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门诊,一位老人由家属搀扶着颤颤悠悠的走进诊室,看着他走路的姿势,颤抖的手,呆滞的表情,我初步考虑他是一位帕金森病的患者,下一步我将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印证我的诊断。
作为神经内科的医生,帕金森病的患者在我们科并不少见,而一位帕金森病的患者来到诊室,怎么尽快明确患者的诊断以便于尽快治疗,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我们当然也有一套自己的流程。
第一步,了解发病过程:
对于患者病史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上面提到的这位老人,通过家属的描述我得知老人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不自主震颤,后来逐渐发展到右下肢,现在左侧的肢体也都出现震颤,2年前出现吃饭、穿衣、走路等动作缓慢,开始时系扣子、鞋带等动作慢,后来做什么都变慢,而且感觉自己肢体僵硬,1年前出现尿频、尿急,无尿失禁,目前走路总是慌慌张张的,有时站不稳,还摔倒过3次。
第二步,了解既往病史及其他伴随症状:
患者既往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甲减等病史,也没有长期口服的药物,除了上面说的震颤、动作缓慢、尿频、尿急的症状,家属说其实他开始发病之前就睡眠很差,而且据他说除非特别刺激的味道,否则一般的味道都闻不到,平时大便也不太通畅,经常便秘。除了这些一位,没有发现其他的不适。
第三步,体格检查:
在查体中发现患者嗅觉减退,面具脸,记忆力减退,慌张步态,无肢带动作,转身慢,双上肢静止性震颤,四肢肌张力高。后拉试验(+),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未引出。
其实在通过前三步,我已经基本上明确了患者帕金森病的诊断,其发病过程非常典型,以震颤为首发,同时伴有动作缓慢、肌强直等典型运动症状;在了解病史的过程中,又发现其伴随有嗅觉减退、睡眠障碍、二便障碍等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还排除了其他病史,如感染、外伤、脑血管病等;后来又在查体过程中发现了面具脸、记忆力减退、肌张力高、后拉试验阳性等典型体征。但下一步还是得需要通过一些辅助检查来帮助排除一些诊断,同时也需要做一些检查来明确诊断,还与要对患者目前的病情进行评估,给予针对性治疗方案。
第四步,辅助检查:
在为患者选择辅助检查时,首先头颅影响检查必不可少,其头颅核磁结果回报有小面积缺血灶,但这些缺血灶面积小、数量也不多,所以不考虑脑血管病所致。在查体时已经发现嗅觉减退,所以并没有做嗅棒检查,但在心脏间碘苄胍(MIBG)照相术时提示其总MIBG摄取量是减少的,同时11C-CFT核素显像中可见多巴胺转运体明显的减少。故此我们明确了帕金森病的诊断。
在明确诊断后,我们还将会通过一些评估手段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从而明确目前的分期及主要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康复。
老人进行运动得了帕金森病,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方面作为帕金森患者的家属,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正确的护理方法而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让他们生活的尽量舒服想知道日常该做些什么,那么就看看这篇文章吧!无论是在查房时还是在门诊时,我经常会和帕金森的患者及家属交流一些帕金森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和正确的护理方法,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这些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及改善病情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对于帕金森的患者和家属来说,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和护理方法也是基于帕金森病症状和可能导致的并发症来说的。饮食:帕金森患者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所以饮食中需注意进食高纤维的食物,同时注意多饮水,但如果是伴有尿频、尿急的患者需要限制饮水量,尤其晚餐后少饮水,以免频繁起夜影响睡眠。除此之外,饮食需注意均衡、营养,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体质,尤其对于晚期出现进食困难的患者,营养均衡可保证患者正常的生理需求。1、情绪:帕金森患者尤其较早发病的患者,多会因疾病导致自卑及心理负担,长此以往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此时家属应注意其情绪的变化,多多给予鼓励与支持,同时要有耐性林聆听患者心理想法,让患者感觉爱和温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更好的配合医生治疗。2、运动:帕金森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运动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步态、异常、平衡障碍的情况,可能导致摔倒的发生,此时家人应注意陪同,同时家里可以通过设置扶手、防滑垫等减少摔倒的发生几率。3、康复及锻炼:所以帕金森患者的运动障碍及智力减退等情况,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联合康复训练和日常的锻炼,这样不但可以改善肌肉僵直和平衡的障碍,提高生活能力,还可以通过多与人交流、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改善抑郁及智力减退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帕金森患者来说可以尝试瑜伽、太极、散步、游泳等比较适宜的活动。但在锻炼时要注意动作慢一些,避免摔倒和受伤。4、日常护理:首先作为帕金森患者的家属要注意监督患者用药,注意患者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和医生沟通,定期带患者复查。其次要注意上面说的饮食、情绪、运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有时帕金森患者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情况,对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可适当增加盐和水的摄入,睡眠时抬高头位,穿弹力裤,改变体位时不宜太快,以免发生摔倒的情况。最后,帕金森是进展性疾病,晚期的患者常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而卧床,此时更加需要患者家属的耐心,对于卧床的患者要注意定时翻身、拍背,同时也要注意预防褥疮等并发症的出现。
老人做身体检查帕金森可怕吗?当然可怕!那它的病因明确吗?并未完全明确!那是不是就没有预防的办法了?并不完全是;看看这篇文章,了解一下如何预防帕金森病吧!帕金森病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病平均年龄为5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大概在1700/10万,而这个比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已经明确,即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坏死,但具体导致其发生的病因并未完全明确,不多经研究发现其与遗传、某些环境因素及老年神经系统退化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尽量避免或改善可能的促发因素来减少帕金森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感染、药物、外伤及脑动脉硬化等可能导致继发性的帕金森综合征,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注意这些问题,尽量避免和及时治疗。那么为了尽量减少帕金森的发生几率,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呢?1、避免接触毒物,远离可能存在毒物的环境,MPTP及其结构类似物如农药中的除草剂、杀虫剂,工业当中的苯、锰等重金属物质,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醇、乙醇等都应尽量减少接触。2、避免外伤,严重的脑外伤可能导致拳击性脑病,从而出现帕金森症状。3、有些药物如神经安定剂、利血平、甲氧氯普胺、氟桂利嗪等长期应用可能出现帕金森症状,故需要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有没有类似的症状出现。4、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脑动脉硬化、基底节区多发性脑梗死可能导致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出现,对于有相关疾病及危险因素的患者,如高血液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要及时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正规的治疗。5、对于某些内分泌疾病及肿瘤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异常、脑瘤的患者来说,也可能出现继发性的帕金森综合征,所以定期体检、正规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疾病进展而导致帕金森症状的出现。6、除此之外,适当的体育锻炼,均衡营养的饮食,愉悦的心情,规律的作息,都有助于我们增强免疫力,对于帕金森病的预防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中药近年来作为我们的祖国医学,中医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有时作为主要治疗手段,那么在帕金森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方面有什么治疗手段吗?帕金森的治疗虽然一般以西医治疗为主,但是中医治疗也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中医对于帕金森的治疗主要通过中药、针灸、理疗和推拿等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改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都有不容忽视的作用。1、中成药及中药汤剂:中医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主要对于帕金森引起的非运动并发症按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通常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如失眠、多汗、便秘、焦虑、抑郁、疼痛、麻木、尿频、尿急等都可以通过中药进行针对性的改善,而对于中晚期患者如果出现饮食欠佳,体质虚弱等情况,也可以通过中药进行调理。常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药如天麻注射液可用于缓解患者肌张力高、动作慢,补中益气汤可帮助改善患者疲乏无力及失眠等症状,五味子有时用于改善神经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帕金森的中药治疗只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患者及家属需要注意在正规的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律的治疗。2、理疗、针灸及推拿:对于帕金森的运动症状,虽然中医也可以通过一些中成药如天麻、葛根的进行治疗,但效果往往有限,但是中医理疗、针灸以及推拿对于运动症状的改善往往有不错的效果,对于早期患者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缓解肌肉僵硬、活动缓慢等症状,而对于晚期患者推拿及理疗也可以帮助患者预防肌肉萎缩等情。针灸3、其他中医相关治疗:除了上面说的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外,还有穴位贴敷、中药药浴等治疗方法,同时还有中医相关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都是比较适合帕金森患者的活动方式。但患者及家属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帕金森的治疗还是要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只是通过中医治疗往往不会有特别好的效果,但是联合中医治疗又会有比较不错的协同作用。同时如果选择联合中医治疗,一定是在正规的中医医院或门诊的中医医生的帮助下来进行治疗,切勿盲目用药。
陪伴老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时该有多焦虑;患者的病越来越严重时该有多么灰心丧气;患者出现尿频、尿急时该有多么尴尬;患者随时可能摔倒时该有多么恐惧;无法感同身受,但可以设身处地!对于帕金森患者的心理疏导亦很重要。帕金森病是可以影响到多系统功能的神经变性病,初期的运动症状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的震颤、走路的拖沓、精细动作的缓慢,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健康的患者突然出现了这些生活能力下降的表现,尤其对于较年轻的患者来说将会带来怎样的心理压力,而对于帕金森的治疗,只能通过药物来暂时缓解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药物的作用也会减退,此时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将受到影响,这些将给患者带来的精神负担可想而知,所以许多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烦躁、自卑等等不良心理状态,此时心理疏导就突显出了它的重要性。那么在对帕金森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时一般都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呢?1、鼓励其表达,认真倾听,给予鼓励:鼓励患者多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去诉说,同时认真倾听,给予积极的鼓励,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心。2、帮助其一起了解疾病,正视疾病:家属可以和患者一起来正视疾病,虽然无法治愈,但是可以通过药物、手术等方法来改善病情,而且医学一直在进步,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提高生活的质量,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帕金森将被攻克。3、给予其足够的安全感,让其重燃生活信心:对于帕金森患者来说很容易觉得自己拖累了家人,从而没有安全感,此时家人应该给予其关心、陪伴,让他感受到家人的爱,同时也可以多陪患者出门与人交流、进行适宜的活动、帮助他一起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对于其缓解心理压力,对生活重拾信心都是有帮助的。4、必要时寻求医生帮助:不同患者本身性格、家庭环境就有差异,家属在帮助患者乐观、积极,帮助其树立与疾病抗争的信心的同时,如果患者的心理问题依然严重,则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而且,帕金森病本身也可以导致患者产生心理障碍及精神症状,所以可以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正确良好的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打开心扉,重燃对于生活的信心,这些对于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改善病情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对于帕金森患者的心理治疗,可以通过专业的医生,同时家属的关心、鼓励与支持则更为重要,当然帕金森患者也需要主动去融入社会,多多参与一些文娱活动,这样有助于转移注意力,减少心理负担。
老人坐轮椅经常会被帕金森病的病人或家属问道:“医生,我这个病会不会进展啊?”“医生,我怎么发现我的病进展了啊?”“医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么观察自己的病有没有进展啊?”您是否也有这些疑问呢?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来了解一下帕金森病发展到底有哪些“信号”!帕金森病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尚没有找到可以阻止其病情发展和治愈该病的方法,但对于帕金森的病人和家属来说,掌握病情进展的信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对于及时治疗,改善症状甚至通过治疗可能延缓一些病情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帕金森的病程是缓慢进展的,一般发病早期进展相较晚期更快,如果治疗及时有效的话,早期可能会持续3-5年的时间,而到了中晚期病情进展相对较慢,如果护理得当、没有其他基础疾病的话,可以持续10-20年的时间。临床上通常选用Hoehn-Yahr分级法来对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期,而帕金森的患者和家属也可以根据这个分级方法来注意观察患者病情的进展。在Hoehn-Yahr分级法的原表中只有1-5期,而近年来医学专家们结合临床表现又添加进了0期、1.5期和2.5期。0期:没有症状。1期:单边/侧身体受影响,但没有影响平衡。1.5期:身体单侧受影响,并影响平衡。2期:身体双边/侧受影响,但没有影响平衡。2.5期:身体双边/侧受影响,但是在后拉试验下能够自行恢复平衡。3期:平衡受影响,轻度到中度疾病,但患者可以独立生活。4期:严重影响活动能力,但患者可以自行走动和站立。5期: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只能卧床或坐轮椅。在Hoehn-Yahr分级法中,1-2期的患者属于帕金森病的早期,此时患者的症状相对较轻,通过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多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而2.5-5期的患者则处于疾病的中晚期,病情逐渐进展,从活动困难到慢慢失去活动能力,最终只能在家属的帮助下进行生活。在这个分期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帕金森的起病多是由一侧起病,然后逐渐累及对侧,这几期的主要区别在于受累肢体的多少、平衡障碍有无影响以独立生活能力是否存在,所以对于帕金森患者和家属来说,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症状特点,来发现病情的进展,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