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发展的五个“信号”,教您早发现?

老人坐轮椅

经常会被帕金森病的病人或家属问道:“医生,我这个病会不会进展啊?”“医生,我怎么发现我的病进展了啊?”“医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么观察自己的病有没有进展啊?”

您是否也有这些疑问呢?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来了解一下帕金森病发展到底有哪些“信号”!

帕金森病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尚没有找到可以阻止其病情发展和治愈该病的方法,但对于帕金森的病人和家属来说,掌握病情进展的信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对于及时治疗,改善症状甚至通过治疗可能延缓一些病情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帕金森的病程是缓慢进展的,一般发病早期进展相较晚期更快,如果治疗及时有效的话,早期可能会持续3-5年的时间,而到了中晚期病情进展相对较慢,如果护理得当、没有其他基础疾病的话,可以持续10-20年的时间。临床上通常选用Hoehn-Yahr分级法来对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期,而帕金森的患者和家属也可以根据这个分级方法来注意观察患者病情的进展。在Hoehn-Yahr分级法的原表中只有1-5期,而近年来医学专家们结合临床表现又添加进了0期、1.5期和2.5期。

0期:没有症状。

1期:单边/侧身体受影响,但没有影响平衡。

1.5期:身体单侧受影响,并影响平衡。

2期:身体双边/侧受影响,但没有影响平衡。

2.5期:身体双边/侧受影响,但是在后拉试验下能够自行恢复平衡。

3期:平衡受影响,轻度到中度疾病,但患者可以独立生活。

4期:严重影响活动能力,但患者可以自行走动和站立。

5期: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只能卧床或坐轮椅。

在Hoehn-Yahr分级法中,1-2期的患者属于帕金森病的早期,此时患者的症状相对较轻,通过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多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而2.5-5期的患者则处于疾病的中晚期,病情逐渐进展,从活动困难到慢慢失去活动能力,最终只能在家属的帮助下进行生活。

在这个分期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帕金森的起病多是由一侧起病,然后逐渐累及对侧,这几期的主要区别在于受累肢体的多少、平衡障碍有无影响以独立生活能力是否存在,所以对于帕金森患者和家属来说,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症状特点,来发现病情的进展,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

相关文章

帕金森好转的迹象有哪些,您知道吗?

老人独自行走帕金森病虽然无法治愈,但我们要通过治疗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那么哪些迹象可以告诉我们暂时改善和控制了呢?让这篇文章告诉你!虽然帕金森病还没有完全能够治愈的方法,但对于患者的治疗尤其是初期的患者,往往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症状,同时必要时配合手术、康复、心理等治疗也是可以暂时控制患者病情的。在帕金森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现象来帮助医生、患者及家属评估患者病情暂时得到控制甚至有所好转。1、运动症状改善:无论对于医生还是患者和家属,症状的改善是最直观的,通过治疗患者的震颤减轻了,穿衣、系扣等精细动作不再那么缓慢了,肌肉不再像之前那么僵硬了,自己能够保持平衡不容易摔倒了,生活能力和质量提高了,这些都是可以一目了然的病情控制及好转的迹象。2、并发症症状减轻:帕金森患者可能出现感觉障碍如肢体麻木、疼痛,也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便秘、尿频、尿急等,同时也会出现失眠、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等心理及精神的问题,在治疗过程中这些症状的加重预示着病情的进展,同样经过治疗这些症状减轻也同样证明治疗有效,患者病情有所好转。3、相关检查表现:对于帕金森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我们会通过一些相关检查来辅助,同样对于病情是否控制甚至有好转我们也可以通过复查这些检查来帮助评估,如头颅CT或MRI(磁共振成像)脑萎缩没有进一步加重甚至有所减轻、心脏碘苄胍MIGB摄取量没有再减少、分子影像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或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提示多巴胺转运体功能有所提升或多巴胺递质合成较之前增多,这些都提示病情稳定及好转。除此之外,长期用药也需要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根据其表现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4、相关量表的评分变化:对于帕金森患者的病情评估临床医生也会通过一些量表来进行评分,如UPDRS量表、改良的Webster症状评分、England生活量表、智力状态量表(MMSE)、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睡眠量表(PSQI)等,这些量表分数的改善也对于病情的好转有提示作用。

更直观:该如何通过影像学检查帕金森

大脑影像影像学检查价格高?没有意义?NO!NO!NO!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影像学检查是有它的重要意义的。在神经内科的临床工作中,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通过一些影像学检查来帮助我们确诊某些疾病如脑出血、脑梗塞、脑外伤等的CT或MRI检查,有时也通过一些影像学检查来帮助评估患者的病情及危险因素,如头颅CT评估出血量,颈部血管超声评估动脉硬化情况等,而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影像学检查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但可以用来诊断疾病、排除其他诊断,同时也被用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在帕金森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我们通常选择的影像学检查有一些这几种:1、头颅CT和头颅MRI:对于帕金森的患者来说,头颅CT和MRI检查常无特征性的改变,但基于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可以累及黑质、纹状体、苍白球及大脑等,所以部分患者可以看到脑萎缩的征象,而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脑萎缩会越来越弥漫,同时基底节也可能发生钙化等表现。而在头颅MRI检查时,基于帕金森病的生化改变,部分患者可能见到黑质致密部和壳核尾部含铁量增高的异常信号影。除此之外,对于帕金森患者来说行头颅CT和头颅MRI检查,也有助于排除易与帕金森症状相混淆的疾病,如脑外伤、脑卒中、脑肿瘤、脑膜炎等。2、经颅超声(TCS):经颅超声可通过耳前的骨窗来探测黑质的回声,其发现绝大多数帕金森患者的黑质回声异常增强,而且这个项目无创且价格较低廉,可以作为帕金森病早期的筛查工具,同时它经常联合嗅棒检查来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3、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PET和SPECT是目前诊断帕金森病最为敏感的检查,同时其对于病情的演变和治疗效果的评估也有一定的意义。PET和SPECT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通过11C-CFT、123I-β-CIT、18F等示踪剂来对多巴胺转运受体进行功能显像和对多巴受体PET显像,通过这些检查方法可以看到帕金森患者多巴胺转运受体功能的降低和多巴胺递质合成的减少,这样不仅可以用来发现和诊断早期的帕金森病,同时还可以通过其变化来评估病情的进展及治疗的效果。

帕金森发展的五个“信号”,教您早发现

老人坐轮椅经常会被帕金森病的病人或家属问道:“医生,我这个病会不会进展啊?”“医生,我怎么发现我的病进展了啊?”“医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么观察自己的病有没有进展啊?”您是否也有这些疑问呢?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来了解一下帕金森病发展到底有哪些“信号”!帕金森病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尚没有找到可以阻止其病情发展和治愈该病的方法,但对于帕金森的病人和家属来说,掌握病情进展的信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对于及时治疗,改善症状甚至通过治疗可能延缓一些病情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帕金森的病程是缓慢进展的,一般发病早期进展相较晚期更快,如果治疗及时有效的话,早期可能会持续3-5年的时间,而到了中晚期病情进展相对较慢,如果护理得当、没有其他基础疾病的话,可以持续10-20年的时间。临床上通常选用Hoehn-Yahr分级法来对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期,而帕金森的患者和家属也可以根据这个分级方法来注意观察患者病情的进展。在Hoehn-Yahr分级法的原表中只有1-5期,而近年来医学专家们结合临床表现又添加进了0期、1.5期和2.5期。0期:没有症状。1期:单边/侧身体受影响,但没有影响平衡。1.5期:身体单侧受影响,并影响平衡。2期:身体双边/侧受影响,但没有影响平衡。2.5期:身体双边/侧受影响,但是在后拉试验下能够自行恢复平衡。3期:平衡受影响,轻度到中度疾病,但患者可以独立生活。4期:严重影响活动能力,但患者可以自行走动和站立。5期: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只能卧床或坐轮椅。在Hoehn-Yahr分级法中,1-2期的患者属于帕金森病的早期,此时患者的症状相对较轻,通过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多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而2.5-5期的患者则处于疾病的中晚期,病情逐渐进展,从活动困难到慢慢失去活动能力,最终只能在家属的帮助下进行生活。在这个分期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帕金森的起病多是由一侧起病,然后逐渐累及对侧,这几期的主要区别在于受累肢体的多少、平衡障碍有无影响以独立生活能力是否存在,所以对于帕金森患者和家属来说,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症状特点,来发现病情的进展,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

适宜活动:更好的改善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

老人运动虽然帕金森导让患者出现多种运动症状,但我们仍然需要在允许情况下进行适宜的活动;生命在于运动,所以帕金森的患者也需要动起来,去和疾病抗争,去努力改善生活质量!帕金森病的主要特点就是“颤、慢、僵”的运动障碍,虽然只是简单的3个字,却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活动困难、卧床不起,无论疾病发展到了哪一时期,适宜的活动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是有帮助的。1、早期患者:早期帕金森患者一般是震颤多累及单侧肢体,而动作缓慢主要表现在一些精细动作上,走路虽慢但平衡还没有受影响,此时患者生活可以自理,也还有工作的能力,故这时的活动可以选择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游泳和适当的球类等活动,同时也可以注意多训练精细动作,如系鞋带、解扣子等。在运动的时候注意防护,避免受伤。2、中期患者:此期的患者肌肉僵硬及姿势平衡障碍逐渐加重,此时可出现全面性的运动减少和姿势平衡障碍,所以在选择适宜的活动时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瑜伽、园艺等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期患者可能发生摔倒的情况,所以在活动是一定注意不要着急,动作不要快,看好路,如果平衡障碍较严重,走路时可以借助拐杖等助行器,尽量避免摔倒。针对早期和中期的患者,一般建议根据自己的情况,每周建议总锻炼时长2.5小时左右,大概每天锻炼时长30分钟,每周5天,锻炼时的主要注意事项就是避免过激,同时注意动作要慢一些,以免受伤和摔倒。3、晚期患者:晚期患者一般会因肌肉僵直严重而活动困难甚至卧床,此时则需要在康复师及家属的帮助下进行活动,同时也可以借助一些机器来帮助患者活动,活动的方式主要以锻炼肌肉力量、改善肌肉僵硬为主,如可以在床上或者轮椅上做上肢及下肢的伸展运动。通过这些简单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帕金森患者的活动时主要选择太极拳、瑜伽、散步等比较缓一些的活动,其实这些运动作用可不小,比如太极拳就可以帮助患者锻炼平衡功能,而瑜伽则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肌肉僵硬,不过帕金森患者无论选择什么活动都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护,避免摔倒受伤。

手术后的帕金森患者,这些方面要注意

手术治疗帕金森病还可以做手术?当然是那哪种情况可以手术?手术方法有哪些啊?手术都能帮助患者改善什么呢?手术后需要注意什么呀?别急,来看看这篇文章!帕金森的治疗虽然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随着病程的延长药物的治疗效果会明显减退,同时如果伴有异动症的患者则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有神经核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1、手术适应症:药物治疗明显减退,及伴有异动症的患者。异动症又称为运动障碍,常表现为不自主的舞蹈样、肌张力障碍样动作,可累及头面部、四肢及躯干。2、手术禁忌症:继发性的帕金森叠综合征患者。3、手术靶点:苍白球外侧部、丘脑腹中间核和丘脑底核。4、两种手术方法比较: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是向大脑深部核团植入电极,传送高频电刺激来控制帕金森症状,而相较于神经核毁损术的创伤更小、更安全、可调控性也更高,而且DBS可行双侧治疗,而神经核毁损术只针对单侧患者,且只能做一次手术,所以在临床上DBS是优先选择,由于DBS费用相对更高,所以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条件来综合考虑。5、注意事项:(1)手术治疗只是改善症状,而不能根治疾病,术后仍需口服药物治疗,但可减少药物用量;(2)手术方法主要针对于震颤和肌强直的患者,对于步态异常等症状无明显效果,所以患者及家属不要盲目选择手术治疗;(3)手术后仍有复发几率,所以在医生建议下,综合考虑,谨慎选择;(4)术后患者及家属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语言等功能;(5)术后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及感染,也要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等治疗。(6)术后遵医嘱规律复查及服药。(7)不同术式术后恢复不尽相同,对于神经核毁损术来说,因为手术创伤较大,所以术后患者需注意伤口的清洁、干燥,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感染、渗出等情况,必要时应用抗炎药物;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一般术后2周可正常活动,但需要注意避免在高压线圈、高压变压器周围活动,同时需注意避免反复触摸刺激系统部件,以免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