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乳房 > 导管内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简介

相关问答

  导管内乳头状瘤又被称之为称大导管乳头状瘤,囊内乳头状瘤等,是发生于乳头及乳晕区大导管的良性乳头状瘤 。肿瘤由多个细小分支的乳头状新生物构成,常为孤立、单发,少数亦可累及几个大导管。本病的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多数以无痛性乳头溢液就诊,部分在检查乳房其他疾病作病理学检查时被发现。 祖国医学称本病为“乳衄”,认为乳头为肝经所系,脾虚失摄,肝气郁结,淤血阻络则局部肿硬;郁久化热,热分血络则乳头溢血。导管内乳头状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据统计占乳房良性肿瘤的20%。本病男女中发病,以女性居多。男性占3.6%。发病年龄在20~74岁,但以35~50岁最多见(70%),平均年龄46.3岁,与乳腺癌相似或偏低。本病病程长短不一。短者为7天,长着可能会更久一点。

  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一种中年女性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如果广泛发生于各级导管,医学上又称之为乳头状瘤病,后者的特点是容易复发且会增加乳腺癌发生的风险。临床上可以临床观察,如果反复发作可考虑皮下腺体切除以预防复发并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也可考虑口服他莫昔芬以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

【详情】

01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孕激素水平低下,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是雌激素异常刺激的结果。与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病因相同。大概约有70%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乳腺增生病的一种伴随病变。

  导管内乳头状瘤大部分是良性肿瘤,多以乳头溢液污染内衣而发现,乳腺导管内乳头状是指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乳头状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经产妇多见,尤多发于40-50岁妇女,本病恶变率达5-10%,被称之为癌前病变,临床上应予足够重视,必要时要对肿块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现在一般认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雌激素的过度刺激有一定的关系。

02导管内乳头状瘤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导管内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可并发无痛性乳头血性溢液、乳晕部肿块,且按压该肿块时可自乳管开口处溢出血性液体,并且有癌变的可能。导管内乳头状瘤常为多发性,发生于乳腺边缘部位的中、小导管或末梢导管没,可累及多个乳腺小叶的不同导管,其生物学特性倾向于癌变,癌变率高达30%~40%,可视为癌前病变。应注意随访。

03导管内乳头状瘤有哪些典型症状

  导管内乳头状瘤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乳头溢液。

  据临床统计,绝大多数患者是以乳头溢液为主诉前来就诊的,而其中仅有20%左右的病例可触及乳晕部肿块。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出现的乳头溢液症状可在挤压乳腺时而出,但更多者为自发性的。溢液可呈持续性,亦可呈间歇性,有些仅在内衣上留下棕黄色的污迹。多数病例不伴有疼痛,少数情况下,当肿瘤较大而阻塞输乳管时,可产生疼痛和肿块,而随着积血积液的排出,肿块会变小,疼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由于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瘤体很小,所以多数情况下不能扪及,仅有少数患者可在乳头乳晕处发现肿块。肿块呈结节状或条索状,质地较软,轻轻按压时即可有血性或咖啡样液体自乳头溢出。多发性乳头状瘤的肿块则位于乳腺的边缘区域,边界不清,质地不均。

04导管内乳头状瘤应该如何预防

  乳房是女性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保护不好,就会很容易发生疾病,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乳房疾病的发生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三点注意事项

  1、行端坐正

  保持优美的体态,特别是不能含胸,应挺胸、抬头、收腹、直膝,使优美的乳房能骄傲地挺出,女性的风采充分展示

  2、注意保护乳房

  免受意外伤害根据自己乳房的情况佩戴质地柔软、大小合体的乳罩使乳房在呈现优美外形的同时,还能得到很好的固定、支撑

  3、对乳房实施自我检查

  定期到专科医生处做乳房部的体格检查,有必要时还可定期做乳腺X线摄片在自我感觉不适或检查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就诊,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各种乳房疾病等等

05导管内乳头状瘤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指发生在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一般本病需要做如下的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溢液细胞学检查

  将乳头溢液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 如能找到瘤细胞,则可明确诊断。但阳性率较低。

  2、针吸细胞学检查

  对于可触及肿物的病例,采用针吸细胞学检查,可与乳腺癌进行鉴别诊断。

  二、其它辅助检查

  1、X线乳房平片

  对本病的定位准确率不到30%,但可排除隐性乳腺癌引起的出血。由于乳管内乳头状瘤体积较小,密度淡,故X线平片很难发现。当瘤体较大时,表现为导管扩张条索状阴影 或局部圆形致密影,边缘完整锐利,偶尔可见钙化(图3)。

  2、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

  对乳管内的乳头状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及定位价值,尤其是对扪不到肿块的病例。肿瘤多位于1~2级乳腺导管内,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可见远端导管扩张或梗阻现象,在主导管梗阻处可见“杯口”状肿块影,管壁光滑,无外浸现象。在分支导管主要为单个导管截断现象(图4)。导管造影可鉴别囊性增生或癌,亦能发现同一导管系统内的其他性质的病变,方法:常规消毒乳头及周围皮肤,找准溢乳导管开口,用钝头细针轻轻插入病变导管,避免刺破乳导管,进针1~2cm后,注入碘油或76%复方泛影葡胺,然后拍钼靶片,注意勿将空气推入。

  3、乳房透照试验

  在暗室内,用手电筒对乳房进行透照检查,积血的肿块可显示出不透光的区域,此法方便确定肿块的部位。

  4、超声检查

  具有无创性、无痛苦,简便易行的特点,超声可见扩张的导管及其内的液性暗区,有时可见导管内的乳头状瘤及充盈缺损。

  5、乳管内窥镜检查

  对未触及肿块的乳头溢液,可提高其诊断率。乳管内窥镜观察,可见乳头状瘤为黄色或充血发红的实质性肿块,表面光滑呈桑椹状突向腔内,或者呈现息肉样隆起而周围的管壁还非常光滑,没有一点坑洼的现象等等。

06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人的饮食宜忌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指发生在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对于本病患者来说,建议应该注意下面的饮食原则:

  1、多吃具有行气通络、化淤、散结的功效的食物,如南瓜蒂、丝瓜、茄子、橘叶、橘核、橘饼、陈皮、青皮、贝母、玫瑰花等食物。可每周变着花样换着吃,比如做成丝瓜汤、肉丝炒茄子、雪梨贝母瘦肉煲、山楂橘饼茶、陈皮粥等。

  2、宜多吃具有增强免疫力、防止复发的食物,包括桑椹、猕猴桃、芦笋、南瓜、薏米、菜豆、山药、香菇、虾皮、蟹、青鱼、对虾、蛇。

  3、肿胀宜吃薏米、丝瓜、赤豆、芋艿、葡萄、荔枝、荸荠、鲫鱼、塘虱、鲛鱼、泥鳅、黄颡鱼、田螺。

  4、胀痛、乳头回缩宜吃茴香、葱花、虾、海龙、抹香油鲸、橘饼、柚子、鲎。

07西医治疗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常规方法

  因导管内乳头状瘤多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故中医称之为“乳衄”。一般认为乳衄多为肝郁火旺或脾虚血亏引起,故治疗应以疏肝解郁,清泄肝火及益气健脾,养血摄血为法。

  1、肝郁火旺型

  乳孔内溢出鲜红或暗红色液体,乳晕部可触及肿块。伴有烦躁易怒,乳房及胸胁胀痛,口苦咽干,失眠多梦、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清泄肝火。

  方药:丹皮9g、山栀9g、柴胡6g、当归9g、赤芍12g、橘叶9g、川楝子9g、制香附9g、夏枯草15g、侧柏炭9g、藕节炭9g、生甘草6g。

  2、脾虚血亏型

  乳孔内溢出淡红或淡黄色液体,乳晕部可触及肿块,伴有面黄倦怠,食少便糖,虚烦少寐。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养血摄血。

  方药:炙黄芪15g、党参9g、白术9g、茯苓9g、当归12g、白芍12g、龙眼肉9g、远志6g、藕节炭9g、炙甘草6g。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