋证简介

相关问答

  淋证是指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诸淋的征候特征。除此以外,各种淋证又有其不同的特殊表现,兹列述如下:

  1、热淋起病多急骤,或伴有发热,小便赤热,溲时灼痛。

  2、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

  3、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

  4、血淋溺血而痛。

  5、膏淋淋证而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

  6、劳淋久淋,小便淋沥不已,遇劳即发。

 

【详情】

01淋证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淋证是怎么引起的?简述如下:

  1、膀胱湿热

  多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太过,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发而为淋。若小便灼热刺痛者为热淋;若湿热蕴积,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结为砂石,则为石淋;若湿热蕴结于下,以致气化不利,无以分清泌浊,脂液随小便而去,小便如脂如膏,则为膏淋;若热盛伤络,迫血妄行,小便涩痛有血,则为血淋。

  2、脾肾亏虚

  久淋不愈,湿热耗伤正气;或年老、久病体弱,以及劳累过度,房室不节,均可导致脾肾亏虚。脾虚则中气下陷,肾虚则下元不固,因而小便淋沥不已。如遇劳即发者,则为劳淋;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者,则为气淋;肾气亏虚,下无不固,不能制约脂液,脂液下泄,尿液浑浊,则为膏淋;肾阴亏虚,虚火扰络,尿中夹血,则为血淋。

  3、肝郁气滞

  恼怒伤肝,气滞不宣,气郁化火,或气火郁于下焦,影响膀胱的气化,则少腹作胀,小便艰涩而痛,余沥不尽,而发为气淋,此属气淋之实证;中气下陷所致气淋,是气淋的虚证。

  综上所述,可见淋证病在膀胱和肾,且与肝脾有关。其病机主要是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

02淋证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淋证的病位在膀胱与肾,与肝脾相关。性质有实、有虚,且每见虚实夹杂之证。病理演变:初起多属实证。淋久湿热伤正,每致脾肾两虚,由实转虚。如邪气未尽,正气渐伤,或虚体受邪,则成虚实夹杂之证。

03淋证有哪些典型症状

  淋证有哪些症状?简述如下:

  1、小便频急、淋沥涩痛、小腹拘急、腰部酸痛为各种淋证的主症,是诊断淋证的主要依据。根据各种淋证的不同临床特征,确定不同的淋证。

  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症。

  3、多见于已婚女性,每因疲劳、情志变化、感受外邪而诱发。

 

04淋证应该如何预防

  增强体质,防止情志内伤,消除各种外邪入侵和湿热内生的有关因素,如忍尿、过食肥甘、纵欲过劳、外阴不洁、湿热丹毒等,是预防淋证发病及病情反复的重要方面注意妊娠及产后卫生,对防止子淋、产后淋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积极治疗消渴等疾患,避免不必要的导尿及泌尿道器械操作,也可减少本病证的发生淋证应多喝水,饮食宜清淡,忌肥腻香燥、辛辣之品;禁房事;注意适当休息,有助于早日恢复健康

 

05淋证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淋证属中医范畴,可根据脉诊、舌诊进行确诊。也可先查尿常规。如尿中白细胞增多为主,多考虑泌尿道感染及炎症,可作中段尿细菌培养、尿亚硝酸盐试验等。此外,疑及泌尿道结核,应查尿沉渣找 结核杆菌,做结核菌素试验等。考虑为前列腺炎可能者,可作肛门指检前列腺及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疑为非感染性膀胱炎者,可查膀胱镜。尿中红细胞增多为主者, 多见于泌尿道结石、膀胱癌,应查泌尿道B超,静脉肾盂造影,腹部平片,尿中找脱落细胞,做膀胱镜等。尿混浊怀疑乳糜尿者应查尿乙醚试验,必要时淋巴管造影 摄片检查。各项检查无异常者,多为尿道综合征。

06淋证病人的饮食宜忌

  淋证的饮食原则简述如下:

  1、多喝水,饮食宜清淡。

  2、忌肥腻香燥、辛辣之品。

  3、禁房事,注意适当休息,有助于早日恢复健康。

 

07西医治疗淋证的常规方法

  淋证的中医治疗方法简述如下:

  1、热淋

  症状: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有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本方的功效是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其中木通、车前子、扁蓄、瞿麦、滑石通淋利湿,大黄、山桅、甘草梢清热泻火。若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生大黄,并加枳实以通腑泄热;若伴见寒热、口苦、呕恶者,可合用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若湿热伤明者,去大黄,加生地、知母、白茅根以养阴清热;若热毒弥漫三焦,入营入血,又当急则治标,用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以清热泻火解毒。

  2、石淋

  症状:尿中时夹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腹绞痛难忍,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若痛久砂石不去,可伴见面色少华,精神萎顿,少气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脉细而弱;或腰腹隐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苦,脉细带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药:石韦散。方中石韦、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大部分是利水通淋药物,其清热作用不及八正散,故只用于石淋,在应用时须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等以加强排石消坚的作用。若腰腹绞痛者,可加芍药,配甘草以缓急止痛;若见尿中带血,可加小蓟草、生地、藕节以凉血止血;若兼有发热,可加蒲公英、黄柏、大黄以清热泻火。石淋日久,证见虚实夹杂,当标本兼顾,气血亏虚者,宜二神散合八珍汤;阴液耗伤者,宜六味地黄丸合石韦散;肾阳不足者,宜金匮肾气丸合石韦散。

  3、气淋

  症状:实证表现为小便涩滞,淋沥不宣,少腹满痛,苔薄白,脉多沉弦。虚证表现为少腹坠胀,尿有余沥,面色白,舌质淡,脉虚细无力。

  治法:实证宜利气疏导,虚证宜补中益气。

  方药:实证用沉香散,虚证用补中益气汤。沉香散中沉香、橘皮利气,当归、白芍柔肝,甘草清热,石韦、滑石、冬葵子、王不留行利尿通淋。胸闷胁胀者,可加青皮、乌药、小茴香以疏通肝气;日久气滞血瘀者,可加红花、赤芍、牛膝以活血行瘀。补中益气汤用以补益中气。若兼血虚肾亏者,可用八珍汤倍茯苓加杜仲、枸杞、怀牛膝,以益气养血,脾肾双补。

  4、血淋

  症状:实证表现为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苔黄,脉滑数。虚证表现为尿色淡红,尿痛涩滞不显著,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舌淡红,脉细数。

  治法:实证宜清热通淋,凉血止血;虚证宜滋阴清热,补虚止血。

  方药:实证用小蓟饮子;虚证用知柏地黄丸。小蓟饮子方中小蓟草、生地、蒲黄、藕节凉血止血,小蓟草可重用至30g,生地以鲜者为宜;木通、竹叶降心火、利小便;桅子清泄三焦之火;滑石利水通淋;当归引血归经;生甘草梢泻火和营止痛;若血多痛甚者,可另吞参三七、琥珀粉,以化瘀通淋止血。知柏地黄丸滋阴清热,亦可加旱莲草、阿胶、小蓟草等以补虚止血。

  5、膏淋

  症状:实证表现为小便浑浊如米泔水,置之沉淀如絮状,上有浮油如脂,或夹有凝块,或混有血液,尿道热涩疼痛,舌红,苔黄腻,脉虚数。虚证表现为病久不已,反复发作,淋出如脂,涩痛反见减轻,但形体日渐消瘦,头昏无力,腰酸膝软,舌淡,苔腻,脉细弱无力。

  治法:实证宜清热利湿,分清泄浊;虚证宜补虚固涩。

  方药:实证用程氏萆解分清饮;虚证用膏淋汤。程氏萆解分清饮中萆解、菖蒲清利湿浊;黄柏、车前子清热利湿,白术、茯苓健脾除湿;莲子心、丹参清心活血通络,使清浊分,湿热去,络脉通,脂液重归其道。若少腹胀,尿涩不畅者,加乌药、青皮;小便挟血者,加小蓟草、藕节、茅根。膏淋汤中党参、山药补脾,地黄、芡实滋肾,龙骨、牡蛎、白芍固涩脂液。若脾肾两虚,中气下陷,肾失固涩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合七味都气丸益气升陷、滋肾固涩。

  6、劳淋

  症状: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舌质淡,脉虚弱。

  治法:健脾益肾。

  方药:无比山药丸。本方有健脾利湿,益肾固涩之功。其中山药、茯苓、泽泻健脾利湿,熟地、山茱萸、巴戟天、菟丝子、杜仲、牛膝、五味子、肉苁蓉、赤石脂益肾固涩。若脾虚气陷,症见少腹坠胀、小便点滴而出者,可合补中益气汤同用,以益气升陷;若肾阴亏虚,症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者,可合知柏地黄丸同用,以滋阴降火;若肾阳虚衰,症见面色少华、畏寒怯冷、四肢欠温、舌淡苦薄白、脉沉细者,可合右归丸以温补肾阳,或用鹿角粉3g,分2次吞服。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