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心脏 >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简介

相关问答

  室性心动过速是指起源于希氏束分叉处以下的3—5个以上宽大畸形QRS波组成的心动过速。与阵发性室上形式上心动过速相似,但症状比较严重。小儿烦躁不安、苍白、呼吸急促。年长儿可诉心悸、心前区疼痛、严重病例可有昏厥、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等。发作短暂者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较轻,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者则可发生显著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体检发现心率增快,常在150次/min以上,节律整齐,心音可有强弱不等现象。

【详情】

01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室性心动过速大多数见于各种类型的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心肌病变广泛而严重的患者,如冠心病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或合并室壁瘤者,心肌梗死后产生了心电活动的异常、室壁运动异常、束支传导异常及心力衰竭等为室速的发生提供了病理生理基础。

 

02室性心动过速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室性心动过速在不能得到控制时,可引发以下并发症:

  1、心脏性猝死:心律失常性心脏猝死中占80%~90%为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所致。心脏性猝死是室性心动过速最严重的并发症。

  2、阿-斯综合征:也称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是指一种暂时性脑缺血、脑缺氧引起的急性而短暂的意识丧失,并伴有抽搐、面色苍白、发绀的综合征。在接受临床电生理检查的晕厥患者中,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占晕厥原因的20%。

  3、心动过速性心肌病:长期心动过速可导致心脏的组织学和病理学发生类似于扩张型心肌病的变化,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下降,称之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有学者推测,慢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间超过每天总时间的10%~15%以上就有可能发展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包括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型连续的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均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4、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包括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均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03室性心动过速有哪些典型症状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在早期可无反应,而中晚期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具体可有以下表现:

  1、轻者可无自觉症状或仅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晕、出汗;

  2、重者发绀、气促、晕厥、低血压、休克、急性心衰、心绞痛,甚至衍变为心室颤动而猝死;

  3、快而略不规则的心律,心率多在120-200次/分,心尖区第一心音强度不等,可有第一心音分裂,颈静脉搏动与心搏可不一致,偶可见“大炮波”;

  4、基础心脏病的体征。

 

04室性心动过速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复发的首要步骤为去除病因,如治疗心肌缺血,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治疗低血压、低血钾,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有助于减少室速发作的次数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率过于缓慢,有利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给予阿托品治疗,或应用人工心脏起搏考虑药物长期治疗的毒副作用,如心室晚电位阴性,非持续的或程控刺激不能诱发持续室速,不一定需抗心律失常治疗;如心室晚电位阳性、持续反复的发作或程控刺激可诱发室速,病人同时伴有心功能不全时,有相当的危险性,需要用药预防药物的选择最好通过电生理检查来筛选QT间期延长的病人优先选用IB类药,如美西律、普罗帕酮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少,亦可优先选用胺碘酮亦十分有效,但长期应用可能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β-阻滞剂能降低心肌梗塞后猝死发生率,对预防心梗后心律失常的疗效较好维拉帕米对大多数室速无预防效果,但可应用于“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病人,此类病人常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QRS波群呈右束支传导阻滞伴有电轴左偏单一药物无效时,可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应用,各自用量均可减少

 

05室性心动过速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室速多突然发作,感觉明显的是心慌胸闷,可在室性早搏的基础上发生,当心率>200次/分或有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时可有心绞痛、急性左心衰,出现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既往有心脏疾病史和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史有助诊断。了解发作的时间和频率,近期内的药物应用史,特别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强心剂、利尿剂的应用史有时可帮助寻找室速发生的原因。此外,室速的各检查项目有如下特点:

  查体:短阵室速或持续性室速不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一般生命体征较平稳,心脏听诊心率快而大致规则,发作间歇可闻及早搏。有基础心脏病或心率>200次/分者可伴有血压降低、呼吸困难、大汗、四肢冰冷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表现,说明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紧急处理。

  辅助检查:心电图可明确诊断,可记录到连续3次以上快速的宽大畸形QRS波,与P波无关,有时可见到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发作不频繁或发作较短暂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心脏超声能明确心脏基础疾病。

  1、心室率常在150—250次/min之间,QRS波宽大畸形,时限增宽,

  2、T波方向余QRS无波主波相反,P波与QRS波之间无固定关系。

  3、Q—T间期多正常,可伴有Q—T间期延长,多见于多形室速,

  4、信访率较心室率缓慢,有时可见到室性融合波或心室夺获

  心电图是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重要手段,但有时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差异传导的鉴别比较困难,必须综合临床病史、体检、心电图和对治疗措施的反应等仔细加以区别。

  心电生理检查:心电生理检查对确立室速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若能在心动过速发作时记录到希氏束波(H),通过分析希氏束波开始至心室波(V)开始的间期(HV间期),有助于室上速与室速的鉴别。室上速的HV间期应大于或等于窦性心律时的HV间期,室速的HV间期小于窦性HV间期或为负值(因心室冲动通过希氏束-普肯耶系统逆传)。由于导管位置不当或希氏束波被心室波掩盖,则无法测定HV间期。心动过速发作期间,施行心房超速起搏,如果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QRS波群的频率相应增加,且形态变为正常,说明原有的心动过速为室速。

 

06室性心动过速病人的饮食宜忌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宜清淡和少吃多餐,食物应富含维生素和易消化,并注意热量平衡。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患者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此外,患者还需注意忌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

07西医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常规方法

  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有两个方面,即终止室速的发作及预防复发。首要问题是决定应对哪类病人给予治疗。除了β阻滞剂外,目前尚未能证实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能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况且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亦会导致或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因此,对于室速的治疗,一般遵循的原则是: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非持续性室速,如无症状及晕厥发作,无需进行治疗;持续性室速发作,无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均应给予治疗;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亦应考虑治疗。主要治疗方法如下:

  一、药物治疗:
  1、利多卡因100mg静脉注射,如无效则按0.5mg/kg每分钟重复注射1次,30分钟内总量不超过300mg,有效维持量为1~4mg/min;
  2、普鲁卡因酰胺50~100ng静脉注射,每5分钟重复1次,1小时内总量可达1g,维持剂量2~5mg/min;
  3、溴苄胺5mg/kg10分钟内静脉注射,然后以1~2mg/min;
  4、乙胺碘呋酮150mg静脉注射;
  5、心律平70mg静脉注射;
  6、如心电图示室速由R-on-ST段性性室早引起可先用异搏定5~10mg静脉注射;
  7、由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速可选用苯妥英钠和钾盐治疗;
  8、如系青壮年无明显原因,常以活动或情绪激动为诱可获明显疗效。但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在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复发和降低心脏性猝死方面的作用不明显,甚至有害,尤其是对于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病人,不宜选用。

  二、直流电复律:在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给予直流电复律,多数情况下可使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终止。在室性心动过速伴有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如低血压、休克、急性心力衰竭或严重心绞痛发作时应该作为首选措施。

  三、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经导管射频消融可成功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消融治疗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如特发性左心室或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有非常好的效果,成功率在90%~95%以上。

  四、体内埋藏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ICD是埋藏在体内可以自动识别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而用电除颤等方法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的装置,对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特别是有猝死高危险的室性心律失常者有良好疗效,可改善病人的预后,尤其对于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明显心功能不全的病人,ICD治疗的病人获益更大。

  对多型性室速伴Q—T间期延长,如为先天性因素,则首选β受体阻滞剂,禁忌Ia、Ic及Ⅲ类药物以及异丙基肾上腺素。而后天性因素所致者,可选用异丙肾上腺素,必要时可试用利多卡因。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