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心脏 > 无痛性心肌梗死

无痛性心肌梗死简介

相关问答

  无痛性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梗死时病人缺乏典型的心绞痛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胸闷。糖尿病、闭塞性脑血管病或心衰的老年病人易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容易漏诊。

 

【详情】

01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无痛性心肌梗死以老年多见,可能与老年心脏自主神经变性、痛觉阈升高,以及敏感性和反应性差有关。老年常有脑动脉硬化,以致感觉迟钝而对疼痛的反应降低。糖尿病病人由于并发自主神经纤维变性,尤其是交感神经痛觉纤维的改变,使痛觉冲动传入受阻,痛觉阈值升高。另外也与梗死的部位有关,无痛性心肌梗死在右冠状动脉阻塞的发生率明显多于左冠状动脉。

  1、年龄多数学者认为心肌梗死有无胸痛与年龄有关,老年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年龄组,其原因可能与老年,尤其是60岁以后心脏自主神经变性、痛阈增高,以及敏感性、反应性差有关。

  2、脑循环障碍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阵发性晕厥、严重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发病患者,均有严重的脑供血不足、缺血缺氧,以致意识障碍、感觉迟钝而对疼痛反应减低。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有40%无胸痛,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的心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形态学异常,嗜银性增强、密度改变,神经纤维减少及破裂,尤其是交感神经痛觉纤维的病变,使痛觉冲动传入受阻。因此,糖尿病患者痛阈较无糖尿病患者明显增高,与疼痛发生延迟有关。

  4、心脏并发症心肌梗死后,尤其是并发休克、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脑卒中时,其疼痛被并发症的严重症状所掩盖,造成无痛的假象。

  5、吸烟国内学者报告50例急性心肌梗死中,吸烟20支/d,≥20年者7例,其中无痛性心肌梗死者10例,占58.8%,两者有显著差异,说明长期大量吸烟者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吸烟者。

  6、心肌梗死的部位无痛性心肌梗死多为后壁、右冠状动脉梗死,而有痛者多见左冠状动脉梗死。另外发现无痛组的心肌缺血、坏死性改变散在,以灶性、陈旧性为主。有痛组病理改变出现新鲜与陈旧性梗死灶并存。

02无痛性心肌梗死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年龄、吸烟、脑循环障碍、糖尿病、心梗并发症及心梗部位有关。其临床表现除症状不典型。可出现心力衰竭、休克,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心室室壁瘤、血栓形成与栓塞、梗死后综合征、梗死延展等并发症。

  休克是机体由于各种严重致病因素引起的急性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的以神经-体液因子失调与急性循环障碍为临床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这些致病因素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或者强烈的神经刺激。由以上特点,休克分为7种,失血性、烧伤性、创伤性、感染性、过敏性、心源性、神经源性创伤为机械因素加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或器官的破坏。一旦受伤要及时送医院救治。

03无痛性心肌梗死有哪些典型症状

  无痛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除症状不典型,仅体检时可疑心肌梗死图形。心电图以及心肌酶学或心肌标志物的动态演变均与有典型胸痛症状的心肌梗死相似,临床上无痛性心肌梗死以下三种分为以下三种。

  1、无痛症状性:常见症状有上腹部堵闷、不适、恶心、呕吐、胸闷、憋气、低血压状态、休克、突然心悸、心律失常、脑卒中、感染等,仅体检时可疑心肌梗死图形。

  2、其他部位疼痛性:主要表现为异位疼痛,如上腹痛、牙痛、下颌痛、肩臂痛、下腹痛、足趾痛等。

  3、完全无症状性: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仅心电图发现可疑心肌梗死图形,亦无心肌酶学改变,可被心电向量图证实,多见于灶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

04无痛性心肌梗死应该如何预防

  正急性心肌梗塞(AMI)典型者一般诊断不难,但对首发症状不典型、无典型胸痛,临床上称之为无痛性心肌梗塞,则往往误诊为其它疾病而贻误治疗在门诊和急诊的接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对此有较深的认识和足够的警觉,才不致失误凡遇到下列情况者需要及时做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动态观察,以便对无痛性心肌梗死早发现早治疗

  1、凡40岁以上突发心力衰竭,或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突然加重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如在慢性支气管炎感染的基础上,突然胸闷、气短、憋气加重,与肺部体征不符合者

  2.、以意识障碍为表现者,如突发意识障碍、晕厥、抽搐等脑循环障碍者

  3、以除胸部以外的异位疼痛为表现,而无明显原因者

  4、以低血压、休克为表现而无其他原因者

05无痛性心肌梗死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无痛性心肌梗死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仅心电图发现可疑心肌梗死图形,亦无心肌酶学改变,可被心电向量图证实。具体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如下:

  1、血清心肌酶学及心肌标志物

      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可出现CK、CK-MB、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显著升高。

  2、心电图

      在相应的心肌梗死的部位可出现典型的病理性Q波、ST-T改变等,可进行定性、定位诊断。

  3、放射性核素

      利用缺血的心肌对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的化合物可选择性摄取之特点。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可以发现梗死,确定梗死的范围和程度,测定心室功能,并可估计预后。

  4、超声心动图

      通过测定心室容量、室壁运动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情况,有助于确立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部位、范围及左、右心室功能障碍程度,提供预后信息。

06无痛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饮食宜忌

  心肌梗死除了保暖防寒外,还瘀功能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尤以各种药粥最为适宜。陈旧性心肌梗塞病人的饮食,可按一般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安排。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也需要按以下病情的恢复期调配:

  1、急性期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发病后3天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活动(包括进食)皆需专人护理。起病后1~3天,以流质饮食为主,可予少量菜水、去油的肉汤、米汤、稀粥、果汁、藕粉等。凡胀气、刺激的溶液不宜吃,如豆浆、牛奶、浓茶等。避免过热过冷,以免引起心律失常。食物中的钠、钾、镁,必须加以注意。一般应低盐饮食,尤其是合并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小便中常见钠的丢失,故若过分限制钠盐,也可诱发休克。因此,必须根据病情适当予以调整。

  2、缓解期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发病4天至4周内,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步改为半流食,但仍应少食而多餐。膳食宜清淡、富有营养且易消化。允许进食粥、麦片、淡奶、瘦肉、鱼类、家禽、蔬菜和水果。食物不宜过热、过冷,经常保持胃肠通畅,以预防大便过分用力。3-4周后,随着病人逐渐恢复活动,饮食也可适当放松,但脂肪和胆固醇的摄人仍应控制。饱餐f尤其是进食多量脂肪)应当避免,因它可引起心肌梗死再次发作。但是,饮食也不应限制过分,以免造成营养不良和增加病人的精神负担。

  3、恢复期心肌梗死

  心肌梗发病4周后,随着病情稳定、其活动量的增加,一般每天热量可保持在1000千卡-1200千卡左右。足量的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有利于病损部位的修复,乳类蛋白、瘦肉、类、蔬菜、水果等均可食用,特别是绿叶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性质疏利通导,宜经常摄食。每天的饮食中还要含有一定量的粗纤维,以保持大便通畅,以免排便费力。此外,恢复期后,应防止复发,其膳食原则还应包括维持理想体重,避免饱餐。戒烟、酒,如伴有高血压和慢性心力衰竭者应限钠。

  4、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禁忌

  心肌梗死患者,应忌暴饮暴食和刺激性饮料。暴饮暴食会加重心肌耗氧,加重或诱发心肌梗死。特别是高脂饮食后,还易引起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凝血,而诱发心肌梗死。此外,还应注意少食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如豆类、土豆、葱、蒜及过甜食物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浓茶、白酒、辣椒、可可粉、咖啡等。

07西医治疗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方法

  因无痛性心肌梗死多见于年龄较大、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心肌缺血史的病人,且发病时多无典型胸痛,仅表现为呼吸困难、胃肠道反应、意识障碍等。故其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19~59岁组。因此认为年龄是决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无痛性心肌梗死治疗原则、程序和方法与一般心肌梗死大致相似。但老年患者机体各系统均有较大改变,治疗上有很多的特殊性,临床应注意以下问题:

  1、吸氧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往往合并慢性肺部疾患,吸氧显得更为重要。但常规高流量吸氧,可使原有肺心病患者PO2升高、呼吸抑制,CO2进一步潴留。通常采用鼻导管法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必须确保吸氧鼻导管的通畅;对于呼吸频率快,而张口呼吸者,鼻导管法给氧不能保证氧气的有效吸入,此时可选用面罩法,氧浓度以40%为宜。合并脑血管意外者,常有呼吸功能障碍,单纯自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常难以纠正严重的低氧血症,此时应考虑进行气管内插管,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2、镇静止痛药的应用对有呼吸功能障碍和意识不清的患者,尤其既往有慢性肺部疾患,或合并脑血管意外患者,吗啡、哌替啶(度冷丁)及强镇静剂(如巴比妥类药物,氯丙嗪)等应禁用。因为这些药物可引起呼吸抑制,加重低氧血症,使心肌、脑缺氧进一步加剧,甚至小剂量亦有诱发呼吸功能衰竭的可能。如病人极度恐惧、谵语、狂躁不安或出现精神症状,可在严密观察监护下,给小剂量地西泮(安定)2.5~5mg肌内注射。常选水合氯醛10~15ml加生理盐水20ml保留灌肠。一旦出现呼吸抑制,应立即给予呼吸兴奋剂并进行辅助呼吸。

  3、老年心肌梗死的治疗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特点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分支多,梗死范围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较多,且常有肺、脑、肾等多系统病变,病死率较高。因此在选择溶栓治疗、介入治疗、抗凝治疗及应用正性肌力药物时均应慎重考虑。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慎重选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在心肌梗死急性期过后,且病人无确切静脉途径给药的指征,可将胰岛素改为分次皮下注射,三餐前应查尿糖,并做好记录,以利观察尿糖水平与所用胰岛素剂量的关系,根据血、尿糖水平调节胰岛素用量。病程超过4~6周以后可改为精蛋白锌胰岛素皮下注射。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