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 特发性黄斑前膜

特发性黄斑前膜简介

相关问答

  特发性黄斑部前膜(IMEM)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增生性疾病,表现为黄斑部视网膜前膜形成及其收缩导致的继发性改变。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有缓慢进展的视功能损害。

【详情】

01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特发性黄斑部前膜发病原因不详。膜的本质是由来自于视网膜的细胞及其各种衍生物或代谢产物所构成。根据临床和细胞学研究,原发性黄斑前膜的形成主要与玻璃体后脱离和来自视网膜的细胞向黄斑区迁移积聚有关,这些细胞能形成具有收缩能力的纤维膜。

  临床所见原发性黄斑前膜绝大多数(80%~95%)发生于玻璃体后脱离之后,此符合老年性玻璃体变化的规律,故多见于老年。在玻璃体后脱离的过程中,由于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引作用,拉松了视网膜内界膜,刺激了视网膜表面的星状细胞,使之能透过受损的内界膜向视网膜内表面迁移;另一方面,视网膜表面由于失去玻璃体附着后,有利于视网膜表面细胞增殖并向黄斑区迁移,再者玻璃体后脱离后,残留于黄斑部表面的薄层玻璃体后皮质及其中的玻璃体细胞,促使视网膜表面细胞向黄斑部迁移和滞留。

  细胞迁移是用免疫组化及电子显微镜的检查方法,对黄斑前膜的细胞及细胞外成分作了分析研究。在原发性黄斑前膜中的主要细胞成分是Müller细胞,它们可穿越完整的内界膜。其次是色素上皮细胞,可能具有穿越无孔视网膜的能力,或通过周边部细微裂孔向视网膜内表面迁移。另一些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肌原纤维母细胞、神经胶质细胞、透明细胞、周细胞和巨噬细胞,这些细胞可能来自视网膜血循环,有的属于玻璃体内自身的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如fibronectine、vitronectine和thrombospondine等)来自血-视网膜屏障破损处的血浆,或由迁移至视网膜表面的色素上皮合成。视网膜前细胞通过这些物质相互连接并形成纤维性膜组织,其中的肌原纤维母细胞的收缩可引起膜的收缩,从而牵引视网膜,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


02特发性黄斑前膜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特发性黄斑部前膜增厚可以造成视网膜变形、水肿、棉絮斑及局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周围小血管被前膜牵引、压迫,产生扩张、变形、静脉回流障碍、毛细血管血流速度降低等,会导致血管渗漏、小出血斑等现象。

03特发性黄斑前膜有哪些典型症状

  特发性黄斑部前膜的常见症状有视力下降、视物变小、视物变形和单眼复视,疾病早期可无症状。当黄斑前膜影响到黄斑中心凹时可出现视力改变,通常为轻度或中度下降,很少低于0.1。当出现黄斑部水肿皱褶时,可引起明显的视力下降或视物变形,Amsler方格表可查出视物变形。当发生玻璃体完全后脱离、黄斑前膜与视网膜分离时,症状可以自行缓解,视力恢复。

  体征方面特发性黄斑部前膜的眼部改变主要在眼底黄斑部。多数病例伴有玻璃体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后脱离。此外,特发性黄斑部前膜多发生于老龄人群,常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或晶状体核硬化。

04特发性黄斑前膜应该如何预防

  在特发性黄斑部前膜早期,眼底表现仅有玻璃纸或丝绸样反光,尚未出现视网膜被牵引造成的改变这时荧光血管造影一般无明显异常改变,注意早期预防很重要生活习惯饮食都是非常重要的,忌烟酒视网膜脱落术后应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适量的猪肝、羊肝,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

05特发性黄斑前膜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特发性黄斑部前膜可根据眼底改变及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具体需做的检查有以下方面:

  1、FFA(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
  FFA能清晰地显示黄斑区毛细血管拱环的形态、病变小血管的变形扭曲现象以及来自病变区域的异常强荧光、荧光遮蔽或点状、不规则状的荧光渗漏。

  2、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OCT即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相当于CT。OCT检查对特发性黄斑部前膜的观察非常直观、确切,显示率达到90%以上,可以诊断菲薄的透明黄斑前膜,提供黄斑前膜及其深部的视网膜切面特征,分析黄斑前膜的位置、形态、厚度及与视网膜玻璃体的关系,确定是否存在黄斑囊样水肿、全层孔、板层孔或假性黄斑裂孔以及是否存在黄斑区浅脱离。

  3、视野检查
  视野检查作为一种心理物理学检查方法,通过对黄斑阈值的测定,可以较准确地反映黄斑部疾病的早期改变。利用自动视野计,可以根据黄斑病变范围进行相应的区域性光敏感度分析。早期特发性黄斑部前膜可无视野异常,晚期的视野改变多数为不同程度的光敏感度下降。利用光敏感度及光阈值的波动,可以对特发性黄斑部前膜的病程进展及手术效果进行视功能评价。

  4、视觉电生理检查
  测定黄斑功能常选用的视觉电生理检查包括明视视网膜电图、暗视红光和明视红光视网膜电图、闪烁光视网膜电图、局部黄斑视网膜电图、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视觉诱发电位等。其中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具有客观、准确定位、定量的特点,能够更加精确、敏感、快速地测定后极部视网膜23°范围内的视功能。特发性黄斑部前膜对视网膜电活动影响不大,早期的视觉电生理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晚期局部黄斑视网膜电图和多焦视网膜电图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幅降低,被认为可能与黄斑前膜对视网膜组织的牵拉,造成视锥细胞的排列方向发生改变以及屈光间质透明度下降等有关。这两项检查作为评价视功能的客观和较敏感的指标,对分析病情进展和手术效果有重要意义。

06特发性黄斑前膜病人的饮食宜忌

  特发性黄斑部前膜患者饮食上应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适量的猪肝、羊肝,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生活中忌烟忌酒,每天保持有充足的睡眠。

07西医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常规方法

  特发性黄斑部前膜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特发性黄斑部前膜的手术治疗并无统一标准,手术与否取决于患者症状、视力下降程度、视力要求、是否伴随眼部其他疾病、年龄以及对侧眼情况等,以下几种情况可考虑手术:
  1、视力在0.1或以下,不伴随永久性黄斑损害。
  2、视力0.4以上,但有严重的复视、视物变形等症状(要求更好的视力效果的患者,可由熟练的术者尝试手术)。
  3、视力较好,但荧光造影显示已有荧光素渗漏或黄斑部水肿。
  4、视网膜脱离术后的黄斑前膜应待其稳定,无活动性收缩后方可手术。
  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部前膜的预后一般较好。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术前已经存在的黄斑不可逆损害、明显的视力下降和(或)视物变形等症状的出现及持续时间、是否存在黄斑囊样水肿、膜的厚度、膜的形态特征、手术过程中有无损伤、膜的残留程度以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等。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