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只是颤抖吗?
不是不是,还有动作缓慢!
只有这些吗?
你知不知道,帕金森还可能导致睡眠障碍、便秘、尿频......
帕金森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有关,但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神经元变性死亡的根本原因并未完全明确,考虑其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神经系统老化及其他如炎症、免疫等多种因素都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的降低与胆碱能的相对亢进则导致以帕金森患者出现了震颤、动作迟缓等症状。
帕金森病的症状主要可以分为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两类,而运动症状的发生主要与多巴胺及乙酰胆碱递质的失衡与皮质-基底核-丘脑-皮质环路活动紊乱有关,而非运动症状则多与中脑-边缘系统及中脑-皮质系统的多巴胺的水平显著降低有关。
1、运动症状:多起于一侧上肢,逐渐累及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及姿势平衡障碍。
(1)静止性震颤:常为首发,多数从一侧上肢远端开始,静止时明显,典型表现为拇指和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丸样”动作。
(2)肌强直:患者肢体肌张力高,被动运动时阻力增高,类似弯曲的软管,称“铅管样强直”,有时可出现断断续续的停顿样的震颤,称“齿轮样强直”,随着病情进展,将导致患者出现屈曲体位及姿势,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3)动作迟缓:患者随意动作减少,动作笨拙、缓慢。早期为手部精细动作受影响,随着病情进展将导致全面性的动作迟缓和减少。查体可发现“面具脸”、“小字征”、“对指、轮替”动作减慢等情况。
(4)姿势平衡障碍:早期表现为行走时上肢摆动缓慢、幅度减小,下肢拖拽,中后期患者可出现起立困难、向后跌倒等情况,常可发现“冻结现象”、“慌张步态”、“前冲步态”等。
2、非运动症状
(1)感觉障碍:早期即可出现嗅觉减退或睡眠障碍,中晚期可出现肢体麻木、疼痛,部分患者合并有不安腿综合征。
(2)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可出现便秘、尿频、尿急等排便排尿障碍,也可出现多汗、体位性低血压、溢脂性皮炎、流涎及性功能障碍等表现。
(3)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患者可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而疾病晚期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痴呆以及幻觉。
由此可见,帕金森的症状多种多样,随着病情的进展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医生诊断病情“啊呀,你看你怎么手抖了!不会是得帕金森了吧?”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听到过这样的话?手抖就是帕金森吗?当然不能这么说!那么帕金森到底有哪些诊断标准呢?让这篇文章来告诉你吧!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帕金森会出现手抖、走路颤颤悠悠的症状,但并不是只有帕金森病才会出现这些症状,对于帕金森病的诊断我们是有诊断的标准的。我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是由国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协会和我国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和专委会共同制定的。主要的包括诊断标准(必备条件)、支持标准(支持条件)、排除标准(不存在的情况)和警示征象(支持判断其他疾病)等几项内容。在这几项中,我们主要说下诊断必备的条件:1、运动迟缓;2、存在下列至少一项:肌强直或静止性震颤。其他项的内容比较多,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进行对照。对于临床确诊的帕金森需要具备:1、不存在绝对排除标准;2、至少存在2条支持标准;3、没有警示征象。对于临床可疑的帕金森病需要具备:1、不符合绝对排除标准;2、如果出现警示征象则需要通过支持标准来抵消:如果出现1条警示征象,则必须至少1条支持标准来抵消;如果出现2条警示征象,则必须至少2条支持标准来抵消;如果出现2条以上警示征象,则诊断不能成立。除了依据临床诊断标准外,我们当然也会结合一些检查项目,一旦这些检查出现阳性结果,则对于我们的诊断更具有支持作用。1、CT、MRI:虽然帕金森病的CT和MRI并不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但部分患者会可能出现脑萎缩或基底节的钙化,而头颅MRI除脑萎缩表现外,有时可能见到异常物质的堆积信号。除此之外,CT和MRI对于我们排除如脑卒中、脑外伤等需鉴别的疾病是非常有意义的。2、实验室检查:虽然常规检查一般没有特别的异常,但基于帕金森病与某些基因有相关性,所以基因检测可能告诉我们一些答案。除此之外脑脊液和唾液中的α-突触核蛋白、DJ-1蛋白含量改变也具有提示作用。近年来,我们也通过血清、脑脊液及放射免疫等方法检测多巴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等的含量和观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来帮助诊断帕金森病,在帕金森患者中,这些物质的含量及活性是明显减少或减低的。嗅棒、经颅超声和心脏间碘苄胍:嗅棒检测可以发现帕金森患者早期的嗅觉减退,而经颅超声则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帕金森患者的黑质回声异常增强,在心脏间碘苄胍照相术的检查中可发现帕金森患者的总MIGB总摄取量是减少的。3、PET和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对于帕金森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通过示踪剂来对多巴胺转运受体进行功能显像,从而发现多巴胺转运体的功能是否降低以及多巴胺递质合成是否减少。
老人坐轮椅经常会被帕金森病的病人或家属问道:“医生,我这个病会不会进展啊?”“医生,我怎么发现我的病进展了啊?”“医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么观察自己的病有没有进展啊?”您是否也有这些疑问呢?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来了解一下帕金森病发展到底有哪些“信号”!帕金森病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尚没有找到可以阻止其病情发展和治愈该病的方法,但对于帕金森的病人和家属来说,掌握病情进展的信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对于及时治疗,改善症状甚至通过治疗可能延缓一些病情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帕金森的病程是缓慢进展的,一般发病早期进展相较晚期更快,如果治疗及时有效的话,早期可能会持续3-5年的时间,而到了中晚期病情进展相对较慢,如果护理得当、没有其他基础疾病的话,可以持续10-20年的时间。临床上通常选用Hoehn-Yahr分级法来对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期,而帕金森的患者和家属也可以根据这个分级方法来注意观察患者病情的进展。在Hoehn-Yahr分级法的原表中只有1-5期,而近年来医学专家们结合临床表现又添加进了0期、1.5期和2.5期。0期:没有症状。1期:单边/侧身体受影响,但没有影响平衡。1.5期:身体单侧受影响,并影响平衡。2期:身体双边/侧受影响,但没有影响平衡。2.5期:身体双边/侧受影响,但是在后拉试验下能够自行恢复平衡。3期:平衡受影响,轻度到中度疾病,但患者可以独立生活。4期:严重影响活动能力,但患者可以自行走动和站立。5期: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只能卧床或坐轮椅。在Hoehn-Yahr分级法中,1-2期的患者属于帕金森病的早期,此时患者的症状相对较轻,通过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多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而2.5-5期的患者则处于疾病的中晚期,病情逐渐进展,从活动困难到慢慢失去活动能力,最终只能在家属的帮助下进行生活。在这个分期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帕金森的起病多是由一侧起病,然后逐渐累及对侧,这几期的主要区别在于受累肢体的多少、平衡障碍有无影响以独立生活能力是否存在,所以对于帕金森患者和家属来说,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症状特点,来发现病情的进展,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
家人陪伴老人看到他低落的状态、游离的神情你是否会担心?当他激动、烦躁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时,你又是否会心力憔悴?看到他一步步忘记了你是谁,忘记了回家路,你有是否会心疼、害怕?是的,帕金森病还会一步步侵袭患者的心理和智力!以往提起帕金森病大多数人脑海里是不是就会出现一个手抖或者走路缓慢、颤颤巍巍的身影?大家普遍都知道帕金森可以导致患者出现震颤的运动症状,但其实帕金森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障碍和智力减退,这两个并发症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的帕金森患者,由于震颤、运动迟缓及肌强直等运动障碍,将出现走路拖沓、手抖拿不住碗、饭不能正确送到嘴里撒在桌子、地板上,而且穿衣、穿袜子、系鞋带等动作都受到阻碍,这些生活能力的下降对于帕金森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而且当知道自己的疾病可能越来越严重时,他们会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没用是家里人的负担,对自己的未来丧失信心,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可能导致他们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的心理障碍,而且许多患者早期就出现了睡眠障碍,患者休息不好,精神欠佳,心理障碍也会随之加重。此时,需要家属的悉心陪伴与鼓励,必要时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治疗和药物治疗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中晚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心理障碍加重以及疾病影响到精神系统,可能出现错觉、幻觉、生动的梦境、躁狂、精神错乱等精神病的症状,此时应在医生的帮助下首先排除是否与治疗帕金森的药物有关,同时针对不同的症状加用抗精神病的药物治疗。对于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除了运动症状导致活动困难,就要数逐渐出现的认知障碍和痴呆了,这一并发症逐渐使患者记忆力减退、智力受损,到后期将会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对于出现智力减退的患者,可以加用多奈哌齐、加兰他敏、石杉碱甲等胆碱酯酶抑制剂,同时患者也需要家属的耐心、关心与爱心陪伴他们共度难关。
药物治疗虽然帕金森目前还不能治愈,但医学家们从未停止研究的脚步;未来可能有哪些治疗方法将被尝试?相信经过不断的研究,将来的某一天,帕金森将不再试不可治愈的“绝症”!对于帕金森的治疗目前还是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必要时联合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疏导及日常照护等方法,这些方法的目的主要是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对于阻止疾病进展及治愈帕金森,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医生和医学科学家们一直都没有停止研究的脚步,近年了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有望在未来帮助到帕金森患者。1、基因疗法:在帕金森患者中,我们发现有些基因如LRRK2、PINK1、DJ-1等基因突变与帕金森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故近年来对于这些基因的研究也一直未间断,尤其是LRRPK2(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基因突变是在帕金森患者中较为常见,故对于其的修饰治疗有望对携带该基因突变的帕金森患者的治疗有效。除此之外,还有不断的新的致病基因被发现。2、干细胞移植:包括诱导型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等在移植后可能与周围组织进行融合,其具有广泛的轴突生长及分支,是非常有潜力的治疗方法。3、α-突触核蛋白靶向治疗:α-突出核蛋白在帕金森患者身体多部位的异常积聚是帕金森发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其与帕金森患者认知和运动能力下降均有关系,故对于其进行靶向治疗,减少其聚集有望改善帕金森患者相关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4、新药:近年来不断有治疗帕金森的新药出现,但多数还未被引进国内,也有些药物还在试验就断,如近期Biovie公司宣布的新药NE3107,其与左旋多巴一样主要改善运动症状,其与左旋多巴联用可以降低左旋多巴导致的运动障碍,而不降低其对于运动症状的有益作用;GV-971(甘露特纳胶囊)基于帕金森的发病原理,其可以抑制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不过业内人士对于该药的疗效仍有所质疑。目前国内对于帕金森的治疗也不断在进步,但对于基因和肝细胞移植等方法还并未应用于临床,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研究和试验,但在治疗帕金森的新药方面,前面提到的GV-971已经被上海药研所宣布:FDA已经批准其开展治疗帕金森病的国际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对于帕金森的治疗,我们从未停止进步,所以患者及家属们也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将攻克这一医疗难题。
帮助老人洗头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但你生病了,我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保护好你?家中有帕金森病老人,我们怎么做为他们创造一个温暖的避风港?在帕金森的患者中,多数为中老年人,而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帕金森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的发病率为1700/10万。对于这些老人,家属在日常的护理当中需要注意些什么,怎样能够让他们在患病后还能够尽量提高些生活质量呢?1、饮食:对于帕金森患者的饮食,需要注意热量充足、营养均衡的同时可以适当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如新鲜的水果及蔬菜,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及改善便秘等情况。除此之外应尽量容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对于一些吞咽困难的老人,更是需要注意营养的充足,如果真的进食困难,可以考虑胃管及胃造瘘来帮助进食。2、适宜活动,做好防护:帕金森的老人也需要适宜的活动来帮助锻炼平衡、松弛肌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姿势平衡障碍,他们很容易摔倒,此时在活动时需注意做好陪同及防护工作,可以使用拐杖等助器材,同时家里可以安装扶手、防滑垫等来预防老人摔倒。对于活动困难、卧床的老人,家属要辛苦一些,帮助他们活动肢体,做一些简单的康复锻炼,也可以置办一些医疗器材,来帮助老人活动。3、关注情绪,防走丢:这一进展性的疾病很容易造成老人的心理负担,此时就需要家属的耐心及关心,多与他们交流,多给予他们一些安慰,同时多倾听他们的想法,多给予鼓励,让他们能够对生活依然有向往。对于病情严重,导致认知障碍和痴呆的老人,家人需要做好对于走丢的防护。4、悉心护理,预防并发症:帕金森病的老人,在平时的护理中需要注意保暖,避免感染,而对于吞咽有困难的患者,要注意预防噎塞和窒息。尤其对于晚期的老人,多数只能卧床生活,此时家属要注意患者身体的清洁、卫生,注意按时翻身、拍背,预防肺炎、褥疮等感染性并发症。5、勤与医生沟通,随时关注病情变化:对于患者的病情进展及出现的一些并发症的情况,家属需要对老人的病情进行密切的关注,在监督其用药的同时,也要按时带老人复查,一旦出现新的情况也要及时和医生沟通。得了帕金森病的老人可怜,但如果他有爱他、关心他并且努力照顾他的家人,那么他就是幸运的“可怜人”,你们的爱和悉心的照顾会让他的生活依然有光。