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可怕吗?当然可怕!
那它的病因明确吗?并未完全明确!
那是不是就没有预防的办法了?并不完全是;
看看这篇文章,了解一下如何预防帕金森病吧!
帕金森病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病平均年龄为5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大概在1700/10万,而这个比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已经明确,即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坏死,但具体导致其发生的病因并未完全明确,不多经研究发现其与遗传、某些环境因素及老年神经系统退化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尽量避免或改善可能的促发因素来减少帕金森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感染、药物、外伤及脑动脉硬化等可能导致继发性的帕金森综合征,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注意这些问题,尽量避免和及时治疗。那么为了尽量减少帕金森的发生几率,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呢?
1、避免接触毒物,远离可能存在毒物的环境,MPTP及其结构类似物如农药中的除草剂、杀虫剂,工业当中的苯、锰等重金属物质,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醇、乙醇等都应尽量减少接触。
2、避免外伤,严重的脑外伤可能导致拳击性脑病,从而出现帕金森症状。
3、有些药物如神经安定剂、利血平、甲氧氯普胺、氟桂利嗪等长期应用可能出现帕金森症状,故需要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有没有类似的症状出现。
4、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脑动脉硬化、基底节区多发性脑梗死可能导致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出现,对于有相关疾病及危险因素的患者,如高血液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要及时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正规的治疗。
5、对于某些内分泌疾病及肿瘤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异常、脑瘤的患者来说,也可能出现继发性的帕金森综合征,所以定期体检、正规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疾病进展而导致帕金森症状的出现。
6、除此之外,适当的体育锻炼,均衡营养的饮食,愉悦的心情,规律的作息,都有助于我们增强免疫力,对于帕金森病的预防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老人病情评估“医生我们这个病人严重不严重啊?”“他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啊?”“你为什么给他制定这个方案啊?这对他有什么好处吗?”这些是不是帕金森患者和家属非常想要了解的内容呢?这篇文章就来告诉你,医生是怎么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的,而患者和家属又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进行自测?在临床工作当中,虽然多数时候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来初步明确帕金森的诊断,但对于帕金森患者病情的评估和针对日后的康复训练制定方案,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而了解其目前主要的症状是什么,从而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和康复,而就有这么一个表,它可以很直观的告诉我们每一位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可以通过分数来体现病情的严重程度,这个表就是UPDRS量表。UPDRS量表又称为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它从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检查、治疗的合并症等几个方面来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每一项的计分从0-4分为数目不等的多个等级,分值越高,患者的症状越重,而通过各项的分值,医生也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具体哪项得分较高,从而有针对性的选择治疗和康复的方案。除了这个量表意外,帕金森病的量表还有很多种,如对于症状进行评估和分期的Hoehn-Yahr分级量表、改良的Webster症状评分,对于日常生活进行评估的England生活量表,以及针对非运动症状的智力状态量表(MMSE)、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睡眠量表(PSQI)等。虽然这些量表很全面且具有针对性,但是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就有些复杂了,对于自测来说不太适合。其实帕金森的起病多数还是从运动症状开始,所以对于帕金森的自测我们还是需要注意有无可疑的症状,如静止性的震颤、走路拖沓、穿衣缓慢、系扣等动作笨拙等,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就诊,在医生的帮助下及早明确是否为帕金森病。目前的网络非常发达,也有一些简单的帕金森自测表或风险预测表,这些表一般比较简单,题目比较少,可以先进行自测,如果分数较高提示有帕金森病的风险,还是要及时就医。如用手拿东西有没有颤抖尤其是越靠近东西抖的越厉害,写字的时候有没有越写越小、越写越丑,系鞋带、解鞋带有没有变慢无法快速系好的情况等。
老人坐轮椅经常会被帕金森病的病人或家属问道:“医生,我这个病会不会进展啊?”“医生,我怎么发现我的病进展了啊?”“医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么观察自己的病有没有进展啊?”您是否也有这些疑问呢?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来了解一下帕金森病发展到底有哪些“信号”!帕金森病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尚没有找到可以阻止其病情发展和治愈该病的方法,但对于帕金森的病人和家属来说,掌握病情进展的信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对于及时治疗,改善症状甚至通过治疗可能延缓一些病情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帕金森的病程是缓慢进展的,一般发病早期进展相较晚期更快,如果治疗及时有效的话,早期可能会持续3-5年的时间,而到了中晚期病情进展相对较慢,如果护理得当、没有其他基础疾病的话,可以持续10-20年的时间。临床上通常选用Hoehn-Yahr分级法来对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期,而帕金森的患者和家属也可以根据这个分级方法来注意观察患者病情的进展。在Hoehn-Yahr分级法的原表中只有1-5期,而近年来医学专家们结合临床表现又添加进了0期、1.5期和2.5期。0期:没有症状。1期:单边/侧身体受影响,但没有影响平衡。1.5期:身体单侧受影响,并影响平衡。2期:身体双边/侧受影响,但没有影响平衡。2.5期:身体双边/侧受影响,但是在后拉试验下能够自行恢复平衡。3期:平衡受影响,轻度到中度疾病,但患者可以独立生活。4期:严重影响活动能力,但患者可以自行走动和站立。5期: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只能卧床或坐轮椅。在Hoehn-Yahr分级法中,1-2期的患者属于帕金森病的早期,此时患者的症状相对较轻,通过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多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而2.5-5期的患者则处于疾病的中晚期,病情逐渐进展,从活动困难到慢慢失去活动能力,最终只能在家属的帮助下进行生活。在这个分期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帕金森的起病多是由一侧起病,然后逐渐累及对侧,这几期的主要区别在于受累肢体的多少、平衡障碍有无影响以独立生活能力是否存在,所以对于帕金森患者和家属来说,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症状特点,来发现病情的进展,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
营养餐对于帕金森患者来说一日三餐有什么讲究呢?正确的饮食不仅可以给患者提供一般的营养支持,也有助于预防帕金森可能导致的消化系统并发症来,看看这篇文章怎么说吧!帕金森病不只是引起运动症状,它还可以影响消化系统,导致患者出现胃腹胀气、恶心、便秘等不适,在其治疗过程中不但应该正规的规律药物治疗,在生活中也可以通过饮食来预防和改善这些症状,同时正确的饮食也有助于提高帕金森患者的身体素质及免疫力,对于抵抗感染等并发症也有辅助作用。那么,帕金森患者的一日三餐需要注意些什么呢?1、高纤维素饮食:帕金森患者由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胃肠平滑肌的紧张、运动不协调,容易出现肠蠕动减慢而诱发便秘,多以帕金森患者应多进食高纤维素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等,这些对于预防和改善便秘都是有比较好的效果的。2、关于饮水:多饮水不仅有助于改善便秘,同时帕金森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及多汗的症状,此时也需要多饮水来改善体位性低血压同时也补充排汗过多引起的水分丢失。有些帕金森患者会出现膀胱炎、尿道炎,这时多饮水、勤排尿也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是需要注意对于只是有尿频、尿急症状的患者,在晚餐后需要限制饮水量,以免频繁起夜影响睡眠。3、关于盐的摄入:如果合并有体位性低血压的帕金森患者可以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量,但是帕金森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所以有一部分同时合并高血压,此时就需要综合考量,过多盐分的摄入不利于血压的控制。4、易消化,少刺激饮食:帕金森患者本身易合并胃肠功能不良,所以饮食在均衡的前提下,应尽量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而加重胃肠负担,使不适症状加重。对于出现腹胀的患者,注意减少产气的食物如黑豆、黄豆等的摄入,以免加重胀气。5、均衡饮食:帕金森患者的饮食可以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活动量等按照足够的热量来安排,出高膳食纤维外,也要有适量的糖、蛋白质等,但对于应用多巴胺治疗的患者,应注意避免摄入过多的蛋白质。而对于脂肪的摄入也最好注意控制,尤其是合并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的患者,更应注意减少脂肪的摄入,尤其是动物脂肪。6、特殊饮食建议:对于存在咀嚼能力、消化功能障碍的患者,应以易消化和易咀嚼类半流质为主,而如果咀嚼能力严重受影响,为保证营养的摄入可视情况来选择胃管或胃造瘘来帮助进食。有些研究表明,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具有神经保护、抗氧化、抗炎作用,有可能减缓患者的病理损伤。简单总结,帕金森患者的饮食应均衡营养,保证每日的能量供应,同时适当多进食高纤维的食物,除此之外,就是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有无其他合并的疾病来综合考量了。
医生看CT片子帕金森病要做嗅觉检测;心脏间碘苄胍也可以帮助诊断;这篇文章带您了解帕金森病诊断过程中的迂回战术有些时候在对可疑的帕金森患者进行诊断时,我们会对针对其帕金森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进行嗅棒检查,也有时会行心脏间碘苄胍(MIBG)闪烁照相术来了解心脏交感神经元的功能,但往往这些检查可能不被患者及家属所理解,有时他们会说“我们是脑子里的病,为什么要给我们查鼻子、查心脏啊?”。今天在我们就来聊聊这两个检查在帕金森诊断中的意义。1、嗅棒测试:嗅棒测试是通过让受试者嗅闻不同气味的气味样品,从而来评估受试者嗅觉是否有减退的迹象,之所以会在帕金森患者的诊断过程中行这个检查,是因为嗅觉减退是帕金森患者早期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所以对于可疑的帕金森患者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检查来明确其嗅觉是否有减退的情况,如果患者有典型的运动症状,同时合并嗅觉减退,对于针对是有帮助的。同时这一检查经常和经颅超声一起作为早期帕金森患者的筛查工具。2、心脏间碘苄胍(MIBG)闪烁照相术:间位碘苄胍是一种抗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剂,摄取胺的底物,将其注射入体内后,通过γ闪烁照相显像,这一检查也属于帕金森病的“迂回”检查项目,帕金森病归根结底属于神经变性病,所以它不只发生于脑内,研究提示早期的帕金森患者的总MIBG摄取量是减少的,而通过心脏间碘苄胍(MIBG)闪烁照相术可以显示心脏神经元的功能,从而发现这一现象,对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具有支持作用。通过这篇文章,您是否对这两项检查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帕金森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每一项检查都有它的意义和价值,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这样对于尽早确诊、尽早治疗非常重要。
老人独自行走帕金森病虽然无法治愈,但我们要通过治疗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那么哪些迹象可以告诉我们暂时改善和控制了呢?让这篇文章告诉你!虽然帕金森病还没有完全能够治愈的方法,但对于患者的治疗尤其是初期的患者,往往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症状,同时必要时配合手术、康复、心理等治疗也是可以暂时控制患者病情的。在帕金森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现象来帮助医生、患者及家属评估患者病情暂时得到控制甚至有所好转。1、运动症状改善:无论对于医生还是患者和家属,症状的改善是最直观的,通过治疗患者的震颤减轻了,穿衣、系扣等精细动作不再那么缓慢了,肌肉不再像之前那么僵硬了,自己能够保持平衡不容易摔倒了,生活能力和质量提高了,这些都是可以一目了然的病情控制及好转的迹象。2、并发症症状减轻:帕金森患者可能出现感觉障碍如肢体麻木、疼痛,也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便秘、尿频、尿急等,同时也会出现失眠、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等心理及精神的问题,在治疗过程中这些症状的加重预示着病情的进展,同样经过治疗这些症状减轻也同样证明治疗有效,患者病情有所好转。3、相关检查表现:对于帕金森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我们会通过一些相关检查来辅助,同样对于病情是否控制甚至有好转我们也可以通过复查这些检查来帮助评估,如头颅CT或MRI(磁共振成像)脑萎缩没有进一步加重甚至有所减轻、心脏碘苄胍MIGB摄取量没有再减少、分子影像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或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提示多巴胺转运体功能有所提升或多巴胺递质合成较之前增多,这些都提示病情稳定及好转。除此之外,长期用药也需要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根据其表现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4、相关量表的评分变化:对于帕金森患者的病情评估临床医生也会通过一些量表来进行评分,如UPDRS量表、改良的Webster症状评分、England生活量表、智力状态量表(MMSE)、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睡眠量表(PSQI)等,这些量表分数的改善也对于病情的好转有提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