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心脏 >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简介

相关问答

  心房颤动是房性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多发于老年,而且年龄越大,发生的几率也就越大。该病患者房内肌纤维出现不协调的乱颤,每分钟400~600次,仅一部分传入心室。心室搏动快而不规则,每分钟120~160次,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为阵发性或持久性,前者发作不定时,后者持续6个月以上。

  心房颤动多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者,以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最常见。次为冠心病、高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亦可见于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心肌炎等。胸腔或心脏外科手术后,肺炎或其他急性感染和洋地黄中毒也可引起。约5~6%的患者(多为阵发性)无心脏病证象,称为“特发性”或“良性”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复律后常需用药预防复发,以奎尼丁为首选,其次为普鲁卡因酰胺。少数病人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控制后或二尖瓣手术后用药1~2周,可以停药,其他患者须长期维持。此外,采用地高辛、倍他乐克等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使心室率维持在60~70次/分的理想标准。坚持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令或阿司匹林等防止左心耳内血栓形成,预防脑中风等危险的发生。

【详情】

01心房颤动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心房颤动(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发生350~600次/分的不规则冲动,引起不协调的心房乱颤,心室仅接受部分通过房室交界区下传的冲动,故心室率多在80~180次/分,节律不规则。房颤分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绝大多数房颤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其中以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最常见,部分长时间阵发或持久性房颤患者,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称为特发性房颤。

02心房颤动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心房颤动发生时常会伴有不规则的快速心跳,患者多有明显心慌、气急和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房颤主要有以下几点并发症:

  1、脑中风,此并发症不仅发生比例增加5倍以上,而且中风后遗症的治疗难度更大。此外,房颤患者的痴呆发生率和死亡率也明显增高。

  2、脑梗塞,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房颤持久使心房内有血液淤滞,在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及心室率很快时尤其明显,容易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部分血栓脱落可引起体循环的动脉栓塞,尤其是脑栓塞最为常见。所以,房颤患者患脑梗塞大约是心律正常人的4~7倍。

  3、心力衰竭,长期心房颤动会导致心房缺少有效的收缩,而代之无效的不协调收缩,心跳极不规则,心室充盈不完全,心排血量显著减少,这些无效收缩不仅不能将血液排出到动脉里去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反而要消耗心肌的能量,因此时间长了,容易引起心力衰竭。

  4、呼吸道感染,在春季由于气温的不断变化,自身免疫力的下降等多种因素,房颤患者容易并发各种呼吸道感染。一旦房颤合并感染,将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荷。因此,在春季,房颤患者更应该接受规范化治疗,定期检查以全面掌握自身疾病的严重程度,防止房颤的并发症发生。

03心房颤动有哪些典型症状

  心房颤动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

  心悸: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

  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

  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

  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此外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有以下几点:

  首次发作者的年龄在30~50岁,年龄范围为25~65岁。男女之比为4∶1;

  几乎只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多数患者常经过几年药物治疗,但疗效差,病情加重后才就诊,临床病史常为2~1年;

  发作多在夜间、休息时,很少或从不发生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兴奋时;

  发作常与进食相关,尤其在晚餐后,因早餐、午餐时交感神经活动较强。饮酒是促发因素。阵发性房颤主要在夜间发作,常在早晨恢复窦性心律;

  机械性或药物刺激兴奋迷走神经常可诱发心房颤动;

  几乎所有患者都随病程进展而发作趋向频繁:一般从每年发作几次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发作几次。发作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逐渐延长。均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没有或极少变为持续性心房颤动。

04心房颤动应该如何预防

  心房颤动一旦发生,左心房就按组织学重构,电重构规律发展下去,即便病因去除,房颤仍然会发生可以说它是致命性的,所以做好房颤的预防是很有必要的,房颤的预防可以分为基础预防和药物预防

  房颤的预防一:基础预防

  因房颤的病因主要是高血压,所以做好高血压的预防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境是房颤的预防最基本的其次,房颤病人生活中要戒烟,限制饮酒避免含有咖啡因的饮食、药物,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药

  房颤的预防二:药物预防

  因药物治疗是房颤治疗的基础,所以采用一些药物如地高辛、倍他乐克等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使心室率维持在60至70次每分钟的理想标准,可使患者憋气、心慌症状消失服用抗凝血药如华法令或阿司匹林等防止左心耳内血栓形成,预防脑中风等危险地发生

  同时,在进行房颤预防的时候要注意:房颤一旦发生,由于电重构规律,即便除去病因,房颤仍然会发生因此一切引起房颤的病因应在房颤发生之前给予去除才能真正做到预防房颤LIFE试验发现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钾、缬沙坦等可以减少新发房颤的发生,已发生过房颤复律后可巩固维持窦性心律,这类药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房颤预防的方法

  房颤的预防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远离这类疾病

05心房颤动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心房颤动在确诊时,除依靠其临床表现外,还需借助辅助检查。本病的心电图有特异表现,除此外还有原发病的检查、化验异常。

06心房颤动病人的饮食宜忌

  1、戒烟、戒酒:烟和酒都是对身体具有毒害作用的东西,烟中的烟碱和酒中的乙醇都是增加心脏负担的物质,所以,戒烟和戒酒是房颤的饮食上需首要注意的。

  2、合理饮食,应有合理的饮食安排。从心脏病的防治角度看营养因素十分重要。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

  3、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新鲜蔬菜、植物油。

  4、少吃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蛋黄、动物油、动物内脏等。

  5、饮食要高钾低钠,鼓励食用豆制品,饮茶。

  6、饮食有规律,不可过饥或过饱。

  7、适当摄入纤维素食物(包括谷类淀粉类)以保持大便通畅。

07西医治疗心房颤动的常规方法

  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房颤治疗的重要方法,药物能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西医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几点治疗手段:

  1、转复窦性心律(正常节律)药物:对于新发房颤因其在48小时内的自行复窦的比率很高(24小时内约60%),可先观察,也可采用普罗帕酮(450mg~600mg)或氟卡胺(300mg)顿服的方法。房颤已经持续大于48小时而小于7天者,能用静脉药物转律的有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等,成功率可达50%。房颤发作持续时间超过一周(持续性房颤)药物转律的效果大大降低,常用和证实有效的药物有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等。

  2、控制心室率(频率控制)的药物: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证心脏基本功能,尽可能降低房颤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常用药物包括:

  (1)β受体阻滞剂:最有效、最常用和常常单独应用的药物;

  (2)钙通道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也可有效用于房颤时的心室率控制,尤其对于运动状态下的心室率的控制优于地高辛,和地高辛合用的效果也优于单独使用。尤其多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以及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3)洋地黄:一直被认为是在紧急情况下控制房颤心室率的一线用药,目前临床上多用于伴有左心衰时的心室率控制;

  (4)胺碘酮:可降低房颤时的心室率,不建议用于慢性房颤时的长期心室率控制,只是在其他药物控制无效或禁忌时、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需紧急控制心室率时可首选胺碘酮与洋地黄合用。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